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天會議上被霍夫曼砍掉造艦設想的方案其實還真不少,第二批匯報的造艦計劃同樣被毫不留情地拒絕。

  德國在完成Z級驅逐艦建設後,目前建造的驅逐艦全是刺蝟級,然後因噸位不夠,海軍系統提出建造將排水量放大到6000噸級的防空輕巡洋艦——豪豬級。該級的建造周期要長一些,目前為止還沒能服役,就連快速、批量建造的刺蝟級也不過堪堪完成18艘——這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想當初造Z級時可沒這麼快。

  豪豬級的建造思路很好理解,系刺蝟級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採用噸位放大的套路,這是第三帝國海軍的常規做法——幾艘戰列艦看上去就像是重巡洋艦放大,以至於當初英國人在北海海戰時能把目標弄錯而最終斷送了胡德號。

  在多次接觸美國克利夫蘭級、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後,海軍方面趁勢提出6000噸排水量也不夠用,希望能搞1萬噸的專業防空巡洋艦。對該想法,霍夫曼果斷予以拒絕。

  他清楚地知道,二戰後世界海軍主流趨勢是驅逐艦大型化和巡洋艦逐漸消失的過程。從海軍領域而言,構成作戰力量核心的是航母編隊,驅逐艦是航母編隊中關鍵輔助力量,只有蘇聯因為航母力量不行而專注於發展巡洋艦執行單艦或小編隊作戰任務而建造了一批巡洋艦。

  由於巡洋艦與驅逐艦差異開始縮小,東亞某大國還引入了幾艘現代級——看著威風實則真打起來在艦隊交戰中沒啥生存力的玩意。

  但他沒簡單否定防空巡洋艦設想,而是提出了新觀念:新一代驅逐艦必須大型化,取消傳統驅逐艦與輕巡洋艦間的噸位分野,新的建設指標包括:

  1、噸位適度放大到7000噸,能伴隨航母編隊執行打擊任務;

  2、多功能融合,集防空、反潛、支援、偵查一體化;

  3、打擊手段多樣化,艦炮、魚雷、深水炸彈、飛彈都可以上;

  4、必須具備搭載直升機能力。

  考慮到這種7000噸級的大型驅逐艦造價不菲,他又提出「高低搭配」觀點——建造低成本護衛艦。護衛艦考慮用2500噸艦體執行區域海域作戰任務,並偏重單一性能:包括飛彈護衛艦、反潛護衛艦、防空護衛艦等,只繼承大型驅逐艦主要功能模塊中的1-2項。

  但無論大型驅逐艦還是護衛艦都是艦隊輔助成員,本身不是艦隊打擊力量核心,不能獨自承擔一線作戰任務,必須配合航母、潛艇與其他軍艦才行。

  對元首闡述的全新理念,海軍進行了認真解讀,發現確實不能再將輕巡洋艦和驅逐艦,輕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之間的差異完全分開。

  現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再興建重巡洋艦,日本擁有的重巡洋艦世界最多——超過其他各國總和。堀悌吉在新造艦計劃中也不同意新建耗時長的重巡洋艦,但對豪豬級和美國奧克蘭級防空巡洋艦他表示了濃厚興趣,打算在軸心級後打造一款三國軸心通用的防空巡洋艦,甚至希望歐洲各國在戰爭結束後幫日本建造。

  第008章 天翻地覆的12月(8)

  至於驅逐艦,倒一直都在大型化:一戰時驅逐艦主流噸位只有1000噸出頭,間戰時期擴大到1500噸,現在2500噸已成為驅逐艦標配,法國空想級、德國刺蝟級、美國基林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都超過該數。傳統海軍過3000噸就可以劃入巡洋艦範疇,現在哪還有人玩5000噸以下的輕巡洋艦?

  霍夫曼創意很新,不過要先試驗,至少概括得內容不是沒有道理,設計師們只好收起「萬噸防空巡洋艦」的無限膨脹理想,去踏踏實實研究「多功能未來驅逐艦」。

  海軍連著兩輪設計意圖被打回,海軍實際當家人鄧尼茨元帥也急得冒火,不過他知道光急是沒用的,必須有穩重、妥善、可靠的建設思路作為保障,元首已明確規定海軍要有大發展,要擴編、擴軍艦、擴基地,一旦走岔路,輕則損失浪費,重則斷送海軍,所以不可能不慎重。

  唯一讓霍夫曼感到欣慰的是,23型潛艇在有條不紊地建造和改進,30型超級潛艇有望4月份完工首艦,他對此表示很滿意——德國在潛艇領域還是獨步天下。

  與海軍軍備會議不同,下午的裝甲裝備會議總算讓霍夫曼舒了口氣:專家們匯報說複合裝甲初見眉目,並把靶場試驗結果明明白白展現出來。

  作為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德國在坦克領域一直引領時代潮流,同時也是緊迫感最深的國家。即便以虎2、虎3和豹式為代表的主流兵器對其他各國裝備擁有顯著優勢,依然不放棄下一代坦克研發進度。根據最初規劃,E-45項目到1946年要造出樣車,但霍夫曼提出新一代主戰坦克不再區分重型、中型,要融重型坦克防禦+火力水平及中型坦克的機動能力與生產成本於一體,這個要求一直達不到,急得軍備部老爺們個個吃不好、睡不香——軍艦落後點無所謂,反正德國向來不以海軍立國,坦克落後那才要命,等於是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旦夕覆滅。

  好不容易盼到邁巴赫公司把850匹馬力的HL245發動機搞了出來,雖然成熟性問題不小,但至少隨著逐步改良,問題總會解決,這樣一來機動性指標初步得到解決,現在的問題是裝甲和火炮。

  火炮其實霍夫曼心目中已選型選好了,就是L7,但他沒法將這條說出口,因為L7還躺在英國人實驗室里只是個設計圖,至少要到明年年末才有希望,不過火炮問題在諸多問題中麻煩最小,用德國128mm其實也可以——大不了將E-45重新變回E-50,這點噸位損失還在能承受的範圍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