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各部隊注意,敵人中有一名女性,注意甄別!注意甄別!」

  下午5:50分,就在突擊隊苦心等待的傍晚即將來臨時,他們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麗莎被一支不期而遇地美軍巡邏隊識破了。

  「開火!」斯科尓茲內見矇混過關已不可能,立即搶先發動攻擊。

  於是槍聲動作,白朗寧重機槍們突出了猛烈的火舌,像割麥子一樣將敵人掃倒在地。

  「司令部、司令部,我們找到敵人了,他們在19號區域,火力很猛,火力很猛,快來增援!快來增援!」

  「弟兄們,元首的援兵到了!」6:04分,指揮手下死死頂住的斯科尓茲內忽然指著空中說道,「看,那是什麼!」

  雙方士兵呆呆地看著流星從空中掠過……哦……不,那是火箭!

  第116章 和戰之間(7)

  自夏威夷圍困以來,美國已先後贖買了平民4萬餘人,又通過搶運手段撤退了近8000官兵和2萬多平民,等快速撤退命令下達後更加大了贖買力度,光3月份最後一周就撤走了6000多平民和4000多官兵。

  整體而言,夏威夷島上物資供應還算充足,因為贖買和撤退通道的存在,民眾也未陷入歇斯底里的崩潰局面,以杜立特為首的指揮部在撤退中發揚了很高的風格,他決定少將以上軍官一個不走——全部留下來指揮協調,同時要求這些將軍每天在官兵們和民眾面前露臉,穩定信心,雖然士氣不可避免地降低,但最起碼的體系還能維持住。

  從個人感情上說,杜立特不想這樣不打一打就拱手將瓦胡島、夏威夷島相讓,但從理智上說,他不能因為自己逞英雄的行為而讓整個夏威夷10萬守軍、比守軍更多的民眾陷入悲慘境地——這會背上永遠無法卸下的道德包袱,特別在大西洋艦隊也近乎全軍覆滅後,他知道靠本土派出援助力量已不可能了,要守住夏威夷基本也不可能,非要堅持守衛除了讓更多人送死之外,頂多只能成全他杜立特的榮譽——他還沒有喪心病狂到這個地步。

  高層屢戰屢敗讓人惱火,原本眾望所歸的杜威現在已成了眾矢之的,至少在民間和在國會的支持率在直線下降,而杜威政府作出的贖買決策更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爭議。不過,不滿歸不滿,還沒人敢和夏威夷人民的生命開玩笑,最後國會討論的結果是人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政府在這一點上沒錯——是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策略,更何況交付的還是美國滯銷的產品,本質上屬於廢物利用,不會直接增強敵人實力,資敵一說暫時無從談起,還幫助銀行、資本家解決了很多問題,算是壞事中還有一點積極因素。

  唯獨一點不利在資本家和銀行家的遊說下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本也知道這些產品的貨色,壓價壓得很兇,說是2000美元,實際需要提供價值4000甚至5000美元的東西,杜勒斯想了個辦法,通過偷運的人員也平攤了這部分費用。

  杜立特還不是最慘的,至少他現在還有贖買和偷運這條路,比他更叫苦不迭的是艾森豪——聯合艦隊對夏威夷採取了圍而不打的方針,但並不等於不在其他方向動手:西南太平洋區域是日軍攻擊的重點。

  到4月份時,日軍在西南太平洋發起了凌厲攻勢,萬那杜全線失守,日軍兵鋒直指新喀里多尼亞,雪上加霜的是,抵達紐幾內亞的德軍也發起強大攻勢,將澳、新、美三國盟軍部隊趕下海——本來面對日軍,澳、新、美三國還算有點火力優勢,但對上剛完成南非戰役退下來的德國部隊,那一點優勢也沒有,被打得節節敗退,很快就丟掉了紐幾內亞方向控制的地盤。

  克拉克估計的一點不錯:在沒有海空優勢的前提下,盟軍要有3倍於德軍的力量才能持平,雖然澳軍比較能打,但澳大利亞畢竟只有這麼多部隊,再能打也扛不住久經沙場、戰功累累的德軍。

  到4月份時,美軍在西太平洋依然能控制的地盤除澳新兩地外,就只有索羅門群島一線和新喀里多尼亞,其餘島嶼基本都被日本占領,不但與美國間的物資聯繫與運輸渠道全面中斷,連兵力都開始捉襟見肘起來,甚至連原本一直在執行的破交戰術也出現了極大困難:美軍用於破交的潛艇在日本不斷加強的巡邏和護航體系面前接二連三沉沒,而國內一方面要用於夏威夷撤退、一方面又要進行加勒比海封鎖,根本無力再提供足夠的潛艇,於是澳新的潛艇補充只能暫時中斷——半年內損失了20餘艘,補充數才不到5艘,對日本東南亞航線的牽制力度越來越低。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澳新當局也咬牙進行總動員,利用剩餘物資和後備役兵員重新武裝了3個師,算是補上了軍隊的損失,總算當初美軍往澳新運送的軍火還比較充足,澳大利亞自身還有基本的子彈、炮彈生產線,同時機械、船隻修理水平也算可以,才不至於供應斷絕。

  即便這樣,面對軸心咄咄逼人的攻勢,澳新的想法也開始動搖起來——是不是應該徹底宣布改換門庭投奔倫敦當局?在南非戰役指揮,愛德華八世已不止一次地向澳新送去橄欖枝,並用南非的下場作為反例來「教育」澳新當局:美國人是不可靠的,即便可靠,在軍事上也不足為憑。

  不過與南非不同,澳新面臨的問題還有日本,德國現在對澳新態度很曖昧:既反對日本染指澳新,又不願意為了澳新與日本對抗,同時更反對澳新留在美國的體系內。這讓澳新感覺比較麻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