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學研究] 《指向死亡的寶藏(考古紀實系列報導之八)》作者:[美]威廉·羅賓斯【完結】

  第一章 血色珍寶

  30年代末期,兒玉譽士夫便利用各種渠道,秘密役使一批接一批運抵菲律賓的中國勞工,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挖掘出一條長達35英里的“死亡隧道”。20年之後,馬科斯的士兵們重新開啟了這條隧道的入口,不久,好幾位參觀者便在巴丹海濱宮的地下室里“看到了一層一層我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金條”。

  馬來亞之虎

  人們研究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拘泥於戰爭本身,因為戰爭是生命攸關的事情,人們仿佛無暇顧及有關“生命”之外的東西——諸如戰爭販子對財寶的搶掠。

  日本對東亞和東南亞的搶掠,就是觸目驚心的。

  劫掠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印度支那、泰國、緬甸、馬來亞、婆羅洲(加里曼的舊稱)、新加坡、菲律賓及荷屬東印度群島等;搶掠的對象,是以上各國和地區的私人、教堂、寺廟、銀行、公司、倒台的政府、流氓犯罪集團以及地卜經濟團體。

  據40年代十分保守的估計,幾年的戰爭,使日本獲取的“戰利品”達數百億美元(以當時的美元計),若以今天的比價換算,超過千億美元,僅黃金一項,就有6000多噸!另有鑽石、翡翠、玉器、佛像等奇珍異寶古董首飾不計其數,如此看來,千億美元的估價實在太低,因為當時還有許多情況不了解,加上在那些被搶掠的國家裡,當初擁有這些財寶的人,其財富也大部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因此不敢明言自己到底損失了多少。據有人分析,如果將6000噸黃金看作是日本從銀行等合法機構偷來或搶來的,那麼,加上更大的一筆從富商巨賈以及黑社會搶來的黃金,其總數就將是以上數字的2至3倍甚至更多。二戰以來,這些戰利品被通稱為“山下奉文藏金”。

  整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人屑稱為彈丸之地的日本島國,產生了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一大批戰爭罪犯。在這些戰爭罪犯中,有一個“對人很有禮貌”的山下奉文將軍,此人足智多謀,一心效忠天皇,即使在硝煙瀰漫的異國戰場上,也不忘記將戰刀懸於腰間,向著島國的方向跪拜,祈禱天皇萬福金安。斯特林·西格雷夫(美國作家——譯者)在描繪山下奉文的時候,說他身材高大,壯實,粗短的脖子,大腦袋,留著平頭,作為普魯士式的日本軍事傳統的產物,他臉上不帶任何表情,看上去殘忍而遲鈍,但事實上,“他是一個溫和主義者”。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鄉村醫生的兒子,父親頭腦敏銳,善於洞察時事,且時刻不忘培植自己的野心,決心不讓兒子步己後塵,成為一個雖受人尊重卻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老頭子好像預感到了世界的變化,以毫不猶豫的雙手,把兒子推上了血腥的戰車。他堅信身體健壯舉止穩重的兒子一定會在軍事上有所作為。山下奉文的母親,與絕大多數傳統的日本女性一樣,既不參與時政,也不過多地參與家政,一切以丈大的旨意辦事,在對兒子的前途問題上,她本來有自己的設想,比如想讓兒子通過大學考試,順利地走上仕途等等,然而,她也深知,大學考試競爭相當激烈,兒子的各門功課並不見好,唯一可以讓她驕傲的,就是他那常人無法比擬的體魄,因此,她對丈夫給兒子安排的人生之旅作出了讓步。就這樣,山下奉文便靠著這偶然而又必然的因素,踏上了軍旅,用戰刀揮寫他那布滿血腥的一生。表面上看,下山奉文由少將而中將而大將,並差一點頂替東條英機而成為陸軍大臣,可謂“功德”圓滿,但絕大多數時間,他卻鬱郁不得志。這首先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山下奉文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人,還在他上學期間,他的老師就給他作出了這樣的評語:聰慧過人,但是,神經過於纖細。

  西格雷夫之所以說他是一個溫和主義者,一是他確曾抵制過日軍的迅猛發展和軍官們的狂熱,但更重要的是由他敏感纖細的心靈得出的結論。很難想像,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場上殺人如麻的山下奉文,小時候竟會為一棵小草的死亡而傷感!可事實的確如此。

  造成山下奉文抑鬱心態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他發現自己始終得不到天皇陛下的信任,不管他怎樣努力,不管他對天皇陛下多麼效忠、天皇總是對他不冷不熱,即使在他肩負重任被派往菲律賓的時候,天皇也沒有召見他,而是他主動去覲見天皇,此次會見,天皇只對他說了簡短的兩句話,就讓他低頭勾腰地退了出來。分析起來,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山下奉文是皇道派的領袖,東條英機是統制派的頭目,天皇只能對他們雙方持一種相對暖昧的態度,如果偏袒一方,就可能造成無法遏制的國內動亂;另一方面,主要是天皇對“二·二六”事件的不滿,在那一事件中,皇道派未經天皇允許就擅自動用兇器,是一種明顯的犯上行為,何況,在當時複雜多變的形勢下,任何一點不合時宜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起不可逆轉的內亂,帶來無法挽回的敗局。所以,“二·二六”事件之後,天皇決心懲辦暴徒,說:“殺戮朕之股肢老臣,如此凶暴軍官等,其精神有何可恕!”並主張“朕當親率近衛師團鎮壓之。”作為“二·二六”事件頭目的山下奉文,雖然逃脫了法辦,但是,也註定了他一生仕途的坎坷。據筆者多年的研究發現,從低層走上去的山下奉文,也和許多類似的人一樣,希望在仕途中徹底清掃他鄉村醫生出身的門檻,他尤其看重天皇對他的看法和評價,由於天皇對他所抱的暖昧態度,自然使他無法快樂得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