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選舉暫停,說明堀悌吉認為議會暫時沒有再開的必要——議員背後不是官僚集團就是財團,真正完全平民的幾乎微乎其微,他要等新的力量格局完善後再來選議員。

  換句話說,現行體制尤其是現行掌權者繼續維持五年。

  這點大家都說好:在場都是既得利益團體,陸海軍一致好日子過慣了,誰捨得把權力放出去?如果還能維持5年,那少點錢就少點錢,苦日子也是能過的嘛……只要地位不變,稍微控制一下軍隊規模也可以接受,堀悌吉都沒意見,他們憑什麼不滿?再說150萬陸軍,80萬噸主力艦比戰前無論規模還是檔次都提升太多了,有啥不滿意呢?

  「我看可以。」石原莞爾第一個贊成,下村定也附和——他才剛當上陸軍大臣,還沒過癮呢。某種意義上裁軍也是好事情,正好把看得不順眼、指手畫腳、多嘴牢騷的其他派系全部整下去!

  山本五十六和冢原當然也同意,海軍內部有明確分工:堀悌吉負責國家戰略,山本五十六負責官場,與陸軍和皇室勾心鬥角;伊藤整一負責日常行政,主管預算、裁軍和造艦;冢原二四三負責海軍全面部署與編制推演,大西瀧治郎負責抓好除軍艦外的新兵器發展,小澤治三郎負責新時代海軍戰術編成。這架構如果再維持5年,光堀悌吉的聲望,被堀悌吉抓在手裡的明仁就足以讓海軍主導的強勢地位還能繼續維持5年。

  至於5年後怎麼樣,堀悌吉電報里不說,但大家當了這麼久的官僚,這點潛台詞是聽得出來的:如果經濟、社會都能維持,說明執政是成功的,再干5年、10年又何妨?而且5年後明仁滿18歲了,想幹什麼不行?——這句話是松田千秋私下說的,沒人敢應聲,但大家都聽懂了。身為皇族的東久邇宮稔彥王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他只能裝糊塗,誰叫松田千秋是堀悌吉常駐代表呢?

  唯一手足無措的大概就是裕仁:他還得再當5年橡皮圖章,說不定得當一輩子橡皮圖章,不過大家都商量好的事,是他一個人能反對的麼?

  走出會場時,所有人都很興奮,覺得大事不過如此,接著干就好了,連東久邇宮稔彥王也變得輕鬆——歐美要擴軍管自己去擴,日本80萬噸,維持5年就夠了!

  至於誰當天皇他才懶得操心:明仁也是皇室血脈,又是裕仁唯一的兒子,早晚都是他的位置,早點換年輕人不好麼?哪怕宣仁、雍仁,不也是大正天皇的兒子,難道天皇裕仁做得,雍仁宣仁就做不得?沒這個道理嘛……萬世一系不破就好了。

  他甚至興高采烈地提議晚上去喝酒——戰爭勝利後還沒像模像樣地喝酒,唯獨堀悌吉不在,讓他有些遺憾。

  喝酒時,山本五十六大概喝多了,對冢原道:「你們吶,總說我官僚,只會弄權,你看看堀悌吉,他才叫官僚,一手5年不變,把人全拉到他這裡了,一手抓住儲君,比幕府還狠!」

  冢原笑笑:「山本君,你說的不錯,你和長官同期同學,連畢業排名都很接近,但為什麼和他走的路不一樣呢?」

  「是啊……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被打到谷底!」冢原也有點喝醉了,說話很直接,「等到了谷底,反彈就比較兇猛了,你辦事還有點瞻前顧後,存在賭博心理,有條條框框,長官那是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帶著大和號衝鋒,帶著皇太子去前線接受實戰洗禮,他眼裡已沒有條條框框了……所以,他是個維新派,能把天捅出個窟窿,而你只是個對體制修修補補的裱糊匠,碰到大破大立你就躲開了。當然,我們連裱糊匠都不行,純粹只能打仗……」

  伊藤整一沒有喝醉,神志很清醒,聽著眼前這幾句話不由得想起了曾經的恩主伏見宮博恭王——這位是純粹的守舊派,論權術手段遠遠超過山本五十六,比起堀悌吉也不差,但因為走錯了路,被歷史大勢碾壓得粉身碎骨。

  說到底,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的不斷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進程……

  第074章 世界和平(29)

  1946年12月21日傍晚,第三帝國首都,柏林。

  戰爭勝利的柏林接頭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巍峨雄壯的布蘭登堡門和各條大道都張燈結彩,將夜色裝扮得分外美麗,偶爾還會有幾束探照燈光照入空中,不過現在可沒有防空管制,全是為了城市助興罷了。

  對柏林人民來說,12月有三件值得一提的大事:

  第一件當然是帝國元首選舉,候選人有兩個,第一個是霍夫曼,一個是威廉皇太子,實際上現在這架勢根本沒人和霍夫曼競爭,威廉皇太子也不想參與——他可是怕被人扣上復辟的帽子,不過只有一個候選人太不民主,所以竭力動員下,威廉皇太子勉為其難地表示會配合一下元首。

  按霍夫曼的說法,第三帝國要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堅定不移地推行國家社會主義價值觀、民主觀、文化觀,不但要有黨內民主,還要有社會民主,要讓德國人民感受到他們說話是管用的,選票是給力的——自然,關在集中營的都不是德國人民,這些權力和他們無關。

  這話可不是一般的陳詞濫調,現在大戰結束,德國一躍成為歐洲霸主,世界領袖,德國人民都是看在眼裡的,這種實打實的基礎比嘴上吹什麼自信都強,德意志本來就是高傲的民族,現在更是不得了,不過總算大多數人民接受過教育,知道英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也還不錯——只比德意志人差一點點,如果不繼續努力,很容易被超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