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也明白過來,確實在幾個月轉移過程中上演了眾生百態,不少以前信誓旦旦、世世代代跟黨走的人最後卻妥協動搖變節去了弗拉索夫手下,反倒是對黨一直有些不滿意,有意無意要批評幾句的人卻堅定跟黨走了。說明大家今後對黨、對政權的管理要有新觀念、新想法,不要以為批評黨就是和黨作對,恰恰相反,無原則、無立場附和黨和領導人的某些做法,整天「萬歲」不離口、「偉大光榮正確」不離口的人更可能是兩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投機分子……

  用這些人的話說,「黨有這樣那樣不好,但黨總歸是自己人,是想讓這個國家好,希望這個國家強大,弗拉索夫不過是德國人豢養的一條狗……我們願意再給黨一次機會,願意和黨一起努力,希望黨能成熟起來、壯大起來……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的力量也很弱小,現在至少比那時候強多了!」

  這種很典型的話如果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現行反革命——你算老幾,敢說給黨一次機會?但至少從現在看,願意不遠千里跟隨過來的很多人還是意志堅定、立場堅定的自己人。

  也因為有這個因素,史達林知道了民心、軍心如何,他才有把握開「三千人大會」,現在看來是成功了。史達林進行檢討後,聲譽、威望並未受太大影響,依然還是黨的領袖,政治局各位戰友依然是黨的重要領導人,新增補入政治局的貝利亞、馬林科夫、沃茲涅先斯基和布爾加寧都很謙虛,特別是經濟學家、經濟恢復工作委員會副人民委員沃茲涅先斯基成為政治局委員(一把手是伏羅希洛夫)更說明當前的工作重心在於恢復經濟、安定社會局面。

  在今天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大家都不再就過去的問題和錯誤發言,重點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經濟恢復自然是一方面,新軍備研究與論證自然也不會少,伏羅希洛夫匯報完有關數據後,由沃茲涅先斯基闡述了明年的重點工作,然後普通工業的發展與恢復暫且略過不提,討論重心很快轉移到坦克工業上來——莫洛佐夫設計局提交的T-44型坦克圖紙和T-54型坦克的設計想法。

  該設計局在戰前T-34M型坦克基礎上研製出了T-44型坦克。這種坦克安裝了新型扭杆懸掛裝置及橫列引擎,並去除了車體機槍,使其在擁有與T-34等同的性能基礎上有效增加了裝甲防護,是比緊急生產的T-43型更全面、性能更好的中型坦克。當然T-44型也有重大弱點,那就是炮塔太小,只能容下與T-43/85型一樣的85mm坦克炮,本來這個口徑紅軍方面認為是夠用了,T-43/85能擁有足夠優勢。

  但理想在現實面前無情地破裂了,當初朱可夫帶著南線戰役集群試圖在史達林格勒打一次大規模會戰,結果他苦心挑選的近衛坦克部隊被雷神之錘輕而易舉地壓倒——豹式壓倒了T-43/85,虎2壓倒了IS-2,虎式壓倒了IS-1。

  為有效應對豹式衝擊,T-44乃至T-54要準備應運而生了……

  第01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南線戰役和雷神之錘集團軍的精良裝備給紅軍衝擊很大,不過有一點他們是確信的:自己和德國人在坦克領域一樣都是在玩「中重結合」、「高低搭配」套路,這說明發展路線是正確的——不管什麼時候,路線正確總是壓倒一切的評價標準,比什麼都要緊!

  無疑給了東俄坦克工業不小底氣,再加上美國向紅軍求援並要去了IS-1樣車和全套圖紙,還在M-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堅定了他們的信心——如果這個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國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蘇維埃。

  對下一階段的戰略形勢,政治局已多次開會研究討論,大家基本贊同史達林老爹的判斷:德國當前的戰略重心是分裂蘇聯、鞏固歐洲聯盟、壓制美國,在這幾個目標達成前,德國不會再向蘇維埃進攻,甚至還反對日本或西俄的進攻——這會破壞德國的戰略部署。因此,實現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蘇維維當前最兇惡的敵人固然是德國,但真正具有現實威脅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軍事準備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軍事力量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步,搞「先軍政治」。

  具體到坦克領域,現在蘇維埃面臨全線被壓制的不利狀態: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過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過虎式/虎2,急需破題。

  主管坦克工業的人民委員馬雷舍夫匯報導:「從近期戰爭情況來看,我們認為坦克時代並沒真正過去,恰恰相反,未來對坦克的需求會更趨向於全面和高性能。當然依靠數量取勝的時代已過去了,現在是質量和性能第一的時代。」

  馬雷舍夫的話當然迎合了上意:現在東俄工業產能低、基礎條件差、人口少、軍隊數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從心,不過搞一些少而精的裝備還是能辦到的——畢竟東俄不用將鋼鐵用在海軍上,短時期內不打仗,有幾百萬噸也夠用了,新的鋼鐵廠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鋼鐵廠也在將從西面搬遷的工業設備用於擴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當年「產量翻番」的宏偉目標。

  華西列夫斯基代表總參謀部補充道:「陸戰還是要依靠裝甲力量解決問題,德軍閃電戰2.0的威力只是打敗了試圖依靠防線層層扼守的盟軍部隊,在貫穿防線後,真正形成戰場威懾的依然是地面傳統部隊,他們最終分割包圍並消滅了對手。當然,這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發展空地一體的力量,後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裝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