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時總愛討價還價的他們現在對經濟元首施佩爾的命令毫不猶豫執行,半點眉頭都不皺。

  現在,在南非夜空中飛行的飛彈就價值1億多帝國馬克,等一落地炸響,就意味著相當於350輛虎式坦克損耗掉了,而為把這「350輛虎式坦克」損耗掉,後方還要配備價值近4億的發射車、履帶車、鐵路機動發射車、發射陣地和人員物資等,即便這筆錢不會一下子就耗完,綜合下來單次投入至少還要額外加上8000萬馬克,等於南非戰役這麼浪一把,2億馬克就撒出去了!

  連古德里安這樣見慣大場面的元帥對此也極為咂舌,但霍夫曼讓他別多想,著重強調:閃電戰2.0隻要成功,就代表未來戰爭發展的方向,隨著技術進步和精度提高,飛彈會越來越貴、耗費越來越低。

  這句話最初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愣:飛彈越來越貴和耗費越來越低豈非自相矛盾?

  但霍夫曼不這麼認為,他給將領們上了戰爭經濟學的課:目前飛彈精度低,所以採用飽和覆蓋發射,如飛彈精度能提升到圓概率偏差幾百米甚至幾十米,還需如此費力?比如炸一個堡壘,第一發先鑽一個窟窿,第二發從前面窟窿中鑽進去爆炸,2發就保證解決問題,換普通航彈或炮彈需耗費多少?

  所有人都聽得目瞪口呆,表示不可思議,這也太神奇了,演習都不見得能辦到。

  霍夫曼只笑笑,裝神棍地表示他們一定可以看見,再說不是已有現成例子麼?——夜間用重型轟炸機去炸美軍護航航母,如用普通炸彈,水平轟炸命中率只有1%,但用上紅外製導,命中率一下子提高到15%以上,難道一顆紅外製導炸彈比15顆普通炸彈還貴?

  見眾人還有顧慮,霍夫曼又舉出第二個例子證明科技進步帶來戰爭模式和經費消耗的改變:「上次大戰要擊沉一艘戰列艦,需要軍艦主炮進行數十輪甚至上百輪對轟,但這次戰爭使用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後,一艘幾萬噸排水量的巨艦隻要吃上十幾顆重磅炸彈或幾條魚雷就幾乎都不能用了。如把俾斯麥號放在一戰,說不定打滿全場都不會沉,現在還不是被『小蒼蠅』們給搞死?如果火箭打得准,俾斯麥號能承受幾發飽和攻擊?我看10發都熬不過!」

  眾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元首意猶未盡地啟發一圈元帥:「上次大戰時飛機、坦克都已出現,不過似乎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物,對戰爭成敗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他們,這次大戰誰還敢忽視飛機、坦克的作用?同樣,誰敢忽視火箭和飛彈的價值,誰就距離打輸下次大戰不遠了……你們總不希望德國將來也像法國一樣,躺在這次大戰的成功經驗上最終被人揍得六周投降吧?如以20-25年作為下次大戰爆發的節點,我們當中很多人還看得見!」

  眾人心頭一凜,這話聽著危言聳聽,未嘗不是未雨綢繆的老成之言。

  伴隨著刺耳的呼嘯、閃耀的亮光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2億馬克璀璨焰火正在陸續綻放過程中:飛彈群首先要打擊的戰術節點是美軍機場、指揮部、交通幹線、雷達站、物資倉庫、兵力集結地、防空陣地和重點防禦工事——無論他們分布在戰線前方還是後方!

  在閃電戰2.0中,戰場範圍被大幅度摺疊,400公里範圍都屬於一線縱深。在此前為期一個月的偵查飛行中,德方已將情報摸得差不多了。

  南非最高統帥、綽號「眼鏡蛇」的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同樣沒有閒著,進行了充分偽裝和欺騙部署,充氣的飛機模型、用木頭偽裝的火炮、用卡車和其他東西構建的坦克明晃晃放在外面誘惑人,這些手段當初在北非使用過,騙過對手很多次,德軍飛行員屢屢上當。不過,戰術用久了總有被識破的一天,德軍這次偵查手段已針對性地升過級,偵察機白天利用可見光拍攝大量照片後,又對疑點和不確定處在夜間進行紅外熱成像掃描偵查。

  那些外表看上去煞有其事的偽裝可以騙過可見光頻段,但在紅外輻射下卻無所遁形,很容易讓人區別出目標的真假。

  德軍要動手的跡象是如此明顯,以至於3天前南非各軍就進入了最高戒備狀態,很多一線陣地已進入和衣而臥狀態,就打算第一時間予以反應,但德軍每天擺出的架勢就像很快要進攻,但偏偏就是不進攻,這種騷擾與折騰讓美軍尤其是南非軍上下大光其火。

  當雷達站向布萊德利報告有無數快速飛行物撲過來時,在指揮部里已煎熬了幾天的他和其他參謀們居然忍不住長長鬆了口氣——德國人總算是打過來了,但願這次他們是來真的。

  他知道那些無法防禦的火箭具有快速的突防能力,現在他只能祈禱自己的運氣能好一點,讓德國人的火箭準頭能差一點,不過在面上他保持了嘲諷的態度,譏笑道:「但願德軍的大煙花們能打得准一點,早點把那麼充氣模型和木頭火炮給幹掉!再搭下去我都要吐了!」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熱烈鼓掌——看來他們的司令官很有信心!連年事已高,平日不苟言笑、一本正經的南非最高領袖,揚·克里斯蒂安·史末資元帥也露出了會心一笑。

  古德里安可沒心思去祈禱,火箭命中與否不是他能控制的範疇,他只能下命令打並告訴具體方位,他現在要操心的事情多著呢,哪有心思去計較火箭落點,這種事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