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總統衛隊越境攻擊並以四散合圍的方式進行分割包圍後,指揮戰鬥的崔可夫就知道已完全不可能再靠迂迴輾轉騰挪的辦法跳出包圍圈了,因為目前給養不足,必須捏緊了拳頭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他本來試圖希望能藉助溫尼伯的地勢和溫尼伯的加拿大市民為人質打一場城市保衛戰,不過發現對方根本不在乎加拿大人的生死,炮火、炸彈直接就覆蓋下來——管你下面有沒有加拿大人。

  這就讓崔可夫的想法立即破了產,防禦無力,迂迴沒有給養,只有帶著部隊硬衝過去,殺出一條血路才有機會。

  但這個時候為時已晚,人困馬乏的美共硬沖加拿大人的防線還是可以的,卻如何是如狼似虎的總統衛隊的對手?兵力也遠遠不對等,美共只有2萬,且有將近四分之一是傷病員,而斯坦因納出動的部隊包括2個裝甲師和3個裝甲擲彈兵師,將近10萬兵力,同時頭頂還有飛機掩護,抗住美共衝鋒的三板斧後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了。

  斯坦因納下了死命令:「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反正錯死的也是加拿大人,關他什麼事?在這種嚴密的包圍圈下,連分散突圍、化裝潰逃都很困難。

  「快走!快走!再不走來不及了!」在溫尼伯郊區的加拿大空軍機場上,在美共整體防線尚未完全崩潰時,最後2架C-54運輸機倉皇飛離。

  上面載著的人是托馬斯、馬林科夫和美共少數幾個核心骨幹,托馬斯甚至連自己的家眷都沒顧得上帶。

  本來馬林科夫招呼崔可夫也走,但他表示自己沒臉面撤退,最後是托馬斯想出了辦法,暗示隨從趁其不備將其擊倒後生拉硬拽把崔可夫押上了飛機,倒不是托馬斯如此器重崔可夫,寧可加爵不帶也要帶崔可夫,而是他知道史達林器重崔可夫,前不久已把原子彈的資料和圖紙帶過去了,如能把最重要的幾個人完整地帶回去,多少還能減輕一點他的罪責。

  崔可夫一走,沒有人壓陣的美共防線更是土崩瓦解,到處都是全軍覆滅或者被迫投降的事。

  不過總統衛隊也不是善茬,接受投降之後直接把武裝里的美共人員剝離開來,然後當場用12.7mm的傳家寶突突突掉了,這種血腥場景看得前來聯絡的加拿大人也心驚肉跳——有了SS亞美利加集團軍後,美國人顯然不一樣了。

  「報告,我總統衛隊越境進攻,消滅赤色分子2萬餘人,從現在開始,成組織的赤色分子已完全被消滅了!」來人頓了頓,「不過幾個重要頭目乘坐飛機連夜脫逃,我們……」

  「萬歲!」

  「美利堅萬歲!」

  「嘿!杜威!」

  杜威興高采烈地站起來,說道:「沒事,逃掉幾個影響不了大局,關鍵是我們終於割掉了布爾什維克這顆毒瘤,美國贏得了新生!」

  「對,對,美利堅贏得了新生!」

  杜威點點頭:「出台一條告示,讓全國人民揭發檢舉身邊的赤色分子,可疑人員一個也不能落網……大人物讓忠誠委員會調查,小人物就交給胡佛局長。」

  胡佛乾脆利落地答應下來,姿態好得不得了。

  在華盛頓落入美共之手後,胡佛跑到了不遠處的馬里蘭州,不過他並未跑遠,而是一直在巧妙地等待時機,很快杜威又重新帶著部隊打了回來,他於是又回到FBI去收拾殘局。本來杜威是要拿掉胡佛的,後來轉念一想認為胡佛還有作用,再加上為人變得馴服了很多,便希望把他收為己用。

  這段時間胡佛表示確實非常不錯,不聲不響就把那些在內戰中死亡的財團隱匿財產挖掘了出來:或是他們儲存在保險柜里的國債,或是他們隱匿在其他人姓名之下的資產,或是他們中間的漏網之魚,前前後後給杜威搞了100多億,另外還摸清楚了美共在新原子彈生產基地劫掠和放火的真相。這讓杜威覺得,只要胡佛能聽話,可以把他繼續留在位置上——總要有人來幹些髒活的,總統衛隊打仗是不錯,但這些活沒有比FBI更合適的了。

  現在整個華盛頓的官僚階層正在迅速洗牌,凡是能夠看清形勢,及時投靠到杜威門下的,杜威不但保留職務,甚至還想辦法予以升一升,凡還是腦子犯糊塗弄不清情況的,杜威要麼找藉口予以調整,要麼乾脆就安插一個「通共」的罪名,現在麥卡錫清洗起來十分帶勁,整個國會的中心工作就只有一條——清共,其他全部可以由杜威說了算。

  唯一還保留獨立性的大概是海軍了,由於金上將在內戰期間表現出來的海軍利益第一,不參與其他勢力同時又能痛下殺手剿滅海軍內部的赤色分子,所以杜威對海軍還是刮目相看的,對海軍一系的人馬也幾乎沒怎麼動,相反還對「平叛」有關的將領如英格拉姆、特納等給予了嘉獎。

  這基本上維持了三軍間暫時相安無事的格局。

  1946年5月1日,杜威發布總統令,下令設置「反布爾什維克勝利紀念章」,並正式公布與軸心停戰的消息。

  媒體輿論重新又到了胡佛的手裡,現在他控制的武器又多了一條:通共!——只要是不聽話的人物,一律都被他關押在布爾什維克集中營去進行「感化」。

  報紙用很少的篇幅解釋停戰,卻把杜威引入SS亞美利加集團軍並平定叛亂的事跡大肆鼓吹了一番,吹捧他「拯救了合眾國!」,「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林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