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3章 昭和維新(10)

  「史達林同志,這是我們最新搜集到的情報,顯示日本有意北上。」

  「北上?」史達林皺著眉頭問道,「有什麼可靠證據麼?」

  「沒有特別明確的證據,但對面關東軍一直在頻繁調動,據說最近又從國內拿到了一批坦克和火炮……」

  「這個情報與你們前天給我的情報是相悖的……」史達林放下菸斗,淡淡說道,「你們告訴我說關東軍抽走了至少3個師團將近6萬兵力!如果真要進攻我們,應該增兵才對。」

  眾人一陣沉默,最後還是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打破了沉默,硬著頭皮解釋道:「其實也可以對立起來看,日本或許只減少了輕裝步兵部隊卻增加了坦克、火炮等技術兵器,進攻能力是持續增長的。」

  「我們賣了多少坦克發動機給日本人?」

  「從開始交易以來,一共賣了3700多台,至少可以武裝2500輛坦克。」伏羅希洛夫畢恭畢敬地回答,「這些發動機為蘇維埃換來了寶貴的糧食,當然我們也知道風險,已決定在今年秋收後大幅度減少發動機交易數量。」

  經過一年休養生息,遠東大片土地得到開墾、種植,東俄糧食產量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在1944年的冬天由於安置、寒冷、糧食不足等問題,人口又非正常銳減100多萬,再加上顛沛流離之下出生率的降低和向西俄的逃亡潮,實際人口減少將近200萬,但保留下來的近2800萬人口結構得到了優化——以青壯年為主。糧食缺口在此消彼長之下已大幅度彌補了。

  「不……不要減少!」史達林擺擺手,另外掏出一份報告,「這是莫洛托夫同志給我轉發的秘密文件,日本人在進攻夏威夷時捕獲了我們的同志,人數有100多,目前正在向我們進行交涉,氣焰非常囂張。」

  「這個……」大家都只能無語地點頭。

  去美國「打工賺錢」的紅軍飛行機組一共有1400多人,原本好好地執行運輸任務,一邊運送物資,一邊撈取美元,小日子過得還是很舒爽的,沒想到日本突然發起進攻,夏威夷島上的100多運輸機飛行機組來不及撤離變成了俘虜。雖然這批飛行員當初都發過誓要保守秘密,不落到敵人手中,寧死不當俘虜,問題是美國人自己都束手就擒,他們也只能稀里糊塗跟著投降了——然後本來關押日本飛行員俘虜的監獄瞬間轉變為關押紅軍俘虜的牢房,至於龐大的美軍和美國平民,有單獨劃定的戰俘區。

  「他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沒有要求,只讓我們解釋這是怎麼一回事,同時還要我們通報在美國的教官團有多少人,飛行機組有多少人,大體名單是什麼。」

  「該死……美國人怎麼這麼不可靠?」

  「美國人就沒有可靠過!」史達林冷冷一笑,「莫洛托夫同志暫時穩住了對方,說要回去調查,你們說,現在能停止交付坦克發動機麼?」

  現在日本已基本能夠建造基於T-34全套技術的「國產」坦克,但B2柴油發動機還沒有徹底吃透,仿出來的產品質量很差,為了不耽誤裝備,於是便用大量糧食交易發動機——這批糧食幫助蘇維埃度過了1944年的糧荒,而日軍也如願以償獲得了幾千台發動機生產坦克。

  根據發動機的交易量基本可以判斷出日本一年產量——不超過3000台!這個數字雖然相對於以前不過1000多輛脆皮坦克的數目好了很多,但放在主流強國中是不夠看的,只相當於蘇聯全盛時期一個月的產量,即便現在東俄全面生產IS-2和T-43/85,一個月輕重搭配的產量也能破千,再加上Su-85、SU-100的產量,一個月超過1300輛,拼坦克蘇維埃完全不怕。

  所以史達林的話很有意思:「如果我們縮減了坦克發動機供應量,敵人很快就會察覺一些問題,如果我們繼續供應,他們就會摸不透我們的底牌……同志們,雖然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場戰爭遲早要打起來,但對蘇維埃而言,能推遲一些或許會更好。」

  貝利亞緊接著補充了一句:「我們在白俄的內線傳來消息,日本和弗拉索夫串聯過,想要東西夾擊我們,出人意料的是弗拉索夫拒絕了。」

  「這叛徒倒還沒有忘記自己是個俄羅斯人。」史達林沉吟片刻,「既然這樣,針對弗拉索夫的行動計劃就不要啟用了,先看一看形勢。」

  所謂行動計劃,其實就是指內務部刺殺弗拉索夫的計劃,原本的設想是把西俄搞亂,這樣一方面可以造成西俄內部混亂謀求可乘之機,一方面又能拖住西俄進攻的時間,但史達林剛才從貝利亞的匯報里已聽懂了潛台詞——一旦日軍北上,部署在烏拉爾山一線的西俄不會出兵夾擊,這就為紅軍贏得了一個相對理想的軍事環境。

  「唯一奇怪的是,日本海軍最高將領堀悌吉本來堅決反對北上或者南下,為什麼會有這種風聲傳出?」

  「占領夏威夷後,日本氣焰十分囂張,北上並非是空穴來風;其次,日本內部政局不穩,類似日本這種國家,內部不穩經常依靠對外發動戰爭尋求平衡;最後也是最要緊的一點是,日本關東軍經過幾年的補充、訓練,戰鬥力、技術兵器方面提升較快,而且從德國拿到了一系列坦克、裝甲車、火炮尤其是列車炮,頗有躍躍欲試的味道。北上本來就是日本的侵略步驟,無非是先後而已,因此我認為很有可能,而且這次規模不同於上次的邊境摩擦,也不同於諾門罕、張鼓峰那幾次……規模會非常大,我們應該做好充分準備。」最高副統帥朱可夫最後總結道,「雖然我們不想現在與日本發生戰爭,但真要是打起來,我們也不害怕,而是要把敵人打疼、打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