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V8飛彈是第三帝國開發的最新彈道飛彈,也可以稱呼為洲際飛彈,最大有效射程6000公里,可直接從柏林打到伊爾庫茨克……如果史達林再敢亂說亂動,我們不介意通過V8火箭把原子彈送給他……」

  這句話一說,本來就覺得鄂木斯克距離哈薩克共和國太近的東俄當局立即籌劃著名遷都,打算將首都從鄂木斯克搬遷到阿穆爾共青城。

  在坦克、裝甲車、火箭後是各類型自行火炮和輪式突擊炮,不過火炮現在顯然不是戰爭焦點,所以眾人只驚嘆於自行火炮的發展使拖曳式火炮空間越來越小,卻忽視了跟在自行火炮方陣中的保障車輛,這些外表看起來像彈藥車的保障車輛可不是一般的後勤車,全是根據達姆施塔特系統進一步進化發展的炮瞄雷達系統,換而言之,以前炮擊靠人工指引和定位,今後將完全依賴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幾年前就出現了,最初因為體積龐大只能裝載在大型軍艦上,現在德國廣泛採用以電晶體技術為核心的新電子體系,使雷達體積大大縮小,功率大幅度提升,從而使得普通炮兵團大規模裝備火控雷達的成本和難度都降低了,雷達車承擔火控任務不但可行而且可以普及。

  在電子發展領域,電晶體是霍夫曼一再強調的未來電子設備發展途徑,儘管也有專家認為電子管比電晶體更可靠、更耐得住惡劣環境,特別是面對核爆衝擊時,電晶體生存性低得多,但霍夫曼還是堅持加快發展電晶體。

  他指出不僅電子計算機系統要在未來幾年內用電晶體完整替代目前的混用電路,所有雷達系統也要加速換裝——這沒有商量餘地。

  至於生存力更強的電子管——專家們說得確實不算錯,不過霍夫曼知道這是條邪路,全世界現在就只有德國掌握核武器,德國不用,哪來的核衝擊環境?就算將來其他國家有原子彈,也不敢在德國面前比劃,雙方技術代差差距太大,德國已初步建立了六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還有了洲際飛彈,使原子彈具備了初步實戰能力,其他國家都還在黑暗中摸索。

  而且原子彈並不是德國的終極武器,上個月專家開會時保證,研究進度一切良好,最早在1947年中旬,最晚不超過1948年年底,核聚變炸彈將會面世,起步當量80萬噸TNT級。

  基於電子技術發展領先這個理由,霍夫曼在斯坦因納出發前親自圈定了破壞目標,除匹茨堡的鋼鐵廠、底特律的汽車公司外,設在匹茨堡的西屋公司(美國首屈一指的電氣設備製造商)同樣在美國內戰中變為一片廢墟,所有實驗室、試驗資料包括很多重要的工程師都完蛋了——當然,幹壞事的只能是美國布爾什維克。

  霍夫曼只可惜美共不肯流竄到西雅圖去,不然借這個機會一口氣把波音公司也端了豈不美滋滋?

  基於炮兵雷達和火控雷達可通過觀察炮彈落點從而校準並控制火力的原理,德國科學家還研究了反炮兵雷達——依靠炮彈落點來反向測定對手火炮的精確位置,不過進展相對緩慢,因為運算速度的制約使機械信號掃描根本跟不上炮彈速度,哪怕最簡單、最容易測定的迫擊炮炮彈彈道也比較麻煩。但霍夫曼認為這方向是對的,等開發出新一代高速計算機後就可以看到曙光。

  目前,楚澤教授領銜的團隊最新開發的Z7型計算機運算速度已突破了每秒1萬次,Z8\Z9型電子計算機的規劃速度分別是10萬次和30萬次,同時要求體積和能耗縮小到電晶體和電子管混用電路的Z7的一半和三分之一,不普及電晶體根本不可想像。

  考慮到電晶體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加上楚澤主管一個公司越來越吃力,在霍夫曼撮合下,楚澤公司、西門子、德律風根公司聯合組建了德國計算機公司,日常管理由西門子派遣職業經理人負責日常管理和生產,楚澤是技術領袖,而德律風根公司則抓緊探索電晶體的集成化。

  霍夫曼自己在這個公司中擁有12%的股份,是三大公司後第四大股東,據說估值已超過了6億馬克,哪怕不考慮石油基金,光這筆錢就足夠他躋身德國富豪榜。

  電晶體大力推廣還引發了雷達革命:原本德國採用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只有5-10公里左右,即便裝備專用雷達的夜彩雲也不過50公里。電晶體一搬上機載雷達,立即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普通戰鬥機機載雷達探測距離達到25公里以上,且分量縮小到塞入機頭而不會影響氣動結構,專用雷達探測偵察機則可達到100公里以上,體積也進一步縮小。

  第062章 世界和平(17)

  雷達探測距離的增大不僅給夜戰帶來便利——現在可實施真正的全天候作戰,還能引發機載武器革命:上飛彈,尤其是空空飛彈。相比X4型空空飛彈採用線控或被動紅外、電磁導引頭,這次可以上主動引導雷達了,空軍專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新一代噴氣戰鬥機上實現飛彈作戰。

  霍夫曼很嘉許這種探索精神,但列了一條紅線:無論如何也不能取消機炮!歷史上F4鬼怪只有飛彈沒有機炮的尷尬他是知道的。

  將領們對此表示詫異,他們並沒有說要取消機炮,更何況毛瑟公司剛剛才拿出新玩具,新的30mmMK413轉膛機炮已驗收通過,即將裝備各機,這款機炮是在MG213(20mm)\MK213(30mm)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火力更猛,性能更好。

  只有霍夫曼偷著笑,這樣一來,無論是法國德發(DEFA)和英國阿登(ADEN)機炮肯定就泡湯了——德國沒有戰敗,毛瑟公司當然不會把自己看家拳頭產品的技術交出去。MK413發展後肯定會成為歐盟標準,為紀念這件事,惡趣味滿滿的他親自把新機炮命名為阿登機炮,所有人都以為他是為紀念法國戰役時阿登森林突破戰,沒想到元首是為幾年沒發生過的阿登反擊戰和永遠不可能面世的英國阿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