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經歷過內戰和美共,人心已發生了變化,嚮往自由和民主在減少,嚮往權力的人在增加……」洛克菲勒嘆息道,「讓杜魯門去說服吧,看看他還能拉攏多少人,我們不適宜再出面了,我已做到了自己所能辦到的一切,為了這個國家,為了維護民主和自由的體制,我付出的足夠多了。」

  但杜魯門現在的感覺也很不好:剛剛收音機發布了緊急新聞,由於杜威總統遇刺,依據憲法條款,國務卿杜勒斯代行總統職權並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這個命令立即打破了他利用現存國會當選為副總統的夢想!

  同時,他聯繫參聯會也遭到了禮貌的拒絕:從馬歇爾開始,這批原來對他頗有好感的軍人忽然轉變了性子,不再強調什麼體制和自由民主,反而告誡自己這個關鍵時候不要添亂。

  「媽的,我是在添亂麼?」

  千算萬算,漏了一個杜勒斯!

  他不知道,正因為麥克唐納那一句力挺杜勒斯的話一說,杜勒斯對參聯會大佬們說話才管用,本來參聯會才不會理會杜勒斯呢?大佬們不傻——麥克唐納現在就是個瘋子,誰惹他誰倒霉,沒有第一個人現在想衝上去硬碰硬。

  李奇微或許不怕,可李奇微有什麼?在能打也就是82空降師,101空降師兩個師而已,打得過10萬總統衛隊?

  除非大家下定決心,全力配合剿滅衛隊,可一想到外面還有10萬維和部隊,後面還有百萬軸心聯軍,這個勇氣就瞬間不攻自破了。當初大家還嘲笑杜威殺,居然自廢一半武功,現在看來確是非常高明的行動——這10萬充任維和部隊的總統衛隊就是最後退路,哪怕杜威被人打得無路可走,還可以去德國依靠衛隊組建流亡政府——當然杜威現在是走不了的。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是海軍。海軍雖然痛恨衛隊當初在維德角那一下子,但話又要反過來說,讓衛隊和陸軍形成對峙分裂的局面不是更有利於海軍把握大局麼?海軍千辛萬苦消滅掉衛隊難道是讓陸軍重新恢復一個聲音說話?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海軍小王國才不願意干呢,維德角那事情嘛,過去了就過去了——非要這麼糾結,特納還帶軍艦打過美共艦隊呢!那又怎麼算?

  現在的皮球開始踢到胡佛腳下了,是說呢還是不說呢?

  說了,他沒有明顯的證據,反而會暴露自己事先與財團眉來眼去、勾勾搭搭的問題;

  不說,那就拿不出證據和杜勒斯與麥克唐納交代,時間一到,麥克唐納一定會拿自己先開刀,而且他敢保證,麥克唐納拿FBI開刀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回來聲援他。

  「我看,是不是可以選一個其他突破口。」托爾森勸道,「為什麼一定要把洛克菲勒說出去呢?我們可以把福特集團供出去啊,至於福特說了些什麼,那就不管我們的事了,再說,刺客臨死之前喊的是美共,不應該先在產業工人中攪合一下美共餘孽麼?」

  「好,這主意好!」胡佛道,「搜集幾條證據,明天,不,後天你送到紐約去,親自交給麥克唐納,根據他的反應我們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第092章 最後一場政變(17)

  洛克菲勒的政變路線出現了偏差,按他的最初設想,杜威一死,陣腳大亂,總統衛隊必然會失去主心骨,然後這時候參聯會內部早就看總統衛隊不順眼的實力派必定會一擁而上,群起而攻之,這時候他就可以聯絡早就對杜威大清洗不滿的財團、政客和其他失意人士蜂擁而上,先填滿國會,然後在選舉副總統,並以副總統的名義代理總統職權,了不起要和各個實力派合作,能收買的條件和想法他都設計好了。

  至於杜勒斯,由於一貫低調,再加上洛克菲勒認為簽署對德、對日合約其實都是杜勒斯談的,再也苛刻的條件足夠毀掉杜勒斯的政治名聲,到時候只要安排一個體面的退休儀式,杜勒斯就可以退出舞台了。

  當然他還不止一套方案,他也考慮到刺殺失敗後,惱羞成怒的杜威要予以報復,那時候他就可以拋出胡佛去吸引眼球了——胡佛不但在美共時期首鼠兩端,在這次事件從依然首鼠兩端,他不相信杜威會忍得下去。而胡佛介入此事的證據是很明顯的,只要稍微運作一番就足以讓人相信。

  至於胡佛反咬一口牽連到自己他是不怕的,因為與胡佛接頭的紅桃k並不是洛克菲勒旗下的人手,確切地說,他與財團沒什麼牽連,他更多的是加拿大方面的人選——或者說,是丘記加拿大的殘留特工人馬。

  在加拿大與軸心簽署合約後,邱吉爾卸任了首相職務,失去了對加拿大政權的控制,但他對政治本身的影響力並未消失,更重要的是,由於黑貓政府態度曖昧,始終抱有英加某種特殊關係及分頭落子的考慮,包括邱吉爾、喬治六世都未回英國去,喬治六世削去了封號變成了公爵。而當初跟隨邱吉爾、喬治六世一起到加拿大的那一批精英也沒回到英國去,而在加拿大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當初在美國服役的3個英國師,包括在美國的英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在美國生活的近30萬英國船廠工人及其家屬後來也陸陸續續遷移到了加拿大(部分回了英國)——一方面美國為了保證自己戰後的就業情況而不願意再接納這批英國工人,另一方面杜威對待英國人也不是很信任,不想再收留這批工人,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在工作時因為和美國姑娘結婚而留在了美國,其他大部分都到了加拿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