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場展示更讓人讚嘆不已:德軍將搜羅到的敵軍最強防禦的坦克,包括最新款的俄制IS-2重型坦克、美制M6重型坦克(M26雖也有繳獲,但還在南美)、美制超級謝爾曼(炮塔厚度近150mm的小飛象)在靶場上一字擺開,2000米距離上無虎王一炮之敵,隨便哪個位置都能穿,且命中率很高,基本上3-4炮即可擊中(對手靜止),運氣好的時候2400米就穿了。

  而對手的火炮,除俄制122mm外(精度慘不忍睹),其餘在800米外基本都構不成對虎王威脅。

  眾人終於明白為什麼德國決定敞開出口虎式,虎式對德軍而言已是舊玩具了……

  第026章 雷電1944(3)

  今天受邀到現場的國家無一不是德國「久經考驗」的老朋友,雖然法國一度還和德國打過仗,但1940年就乾脆利落的躺倒認輸,後又緊跟德國在艦隊交出、兵力調度、物資輸送、裝備協同、軍火生產上按德國要求照辦,擁有數量最多的德國國債(部分由商品和勞務形成,部分是法國金融資本主動介入),本身實力又強,算軸心一等盟國,霍夫曼整天掛在嘴上就是「法德和解、歐洲聯盟」,沒人再把法國當戰敗國看待。

  法國人心裡是否真正服氣很難說,但表面看上去很和諧,法國俘虜已悉數遣返,當初強行占領法國北部並每天勒索1億法郎的行為早已停止,法國企業源源不斷為德國提供產品,德國還把不少軍工技術提供給法國,在歐洲主要強國中,法國既能生產4號坦克,也能生產意志輪,現在又拿到了軸心級圖紙準備開工。

  關於戰後安排,大家也談得很融洽。

  法國第一次提出自己在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還有近千噸黃金儲備,是當初轉移出去的。法國投降前法蘭西銀行黃金儲備有2226噸,在主要強國中算比較多,因法國經濟結構倚重金融,沒這批黃金,法國金融信用將立即破產。這2000多噸黃金部分流落到塞內加爾熱帶叢林,部分到了馬提尼克,還有部分到了北美——加拿大銀行和美聯儲各存了一部分。

  存在塞內加爾的黃金隨法德關係改善重新運回巴黎,存在馬提尼克的黃金隨貝亞恩號航母回了國內——該艦雖最後根據德國安排交給日本,但日方並不知道航母上有一批特殊貨物,相反還浩浩蕩蕩帶著貝亞恩號返回歐洲,充當了不知情的保鏢。

  對法國提出的北美黃金問題,德國拍胸脯說沒問題,包在哥們身上,戰後一定讓你拿回來。

  倒不是霍夫曼不眼紅這批黃金,考慮再三後認為這批黃金拿不得,侵吞這批黃金固然能增長一些儲備,但法德關係、歐洲聯盟乃至德國金融信譽就會全破產,法國之所以目前敢正大光明提出來希望德國幫助收回黃金,就是鑑於德國尚可信任,這種互信比1000多噸黃金重要得多。

  再說德國黃金儲備目前並不缺乏,歐洲戰役結束後,德國黃金儲備也超過了2000噸(除德國自身儲備外還包括捷克、奧地利、丹麥、波蘭等),再加上日本貿易中得到的總量近1600噸黃金,德國黃金儲備已突破3700噸,穩居世界第二,略少於美國。

  黃金問題一解決,其他問題也容易解決:

  法國表示英國佬當初翻臉捅我一刀搞「弩炮計劃」,這仇要報,德國說沒問題,海峽群島現在是你的了,另外再讓黑貓和艾德禮到巴黎來道歉——這件事已辦妥。

  法國表示我贊同歐洲聯盟、統一貨幣的想法,但法國金融業很發達,言下之意是想爭取更多話語權。德國說你同意就好,歐洲聯合央行將來設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由法國人當央行行長,各國交付金銀作為聯合儲備。

  歐洲央行是統管全歐經濟和金融政策的政治央行,不可能超越歐盟條約給法國額外照顧。但另一個銀行——歐洲開發銀行是商業性政策銀行,致力於歐洲復興和開發,本質上還是商業銀行,法國如想增大話語權,可多交付一點儲備提高股份,法國人對此表示認可。

  法國接著表示我在加勒比海還有點海外領地,但我現在打不過美國人,也不想和美國宣戰。德國說這事我出面幫你擺平,法蘭西也是響噹噹的世界大國,不能任由美國人欺負,只是德國現在手頭比較緊,法國經濟和金融形勢不錯,能不能先認購500億馬克國債?德國保證將相應訂單全交給法國,除正常利息外,還把意志輪、軸心級航母、奔馳液冷發動機技術交給你。法國猶豫一下後答應了,德國確實也在法國下了相應訂單。

  在德國總動員令後,施佩爾下令將所有德國國內的民用工業儘可能轉為軍事工業,到總動員高峰期時,德國軍工生產開始爆量,而民用工業特別是輕工業萎縮得一塌糊塗,勞動力、工業產值在整體工業結構中比重均低於10%,演化成比一貫注重重工業的蘇聯還畸形的工業結構。

  德國人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包括服裝、鞋帽、家具、陶瓷、玻璃等在內95%以上都是進口貨,甚至連德軍軍服都在外國生產,國內唯一剩餘的紡織業只生產特種布料和特殊產品,如飛行員使用的降落傘。這項政策對民眾而言沒什麼不好,對愛美的姑娘們來說更是如此。原來德國軍裝很帥氣,平民服裝總被人說土,現在服裝全都是來自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進口貨,品味一下就提高了。

  這種安排不但保證了德國生活水平不下降太多,還為德國軍工爆發奠定了基礎,唯一令人頭疼的是現在又要慢慢開始將結構再調整回來。施佩爾認為再怎麼調也調不回原來的工業布局與經濟結構了。霍夫曼對此比較有信心,說過「輕工業就讓法國人、義大利人去搞,他們的產品質量不錯、人民也喜歡,德國要在新工業上下功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