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附件】小結圖表(略)

  (該CAI課件2004年榮獲市一等獎,省二等獎)

  二戰的爆發與擴大CAI(省一等獎)

  更新時間2005-6-23 0:09:00 字數:9295

  ( 彭志文主講)

  【素質教育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慕尼黑陰謀,法西斯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國、法國宣而不戰,德軍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很多法國人堅持抗擊侵略。英國遭到德國飛機的轟炸,在首相邱吉爾的號召下,英國人民堅決同法西斯戰鬥到底。德軍對蘇聯進行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蘇聯衛國戰爭開始,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通過思考討論二戰的戰爭性質,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複雜情況下分析戰爭性質的能力。概括二戰全面爆發和擴大的重大事件,提高歸納概括歷史進程的能力。

  認識慕尼黑陰謀是帝國主義大國英、法犧牲小國,以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陰謀。英、法等縱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世界大戰首先在帝國主義國家英、法和德、意之間全面爆發,英、法嘗盡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意、日進行的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的戰爭,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奪別國,法西斯的殘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戰中交戰各國的人民是戰爭的受害者,了解各國人民為反對法西斯戰爭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中國等進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戰爭;蘇聯進行的是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鬥的重要性,認識到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我們要確立為人類和平和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和難點

  本教科書前一課介紹了有關意、德、日法西斯政權建立和法西斯軸心國形成的情況,而本課教材介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由法西斯軸心國挑起的,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大戰,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戰爭初期主要由於西方大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使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勢力占據上風,猖獗一時。教材隨後介紹了邱吉爾就任首相後,英國作為歐洲戰場的主力,頂住了德國的壓力。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德國法西斯在歐洲大陸上的第一次大失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仍然是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在起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二十年,資本主義的發展極不平衡,德國隨著其經濟軍事實力的迅速增長,強烈要求從英、法、美戰勝國手中奪取殖民地和市場,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義大利和日本不滿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分贓結果,企圖建立地區霸權,結果德、意、日首先發難,挑起了戰火。其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勢力是戰爭的製造者。

  另外,一些大國為自身的利益而採取的綏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戰的爆發。世界各國人民雖然也進行了反法西斯戰爭,但沒有互相配合,還不能制止戰爭的爆發,使局部戰爭走向了世界大戰。

  2.大戰初期歐洲許多國家敗亡的原因

  從1939年9月到1941年5月,希特勒用軍事侵略或脅迫結盟等方式,先後占領了歐洲12個國家。歐洲許多國家迅速戰敗的主要原因是綏靖政策的影響:①1939年9月,德軍突襲波蘭,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沒有採取行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致使波蘭滅亡。②“靜坐戰”先後持續了七個月,使德軍完成了更大規模戰爭的準備。③1940年春夏之交,德軍向北歐、西歐進攻時,法國依然幻想德國會首先向東去攻打蘇聯,沒有進行充分的戰爭準備,結果很快就潰敗了。

  失敗的其他原因還有:①戰術思想陳舊,面對希特勒的突襲戰、閃電戰,波蘭依靠騎兵,法國準備憑藉馬奇諾防線進行防禦戰和消耗戰。②歐洲國家各自為戰,被德各個擊破。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① 586 以上的計算機一台、轉換卡、大型背投、音響。

  ② 教學 CD 光碟播放的必用軟體(VB、OFFICE等軟體)和相關影音資料,CAI課件等。

  ③ 教學用掛圖:《1835年-1942年法西斯對北非和歐洲的侵略》、《“二戰”中的亞太戰場》、《敦刻爾克大撤退》等

  【學生活動設計】

  ① 觀看CAI幻燈投影和錄象

  ② 學生自讀課文,而後質疑,教師給以點撥。

  ③ 組織全班集體朗讀重點篇目。

  【教學方法】

  ① 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將所需的地圖、聲音、影像、動畫、文字資料集成一體(一張 CD 光碟)。同時,學生也可參與多媒體操作(人機交換),豐富教學資源,在有限的時間裡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明確概念、啟動思維的目的。力圖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圓滿完成教學目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