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曰‘: 鞅之得見也,從孟蘭,今鞅請得交,可乎。’趙良曰‘: 仆弗敢

  願也。孔丘有言曰: 推賢而戴者進, 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

  故不敢受命。仆聞之曰: 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

  曰貪名。仆聽君之義, 則恐仆貪位貪名也。故不敢聞命。’商君

  曰‘: 子不說吾治秦與?’趙良曰‘: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

  之謂強。虞舜有言曰: 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 無為問

  仆矣。’商君曰‘: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 同室而居。今我更

  制其教, 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築冀闕, 營如魯、衛矣。子觀我治

  附三:中國古代史籍關於商鞅的記述(摘要) 341

  秦也, 孰與五大夫賢?’趙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

  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君若

  不非武王乎! 則仆請終日正言而無誅, 可乎?’商君曰:‘ 語有之

  矣: 貌言, 華也; 主言, 實也。苦言, 藥怨; 甘言, 疾也。夫子果肯

  終日正言, 鞅之藥也。鞅將事子, 子又何辭焉。’趙良曰:‘ 夫五

  大夫, 荊之鄙人也, 聞秦繆公之賢, 而願望見, 行而無資, 自粥於

  秦客, 被褐食牛。期年, 繆公知之, 舉之牛口之下, 而加之百姓之

  上, 秦國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 而東伐鄭; 三置晉國之君; 一救

  荊國之禍; 發教封內, 而巴人致貢; 施德諸侯, 而八戎來服。由余

  聞之, 款關請見。五大夫之相秦也, 勞不坐乘, 暑不張蓋, 行於

  國中, 不從車乘, 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

  大夫死, 秦國男女流涕, 童子不歌, 舂者不相杵。此五大夫之

  德也。今君之見秦王也, 因嬖人景監以為主, 非所以為名也。相

  秦, 不以百姓為事, 而大築冀闕, 非所以為功也。刑黥太子之師

  傅, 殘傷民以駿刑, 是積怨畜禍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

  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 非所以為教也。君又南面而稱

  寡人, 日繩秦之貴公子。詩曰: 相鼠有體, 人而無禮。人而無禮,

  何不遄列經詩觀之, 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門不出, 已八年

  矣。君又殺祝, 而黥公孫賈。詩曰: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

  數事者, 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 後車十數, 從者載甲, 多力而

  駢脅者為驂乘, 持矛而操戟者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 君固不

  出。書曰: 恃德者昌, 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 尚欲延年益壽

  乎? 則何不歸十五都, 灌園於鄙, 勸秦王顯岩穴之土, 養老存孤,

  敬父兄, 序有功, 尊有德, 可以少安。君尚將貪商、於之富, 龐秦

  國之教, 畜百姓之怨, 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 秦國之所以收

  君者, 豈其微哉。亡可翹足而待。’商君弗從。

  後五月, 而秦孝公卒, 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發吏

  342 附錄

  捕商君。商君亡, 至關下, 俗舍客舍。客舍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曰‘: 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 嗟乎! 為法

  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師, 弗受。商

  君欲之他國, 魏人曰:‘ 商君, 秦之賊。秦強而賊入魏, 弗歸不

  可。’遂內秦。商君既復入秦, 走商邑, 與其徒屬發邑兵, 北出擊

  鄭。秦發兵攻商君, 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 曰:

  ‘莫如商君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 商君, 其天資刻薄人也, 跡其欲於孝公以帝王

  術, 挾持浮說, 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 及得用, 刑公子虔, 欺

  魏將昂, 不師趙良之言, 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

  塞、耕戰書, 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 有以也夫。’”

  19 .【鹽鐵論非鞅篇】

  大夫曰: 昔商君相秦也, 內立法度, 嚴刑罰, 飭政教, 奸偽無

  所容, 外設百倍之利, 收山澤之稅, 國富民強, 器械完飾, 蓄積有

  余。是以征敵伐國, 攘地斥境。不賦百姓, 而師以贍。故用不

  竭, 而民不知。地盡西河, 而民不苦。鹽鐵之利, 所以佐百姓之

  急, 足軍旅之費, 務蓄積以備乏絕, 所給甚眾, 有益於國, 無害於

  人, 百姓何苦爾, 而文學何憂也?

  文學曰: 昔文帝之時, 無鹽鐵之利, 而民富。今有之, 而百姓

  睏乏, 未見利之所利也, 而見其害也。且利不從天來, 不從地出,

  一取之民間, 謂之百倍, 此計之失者也。無異於愚人反裘而負

  薪, 愛其毛, 不知其皮盡也。夫李梅實多者, 來年為之衰。新谷

  熟者, 舊谷為之虧。自天地不能兩盈, 而況於人事乎? 故利於彼

  者, 必耗於此。猶陰陽之不並曜, 晝夜之有長短也。商鞅峭法長

  利, 秦人不聊生, 相與哭孝公。吳起長兵攻取, 楚人搔動, 相與泣

  悼王。其後, 楚日以危, 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積, 地廣而禍,

  惡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 地盡西河而人不苦也? 今商鞅之冊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