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悠悠道途上,白髮污紅塵。
滄溟何遼闊,龍性豈易馴。
回延安的三個條件(1)
1937年9月12日,陳獨秀、潘蘭珍拎著大包小箱,擠在逃難的人群中登上開往漢口的輪船。
在船上,陳獨秀思考寫一本抗戰小冊子。
包惠僧是武漢人,在陳獨秀動身前給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去信,請他關照陳獨秀。
又給同學程仲伯寫信,請他去碼頭接陳獨秀。
何成浚請公安局長蔡孟堅照顧陳獨秀,這蔡孟堅不是別人,1931年,正是蔡孟堅打開顧順章缺口,追捕錢壯飛,逮捕誘降向忠發,導致惲代英、蔡和森、柔石、馮鏗、殷夫等20多人被殺。
蔡孟堅見到陳獨秀就盤問起來,弄得陳獨秀很不高興。
蔡孟堅走後,陳獨秀大怪包惠僧辦事不牢。
這時武昌一個姓蘭的慕陳獨秀名氣,接陳獨秀、潘蘭珍到他家住。
陳獨秀給耕野(汪孟鄒)寫了一封信,叫他來信寄武昌城內雙柏廟后街26號陳仲甫收。
幾天前他叫汪孟鄒來信寄到武昌武漢大學王撫五校長收轉。
10天功夫,陳獨秀兩次去信上海,也不知汪孟鄒收到沒有。
陳獨秀給汪孟鄒寫信,是因為亞東是陳獨秀主要經濟來源。
上海《東方雜誌》、《宇宙風》雜誌給陳獨秀的稿費,也是由亞東轉給陳。
收到陳獨秀的信後,汪孟鄒寫信和陳獨秀商量,由亞東圖書館出《實庵自傳》單行本,先將《宇宙風》刊出的前兩章印出來,等陳獨秀抓緊時間寫出其餘部分,再出全本。
陳獨秀滿口答應了。
陳獨秀搬到雙柏廟后街26號不久,羅漢風塵僕僕地找上門來。
羅漢8月底啟程,在傅厚崗葉劍英、李克農手中領了路費及到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開了介紹信,和李俠公於9月2日到西安後宰門旁邊的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
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黨代表是林伯渠,兩人是熟人。
羅漢北伐時任四軍政治部主任,打南昌時四、六軍配合過。
經過長征,林伯渠頭髮鬍子幾乎全白了,但身體很硬朗。
林伯渠說,“和仲甫一晃有十年未見面了,他在文化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黨內的歷史,有比別人不同的地位。
說到這裡,林伯渠皺了皺眉頭,說:“只是脾氣太倔。
羅漢問:“陳先生想回延安,能讓他去麼?”
“仲甫能否回延安,關鍵在他自己,如能放棄某些成見,回到一條戰線上來工作,於民族於社會都是極需要的。
林伯渠說。
“仲甫與黨中央有過爭論,我擔心延安不讓他回去。
羅漢吞吞吐吐地說。
林伯渠安慰他說:“仲甫曾經站在時代前頭,我希望他站在大時代的前面,過去的一切是是非非都無需再費筆墨唇舌去爭辯。
“聽林主席這樣一說,我就放心了。
羅漢笑道。
“現在山洪爆發,我一時去不了延安……林伯渠沉思了一下,說,“此事須黨中央拿意見,我即給延安拍電報,請示中央,你稍住幾天”。
林伯渠給延安電報的大意是,仲甫等已出獄,願意回到黨的領導下工作。
弟意中央為集中整個力量著眼,可聯合他們回黨工作。
七賢莊以前是外國人經營的旅館,有幾座西式庭院,又寬敞又安靜,羅漢便和李俠公住了下來,等候延安回電。
當晚,剛從太原來陝的王若飛來看羅漢,他說:“因延安有事甚忙,否則可隨同南下去晤獨秀一次。
王若飛在“六大”上提名陳獨秀為中央委員,被否決。
大會後,留在莫斯科任中國農會駐農民國際代表。
1931年回國,被國民黨逮捕,幾乎和陳獨秀同時放出,此時任陝甘寧邊區宣傳部長。
9月10日,接到林伯渠電報後,毛澤東和張聞天商量,給林伯渠發了一個電報,提出陳獨秀回黨工作的3個條件:1.公開放棄並堅決反對托派的全部理論和行動。
並公開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關係,承認自己過去加入托派之錯誤。
2.公開表示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3.在實際行動中表示這種擁護的誠意。
見到中共中央電報後,羅漢打道回寧。
到南京後,才知道陳獨秀去了武漢。
在傅家崗,羅漢見到了博古、葉劍英。
他們告訴羅漢,陳獨秀去武漢前,和葉劍英、博古談過一次話,以後又和葉劍英單獨談過一次,表示贊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博古說:“本想和陳獨秀談一次,但因為自己黨齡太淺,與獨秀個人沒有私人接觸,恐難於談出任何具體結果。
如果由潤之來談也不適宜,因為他們兩人的個性都很強,都有鬧翻的危險。
不如候周恩來南下後,約他一同去談,成績或者會圓滿些。
且不久必武會回武漢,他自然和獨秀先行交換意見。
博古30來歲,自1931年6月向忠發被捕至遵義會議,任中共中央總負責。
聽了羅漢的前後敘述,陳獨秀又看了看中共中央的“三項條件”,說:“前一條我已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關係。
滄溟何遼闊,龍性豈易馴。
回延安的三個條件(1)
1937年9月12日,陳獨秀、潘蘭珍拎著大包小箱,擠在逃難的人群中登上開往漢口的輪船。
在船上,陳獨秀思考寫一本抗戰小冊子。
包惠僧是武漢人,在陳獨秀動身前給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去信,請他關照陳獨秀。
又給同學程仲伯寫信,請他去碼頭接陳獨秀。
何成浚請公安局長蔡孟堅照顧陳獨秀,這蔡孟堅不是別人,1931年,正是蔡孟堅打開顧順章缺口,追捕錢壯飛,逮捕誘降向忠發,導致惲代英、蔡和森、柔石、馮鏗、殷夫等20多人被殺。
蔡孟堅見到陳獨秀就盤問起來,弄得陳獨秀很不高興。
蔡孟堅走後,陳獨秀大怪包惠僧辦事不牢。
這時武昌一個姓蘭的慕陳獨秀名氣,接陳獨秀、潘蘭珍到他家住。
陳獨秀給耕野(汪孟鄒)寫了一封信,叫他來信寄武昌城內雙柏廟后街26號陳仲甫收。
幾天前他叫汪孟鄒來信寄到武昌武漢大學王撫五校長收轉。
10天功夫,陳獨秀兩次去信上海,也不知汪孟鄒收到沒有。
陳獨秀給汪孟鄒寫信,是因為亞東是陳獨秀主要經濟來源。
上海《東方雜誌》、《宇宙風》雜誌給陳獨秀的稿費,也是由亞東轉給陳。
收到陳獨秀的信後,汪孟鄒寫信和陳獨秀商量,由亞東圖書館出《實庵自傳》單行本,先將《宇宙風》刊出的前兩章印出來,等陳獨秀抓緊時間寫出其餘部分,再出全本。
陳獨秀滿口答應了。
陳獨秀搬到雙柏廟后街26號不久,羅漢風塵僕僕地找上門來。
羅漢8月底啟程,在傅厚崗葉劍英、李克農手中領了路費及到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開了介紹信,和李俠公於9月2日到西安後宰門旁邊的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
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黨代表是林伯渠,兩人是熟人。
羅漢北伐時任四軍政治部主任,打南昌時四、六軍配合過。
經過長征,林伯渠頭髮鬍子幾乎全白了,但身體很硬朗。
林伯渠說,“和仲甫一晃有十年未見面了,他在文化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在黨內的歷史,有比別人不同的地位。
說到這裡,林伯渠皺了皺眉頭,說:“只是脾氣太倔。
羅漢問:“陳先生想回延安,能讓他去麼?”
“仲甫能否回延安,關鍵在他自己,如能放棄某些成見,回到一條戰線上來工作,於民族於社會都是極需要的。
林伯渠說。
“仲甫與黨中央有過爭論,我擔心延安不讓他回去。
羅漢吞吞吐吐地說。
林伯渠安慰他說:“仲甫曾經站在時代前頭,我希望他站在大時代的前面,過去的一切是是非非都無需再費筆墨唇舌去爭辯。
“聽林主席這樣一說,我就放心了。
羅漢笑道。
“現在山洪爆發,我一時去不了延安……林伯渠沉思了一下,說,“此事須黨中央拿意見,我即給延安拍電報,請示中央,你稍住幾天”。
林伯渠給延安電報的大意是,仲甫等已出獄,願意回到黨的領導下工作。
弟意中央為集中整個力量著眼,可聯合他們回黨工作。
七賢莊以前是外國人經營的旅館,有幾座西式庭院,又寬敞又安靜,羅漢便和李俠公住了下來,等候延安回電。
當晚,剛從太原來陝的王若飛來看羅漢,他說:“因延安有事甚忙,否則可隨同南下去晤獨秀一次。
王若飛在“六大”上提名陳獨秀為中央委員,被否決。
大會後,留在莫斯科任中國農會駐農民國際代表。
1931年回國,被國民黨逮捕,幾乎和陳獨秀同時放出,此時任陝甘寧邊區宣傳部長。
9月10日,接到林伯渠電報後,毛澤東和張聞天商量,給林伯渠發了一個電報,提出陳獨秀回黨工作的3個條件:1.公開放棄並堅決反對托派的全部理論和行動。
並公開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關係,承認自己過去加入托派之錯誤。
2.公開表示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3.在實際行動中表示這種擁護的誠意。
見到中共中央電報後,羅漢打道回寧。
到南京後,才知道陳獨秀去了武漢。
在傅家崗,羅漢見到了博古、葉劍英。
他們告訴羅漢,陳獨秀去武漢前,和葉劍英、博古談過一次話,以後又和葉劍英單獨談過一次,表示贊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博古說:“本想和陳獨秀談一次,但因為自己黨齡太淺,與獨秀個人沒有私人接觸,恐難於談出任何具體結果。
如果由潤之來談也不適宜,因為他們兩人的個性都很強,都有鬧翻的危險。
不如候周恩來南下後,約他一同去談,成績或者會圓滿些。
且不久必武會回武漢,他自然和獨秀先行交換意見。
博古30來歲,自1931年6月向忠發被捕至遵義會議,任中共中央總負責。
聽了羅漢的前後敘述,陳獨秀又看了看中共中央的“三項條件”,說:“前一條我已聲明同托派組織脫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