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B.指導學生利用現有工具書查資料,進行自已閱讀。

  例如在學習“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內容時,利用教學掛圖《二戰中的亞太戰場》和學生自有的工具書《世界歷史地圖冊》讓學生自己閱讀,查看來了解珍珠港的重要的戰略地位,它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南部,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活動中心;也是日本南進的最大障礙。再看1942年12月7日,日軍對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學生們通過自讀教材和配合地圖來理解教材內容,對於戰爭的爆發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C.通過研討,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在講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這一內容時,因為這個問題是本課的難點,因此我設計讓課件顯示出以下問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樣形成?標誌是什麼?

  二戰初期,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什麼未能聯合起來?

  1942年,有哪些因素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學生閱讀課文後組織了熱烈的討論、討論中學生們學會了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來做作出更完善的答案。

  布置的課後作業:英、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有哪些表現?談談你對綏靖政策的看法。在批閱課後作業時,我發現學生們的鑽研深入,思路開闊,他們正在熟練地成為了歷史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綜合歸納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後思索利用先進教學技術和理念及學生自主性學習來探索素質教育的體會。

  綜觀整個教學中,學生們是通過欣賞一曲曲契合歷史背景的音樂《喀秋莎》、《在烏克蘭廣闊的田野上》,來感受的那段流逝的戰爭歲月的氛圍;通過觀察瀏覽一幅幅真實記錄歷史的圖像去領悟了一種歷史現象;通過觀看一段段形象生動影片片段來了解戰爭的殘酷和破壞。多媒體歷史課堂因此而呈現出了豐富多彩情境。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因此而十分的踴躍。

  課後,學生們都認為這是一堂獲益非淺的課。學生不僅對二次大戰過程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對當時的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和戰爭背景等也有了較深層面的理解;對希特勒、史達林等歷史人物的功過也能夠辯證地進行評價。既完成了本課基礎知識的傳授,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綜合和概括能力。課堂知識的傳授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歷史氛圍中,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最後多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進行創造性思維。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平台所倡導出來的參與意識,培養的學生創新精神。在我們的多媒體課堂上學生們對歷史的全新體驗實際上成就了一種創造性的創新活動。

  學生的自主地學習同時還把教師從繁瑣的教學中解脫出來,以便抽出更多時間來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學生則從“填鴨似”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各方面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淺談教育創新的認識

  更新時間2005-6-20 21:38:00 字數:2776

  (副標題)---從歷史課《三國鼎立》的教學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一個不懂得自己出生前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歷史是一部真實動人的生活教科書。對個人來說,歷史有助於培養人的歷史感、開拓人的胸襟、陶冶人的品格情操、升華人的精神。不僅如此,人們通過學習和研究歷史,還能啟迪智慧,增長才能,提高文化素養,從而提高認識、分析問題和處事應變能力。對國家來說,歷史是我們振興中華、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門指導性學科,國策的制定、國家的去向等重大問題都與之關係密切。

  而歷史的創新教育更是時代的要求,是已經到來的21世紀對人的需要,也是人的發展對自身的必然要求。人的創造力固然與天賦有一定的聯繫,但主要是後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因此,從小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成為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創新教育由此提出。它要求我們在教育中貫徹創新這一思想,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歷史學科是基礎教育中的一員,理所當然地擔負著創新教育的任務。

  要在學科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正確地把握創新教育的內涵與本質,做到目標清晰、定位準確、方法恰當。

  創新教育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創新(創造)。廣義的創新(創造)是從社會意義來考察的,其主體是科學技術人員,價值取向是社會價值――創造物(理論或實物);創新教育是個特定的概念,著眼於個人意義上的考察,其主體是學生,其價值是教育價值,即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思維、動手能力為核心,學生在自身的心智水平上去創造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同發展。

  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在初一歷史課《三國鼎立》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這種先進而有效的教學手段,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主,單純傳授歷史知識與方法的傳統教學模式,變由教師調控,學生認知活動和學生心智發展同步進行的三維教學結構,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及能力。下面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淺薄認識:1.設疑導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興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