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但是我更看重以下這些理由,即正方(官方)的觀點:
首先中國與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兩國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歷史上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弱小的鄰國受到強國的欺凌,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中國作出參戰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當侵略者將戰火燒到我國,炸我東北、殺我同胞、毀我財產時,我們能夠無動於衷嗎?我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的演說:“……美國武裝部隊侵略朝鮮不可避免地威脅到中國的安全。事實上也證明了侵略朝鮮的美軍,已直接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從1950年8月27日到11月10日,美國侵略朝鮮部隊的軍用飛機不斷侵犯我國東北的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掃射轟炸我國城鎮與村莊,殺傷我國和平居民,損壞我國財產共有90次。從11月10日到14日,共有28次,15日到19日共有33次。美國侵略朝鮮的海軍於9月20日在公海上曾對我國商船開槍並進行強制盤查。所有這一切美國侵略朝鮮武裝力量直接侵略我國的行為,都是向中國人民公然無忌的挑釁,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
再次,當美帝國主義將第七艦隊開到我國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公然干涉我國內政,通過侵略朝鮮,進一步侵略中國,扼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的陰謀昭然若揭時,除了出兵反抗,我們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正是基於以上的一些理由,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澤東主持下,多次召開會議,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充分估計了各方面的困難,從挽救朝鮮危局、保衛我國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這一根本立場出發,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心克服一切困難,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一起反擊美國侵略者。
因此中國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一個無需質疑的問題!雖然抗美援朝給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較大的人員、物質、金錢和經濟的損失。但是正如彭德懷後來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總結指出的那樣:“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中國革命勝利後起了深刻變化的亞洲歷史的前進車輪,是侵略勢力所絕對不能扭轉的。
毫無疑問,朝鮮的教訓將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決心和信心,鼓舞他們加緊地展開爭取本國的獨立、和平、民主、統一的鬥爭。這對於保障遠東和平,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本文由彭志文根據官方觀點編撰,並且本人基本上認同抗美援朝是必須的觀點)
後 記
更新時間2005-11-9 1:02:00 字數:1865
一九四四年的六月六日,美英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戰的第二戰場。非常的巧合!真正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不是譁眾取寵地追求什麼效果,只是一種很自然地完結。《彭氏軍史評論》經過三年的磨礪卻也在那場偉大的登陸戰的六十六年後步入了終結篇。談不上什麼創作豐收的喜悅,相反我感到很無奈和悲哀。像《彭》這種純軍史題材似乎已經落伍了,不符合絕大多數朋友的胃口,在汗牛充棟的起點文學網它並不受人們的歡迎,其點擊推薦率甚至還比不上一篇由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寫出來的網遊小說或根據《英雄無敵》(遊戲)《魔戒》(電影)系列瞎編出來玄幻小說。(無需諱言,本書被冷落的另一個原因還因為讀者們的欣賞水平高,而本人能力、才學有限,達不到讀者們的要求所致。)
《彭氏軍史評論》文章評論的對象是中外古代或近現代軍事領域的人物、事件、戰爭和武器等範疇。寫作時,作者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儘量以客觀冷靜的態度,來表述自己的觀點。雖然文中的觀點大都是些個人判斷和結論,難免存在著一些臆想,偏頗及局限性,相信對軍史戰爭研究有著同樣興趣的書迷朋友,仍然能夠去偽存真,批判性地借鑑到某些東西。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作者僅是千百萬關心熱愛著軍史、軍事、國事、民族大義的人們中的一分子,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作學術這行當,因為要參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如果說每一個字百分之百都是自己寫的,那是不可能的。)全書反應的觀點也是符合二OOO至二OO六年這特定時期的作者這一身份的。作者不可能像某些自詡為(或者真是那麼回事)的大學教授,歷史研究員、或政客那樣地根據國家政治、外交國策等等的需要,不斷地,違心地修正著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本書是在字數達到三十二萬字(以保證軍史評論的文字在三十萬以上,因為要扣除掉一些與文章主題無關的文字字數。)左右時終結的,作者將把寫作轉向其他的題材。
我曾立誓,當我不再才思泉涌時,我必須停止寫作。我曾經以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有一支筆,我能寫出自己的想法和喜樂哀怒,暢所欲言。現在我知道自己是悲哀的,我從來就不敢,也不能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只能閃爍其辭地鑽在廢紙瘺里,古籍堆中,尋找著一種紙醉金迷、騰雲駕霧式的狂放。
首先中國與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兩國是唇齒相依的關係。歷史上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弱小的鄰國受到強國的欺凌,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中國作出參戰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當侵略者將戰火燒到我國,炸我東北、殺我同胞、毀我財產時,我們能夠無動於衷嗎?我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控訴美國武裝侵略的演說:“……美國武裝部隊侵略朝鮮不可避免地威脅到中國的安全。事實上也證明了侵略朝鮮的美軍,已直接地威脅了中國的安全。從1950年8月27日到11月10日,美國侵略朝鮮部隊的軍用飛機不斷侵犯我國東北的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掃射轟炸我國城鎮與村莊,殺傷我國和平居民,損壞我國財產共有90次。從11月10日到14日,共有28次,15日到19日共有33次。美國侵略朝鮮的海軍於9月20日在公海上曾對我國商船開槍並進行強制盤查。所有這一切美國侵略朝鮮武裝力量直接侵略我國的行為,都是向中國人民公然無忌的挑釁,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忍。……。”
再次,當美帝國主義將第七艦隊開到我國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公然干涉我國內政,通過侵略朝鮮,進一步侵略中國,扼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的陰謀昭然若揭時,除了出兵反抗,我們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正是基於以上的一些理由,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澤東主持下,多次召開會議,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充分估計了各方面的困難,從挽救朝鮮危局、保衛我國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這一根本立場出發,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心克服一切困難,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人民一起反擊美國侵略者。
因此中國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一個無需質疑的問題!雖然抗美援朝給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較大的人員、物質、金錢和經濟的損失。但是正如彭德懷後來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總結指出的那樣:“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中國革命勝利後起了深刻變化的亞洲歷史的前進車輪,是侵略勢力所絕對不能扭轉的。
毫無疑問,朝鮮的教訓將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決心和信心,鼓舞他們加緊地展開爭取本國的獨立、和平、民主、統一的鬥爭。這對於保障遠東和平,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本文由彭志文根據官方觀點編撰,並且本人基本上認同抗美援朝是必須的觀點)
後 記
更新時間2005-11-9 1:02:00 字數:1865
一九四四年的六月六日,美英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戰的第二戰場。非常的巧合!真正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不是譁眾取寵地追求什麼效果,只是一種很自然地完結。《彭氏軍史評論》經過三年的磨礪卻也在那場偉大的登陸戰的六十六年後步入了終結篇。談不上什麼創作豐收的喜悅,相反我感到很無奈和悲哀。像《彭》這種純軍史題材似乎已經落伍了,不符合絕大多數朋友的胃口,在汗牛充棟的起點文學網它並不受人們的歡迎,其點擊推薦率甚至還比不上一篇由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寫出來的網遊小說或根據《英雄無敵》(遊戲)《魔戒》(電影)系列瞎編出來玄幻小說。(無需諱言,本書被冷落的另一個原因還因為讀者們的欣賞水平高,而本人能力、才學有限,達不到讀者們的要求所致。)
《彭氏軍史評論》文章評論的對象是中外古代或近現代軍事領域的人物、事件、戰爭和武器等範疇。寫作時,作者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儘量以客觀冷靜的態度,來表述自己的觀點。雖然文中的觀點大都是些個人判斷和結論,難免存在著一些臆想,偏頗及局限性,相信對軍史戰爭研究有著同樣興趣的書迷朋友,仍然能夠去偽存真,批判性地借鑑到某些東西。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作者僅是千百萬關心熱愛著軍史、軍事、國事、民族大義的人們中的一分子,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作學術這行當,因為要參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如果說每一個字百分之百都是自己寫的,那是不可能的。)全書反應的觀點也是符合二OOO至二OO六年這特定時期的作者這一身份的。作者不可能像某些自詡為(或者真是那麼回事)的大學教授,歷史研究員、或政客那樣地根據國家政治、外交國策等等的需要,不斷地,違心地修正著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本書是在字數達到三十二萬字(以保證軍史評論的文字在三十萬以上,因為要扣除掉一些與文章主題無關的文字字數。)左右時終結的,作者將把寫作轉向其他的題材。
我曾立誓,當我不再才思泉涌時,我必須停止寫作。我曾經以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有一支筆,我能寫出自己的想法和喜樂哀怒,暢所欲言。現在我知道自己是悲哀的,我從來就不敢,也不能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只能閃爍其辭地鑽在廢紙瘺里,古籍堆中,尋找著一種紙醉金迷、騰雲駕霧式的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