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說起這個,參謀們都義憤填膺:「陸軍也太過分了!」

  「不僅陸軍過分,財閥們更過分,長官剛剛說為體諒國家財政,主動將海軍軍費壓縮15%,財閥們就說要把節約下來的軍費彌補他們的損失,說海軍的軍功授田是搶了他們的東西,要補償。」

  「胡說,每一寸土地都是陸海軍將士浴血奮戰奪下來的,關財閥們什麼事?就算是他們造一點物資、軍備,也是國民用稅收購買的,他們早就賺得盆滿缽滿,還有臉提補償?」

  「發電報給小澤君,聯合艦隊主力可以回師了,戰利品清點回運……有關傷亡、軍功迅速統計,7月20日,第三批軍功授田人員名單必須公布,同時,第一批授田名單中已準備好的家庭可從本土啟運。」堀悌吉想了想又補充道,「用我個人名義發電報給南方軍,這次占領了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一線又牽制了一批陸軍兵力,如果大本營要抽調部隊回國,建議他們暫緩或放在最後一批,等索羅門群島交割完成後再進行。」

  第一批名單是陣亡官兵;第二批名單是傷殘官兵;第三批名單就涉及到現役官兵,只不過現役人員較多,因此海軍省打算逐次公布,第三批公布的是現役但已內定要退役的官兵——包括年齡到限退役(主要是年滿35歲的普通士兵,年滿40歲的軍曹,不含軍官)、身體或精神狀態不適宜繼續作戰、已有兄弟陣亡或傷殘目前已是家中獨子、或雖然還有其他兄弟姐妹但有特殊情況需要照料而無法繼續服役等情形。

  「請軍令部部署新島嶼防禦和駐守方案,特別要注意新喀里多尼亞的航空兵力,那裡是針對澳新的前沿一線……」

  「明白。」

  眾人退走之後,松田千秋問道:「長官,真要把所羅門交給德國人?」

  「交一部分吧,說句實話,德國人要全部索羅門群島也沒有意義,而我們如果沒有索羅門群島特別是東側幾個島嶼的控制權,將弱化對前進基地的控制權,畢竟薩摩亞也要交給德國,補給線不暢通的話對於後續兵力展開是不利的。」堀悌吉苦笑,「交不交島嶼現在不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政治問題,我敢打賭,澳新一定在和德國人接洽,說不定還是英國人搭的橋……」

  一直沒怎麼發言的冢原二四三這時插了一句:「如果真拿不下澳大利亞,我個人不反對德國控制或輾轉通過英國控制,但德國要保證紐西蘭歸我們。」

  「我也有這個想法,可以給紐西蘭人一點優惠條件,上面的居民和可移動的動產全搬到澳大利亞去,其他不動產、田地、工廠還是基礎設施必須完好無損地留給我們,作為交易,我們可以保證澳大利亞的中立,同時把俘虜的澳新官兵立即遣返!」

  「要放大本營討論麼?」

  「討論?先等他們把壓縮陸軍軍費方案討論完畢再說吧。」堀悌吉諷刺道,「他們現在哪顧得上這些,說不定又會藉口要進攻澳新而不肯裁軍了,先和科爾去談,談妥了再上會!」

  說陸軍顧不上制定方案,那顯然是冤枉了陸軍中樞高層,但陸軍方案確實存在難產問題。這裡有多重原因:

  一來是陸軍涉及兵力比海軍多得多,光是這十多年戰爭中的傷亡總人數可能就超過海軍總數;

  二來陸軍年限長得多,海軍是嚴格從珍珠港事變以後開始算的,其他早期都不納入在內了,而按關東軍的說法,要從1931年開始追溯,按中國派遣軍說法,要從1937年追溯,偏偏石原莞爾還沒法否認,他本人就是滿洲事變的受益者,現在翻臉不認帳的事他辦不到;

  三來就涉及利益分配,南方軍、印度軍的軍功都很好計算,中國軍問題就來了——按他們說法,退出中國戰場是為了配合其他戰略方向,中國軍已做了犧牲,計算軍功時不能不考慮他們以前的貢獻;而關東軍的說法是雖然他們仗打得不算多,但多年經營再加抵禦俄國也有功勞,具體怎麼算就看中樞了,潛台詞就是算得不好不要怪他們掀桌子;然後裁撤的總軍也有牢騷——要我們的時候把我們整編起來,現在要分配戰利品了又把我們一腳踢開說是要節約軍費,你們騙鬼呢;

  四來是其他因素制約,海軍在分配過程中動了財閥們的奶酪,所以他們現在對陸軍盯得十分緊,看得死死地,所謂要用裁撤的軍費補償並不是憑空捏造,而是確有說法,甚至還有其他說法「傷亡將士、立功將士都有撫恤和賞賜,為什麼還要再來一次軍功授田,這不是瞎搞麼?」——這句話道理有沒有呢,當然是有的,因為日本政府不管撫恤金多少,其實已付過一筆,按說不給也沒什麼關係。但現在既然海軍開了頭,陸軍如果不給,對比和反差就太明顯,無論如何交代不過去。

  在大本營會議上,陸軍一再抱怨海軍特立獨行,把形勢搞亂,海軍則反唇相譏——我們只算了這4年的帳,以前的一刀切掉,誰讓你們把十幾年前舊帳都翻出來的?如果都按你們的舊帳算,陸軍涉及人頭總數高達600萬,怎麼可能分配得過來?除非把南洋土著居民全殺光代之以日本移民還差不多,可這樣要多死多少人?如果移民600萬戶家庭,本土還能剩下多少人?

  第152章 昭和維新(19)

  於是陸軍軍功授田就卡住了,天天吵,再加上裁軍、調兵的問題也處理不好,真是時時刻刻都要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