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後續設計師並未氣餒,年輕的工程師阿爾希普·米哈伊諾維奇·尤里卡在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的情況下,於1937年自行設計第一台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經過數年努力,解決大量技術難題後,研製出蘇聯第一台PД-1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樣機,並在1941年4月拿到繼續研製許可證書。但就在這時,戰爭爆發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研製工作被迫中斷。

  當時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轉入到活塞機的研發中去,對暫時看不見戰場運用的噴氣機只能束之高閣,這個決策雖然是政治局下達的,但包括尤里卡在內的所有設計師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但當Me-262噴氣式戰鬥機出現後,蘇聯最高統帥部才認識到他們錯過了什麼,顯得後悔不迭——這也是史達林在大會上公開檢討的內容之一。

  而南非戰役烏鴉和突抓鷹大放光彩的表現更讓所有人看到了噴氣機時代的威力和曙光,為此史達林親自下令將尤里卡請回來主持噴氣式發動機研製工作。但一切全新開始,難度很大,尤里卡早期的作品複製倒是很快就成功了,但顯然這么小的推力是不可能用於實戰的,必須要有突破性進展,經過爭論和多次討論,決定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尤里卡帶著一幫工程師繼續鑽研國產化新型動力,另外再組織一幫專家採取仿製的方法加快噴氣機研製速度。

  德國的噴氣發動機雖好,但拿不到圖紙和實物也是白搭,經過向美國提出請求後,由於蘇聯前期提供IS-1圖紙在先,後面又交付了T-43/85和IS-2的圖紙(T-44和IS-3的圖紙顯然不可能交出去),然後還在幫助撤離飛行員和高級將領等方面進行了有效配合,面對蘇聯請求,美國決定投桃報李,給予蘇聯一批噴氣發動機實物和技術圖紙,考慮到蘇聯稀有材料也短缺,還破天荒送了20多噸材料——全部空運,運輸費用比貨物價格還高。

  美國給的是用在格羅斯特流星上的哈維蘭德噴氣發動機,雖然不是最好的一批,但對蘇聯而言也是如獲至寶,立即展開研究和摸索工作。

  至於火箭項目和有關火箭發動機的援助請求,美國人表示愛莫能助,反過來問蘇聯有什麼值得交易的情報,蘇聯外交官兩手一攤,表示自己也沒有,完全零起點,美國人不疑有他,認為蘇聯的技術水平確實搞不出來,也就從此不提。

  但實際上,外交特使在這個問題上是撒了謊——也可能他什麼情況也不知道。蘇維埃是有火箭項目的,而且已有了階段性成果,只不過這個成果在監獄裡。

  肅反開始後,蘇聯火箭研究權威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投入大牢,押赴西伯利亞從事重體力勞動,原本內務部是要將其處決的,但這個報告到史達林手裡後壓了下來,變成關押。

  與科羅廖夫一同入獄的有一堆設計師,其中包括著名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衛國戰爭開始後,面對裝備領域的極大壓力,大部分科學家都被安排出來工作。圖波列夫多次請求才使得科羅廖夫脫離死牢並重新開始研製火箭,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工作和住地警衛森嚴,他們之間不得隨意聊天,毫無行動自由。就是在這種惡劣條件下,科羅廖夫成功地設計了蘇聯第一代火箭,到1944年時,性能雖然比不上V2,但比起美國火箭那坑爹的成功率,可靠性高明得多——如果也是這麼低的成功率,早就被暴跳如雷的裝備委員會處決了。

  在德軍大規模使用火箭後,坐不住史達林也指示加速研究。雖然將科羅廖夫打成現行反革命是上頭的意思,但貝利亞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在大會上承認犯了「肅反實際工作擴大化」的錯誤,請求史達林同志和黨中央原諒,英明領袖當然從善如流,立即批准解救一批「反革命分子」,給他們恢復名譽、摘掉帽子、補上待遇。當了7年死刑犯的科羅廖夫搖身一變,一下子成為蘇維埃火箭技術不可多得的「技術權威」,變成享受中將級待遇的黨的高級幹部。

  犯了錯誤、深刻反省的貝利亞同志依然是忠誠的布爾什維克戰士,需要在政治局委員這種位置上發揮更大作用。

  第017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7)

  在伏羅希洛夫講述完所有新裝備開發計劃和現狀後,華西列夫斯基代表總參謀部匯報了對德軍南非戰役和閃電戰2.0戰術的分析,雖然紅軍不可能派觀察員到南非戰場,但南非戰役既然是德方意圖泄露出來並威懾各方的利器,就不可能加以細緻封鎖,相反,不但不封鎖,適當時候還要予以公開透露——一邊向盟友展示實力,一邊向中立國和美軍展示獠牙。

  對東俄而言,要想搜集到相關情況也是可行的,且紅軍總參謀部還能得到部分來自美軍的消息,對華西列夫斯基這個層次的指揮官而言,很容易看懂德軍做法,儘管看懂不代表能學會,學會也不代表有能力依樣畫葫蘆來一次,但對真正領教過德國閃電戰威力的俄國人、法國人而言,現實很容易重新勾起他們的慘痛回憶——這就夠了。

  「南非戰役德軍宣傳的戰果與實際戰果出入不大,唯獨最後那一部分部隊是在布萊德利帶著史末資出走後投降的,沒有經歷交戰,甚至他們投降時德軍最近的先頭部隊離他們還有100多公里——這完全是失去指揮而又毫無希望的部隊指揮官在絕望下做出的選擇……」華西列夫斯基照例抨擊了一下盟軍戰鬥意志之薄弱和動搖,然後才分析了具體過程,「在這次戰役中,德軍事先用了近2個月時間調集各位軍事物資、部隊,而整個過程幾乎是相當公開的,除人員外運輸量超過百萬噸級別……對南非盟軍沒抓住這個前期時間進行主動出擊我表示非常困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