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別人不懂他話里話外的意思,多年好朋友斯普魯恩斯卻懂了:特納既不主張個人獨裁,也不主張完全民主自由,他最希望的體制「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科學管理」,所謂集體領導當然是參聯會或者陸海軍委員會這樣一個機構,所謂民主決策當然是希望這個團體內部——比如20-30人可以平等協商,至於科學管理,那當然是對下集中——真理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嘛。

  這種「小民主大集中;上民主下集中;管理層民主,員工層集中」的體系才是他喜歡的。

  金上將眼睛一亮:「我覺得這個話有點道理,你們以為呢?」

  尼米茨還是皺眉,他不想趟這趟渾水,但他現在處在海軍一把手這個位置上,不管有沒有拿到類似金上將以前一把手的權威和地位,他都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清高,必須顧及這個團體,如果大多數人都贊同特納的想法,他也只能贊同。

  特納說完、金上將表完態以後,斯普魯恩斯第一個贊同:「我看可以同意,海軍是國家柱石,既要保衛國家,又不能讓國家偏差太多。」

  哈爾西也表示同意,他的個性和風格其實很接近特納描述的狀態。

  剩下還沒表態的重量級人物就只有英格拉姆和尼米茨了。英格拉姆吸了一口氣,沒有直接贊同或者否定特納的建議,而是換了種語氣:「說真的,我對意識形態不感興趣,對政治體制改革也說不上話,但我只知道一點:我為海軍服務40年了,這就是我的家,我的歸宿,我反對一切不利於海軍的行為和策略,同樣,我支持一切有利於海軍的方略,海軍強,美國好,反之亦然……」

  這段話怎麼理解都可以,金上將算是服了英格拉姆的說話水平了,他有時候在想,當初是不是把人放錯了位置,應該把尼米茨和英格拉姆換個位置?不過英格拉姆資歷比尼米茨差一點的事實無法改變。

  最後輪到尼米茨嘆氣了,他發現自己不知道說什麼好:無條件贊同麥克阿瑟顯然是不對的,這會讓海軍成為陸軍的附屬物和傳聲筒,有悖於海軍的利益;反對麥克阿瑟也不對,這會造成軍隊分裂,更重要的是,尼米茨是自由派,國社也好、共產也好,他都是反對的;贊同特納的話是不行的,那樣就變成軍隊凌駕於國會和政府之上,將來遲早要出事;可反對特納也不行,現在這個領導團隊馬上就會分崩離析。

  偏偏這些話題他還不能迴避——他是海軍當家人,是海軍一把手,對外代表海軍,所有海軍官兵都看著他,他怎麼可能迴避呢?

  最後整整斟酌了5分鐘,他緩緩開口道:「海軍需要加強團結,不但艦隊與艦隊之間需要團結,艦隊與陸戰隊之間也要團結,另外,海軍和空軍要加強團結,我們要影響空軍,現在陸海軍配合打仗不多,海空軍配合的領域卻相當多。當然,首先我們自己人之間需要團結。」

  金上將意味深長地笑了:尼米茨這句話其實就是讓步並妥協了,他心裡可能不完全贊同這種辦法,但至少為了海軍一致,他得無條件服從。如果真的不贊同,他只要來一句「海軍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框架里行事」就可以直截了當地表示反對,但他沒有說,這是在暗示接下去的行動可以突破這些條條框框。

  他看了一眼特納,投去了讚賞的目光:有些時候捅破窗戶紙是需要勇氣的,特納就很適合幹這種事,把特納放在這個位置上算是放對了!他現在在政治上的參謀價值比在軍事上的參謀價值大得多!

  第008章 局勢紛擾(8)

  「先生們,明天就是國會山對停戰條件進行秘密質詢的日子了,不知道你們對這些條件怎麼看?」

  小約翰·洛克菲勒拿起一根哈瓦那雪茄,放在鼻子底下細細感受了一些菸草的味道,然後又緩緩的放下,雖然掛著「小」字,但其實他已是71歲高齡的老頭子了,醫生早就告誡過他如果想更加長壽必須遠離菸酒,因此他現在只能過過癮。

  坐在他身邊的可不是什麼普通人,是控制美國經濟命脈、享譽世界的八大財團代表人,包括了洛克菲勒、摩根、庫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頓、克利夫蘭等主要財團,除了這八大財團的代表人物之外,還有福特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等一批重量級人物。

  小洛克菲勒因為年紀最大、實力最雄厚,被眾人隱隱約約推選為財團會議的召集人,雖然財團們之間彼此的明爭暗鬥一直不間斷,但在這件事上大家都知道兒戲不得,一聽洛克菲勒有召,都從各地趕來了。

  「丟掉全部海外勢力範圍,賠款1500億美元,參加以德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如此喪權辱國的條件,也虧杜威和杜勒斯接受。」坐在小洛克菲勒不遠處,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冷哼一聲,「簡直是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

  「摩根先生反對議和?」

  被小洛克菲勒稱呼為摩根先生的當然不是與老洛克菲勒齊名的老摩根——這位已掛了三十多年了,甚至也不是摩根二代——這位是2年前過世的,現在摩根家族掌權的是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摩根家族第三代掌門人,從輩分上來說低小洛克菲勒一頭。

  「我不反對議和,在我看來議和的時間已經晚了,早在大不列顛投降前我們就應該議和,但我反對以這種條件議和……」

  條件什麼的雖然說起來是白宮和國務院嚴格保密的內容,就連參加質詢會的國會也要簽署協議書保守機密,但對一直隱藏在背後的大BOSS們,這些條件顯然算不上機密,只要他們說聲想看,一定會有人拿過來——現在參會眾人手裡每個人都有一份影印件。倒不是財團極力想要刺探國家機密,而是他們要弄清楚停戰這件事涉及到他們有多深,影響有多嚴重,更確切地說,事關他們多少利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