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個好消息來自海軍,經過千辛萬苦,尼米茨艦隊已進入夏威夷1200公里防空圈,再過2天就能安全抵達珍珠港,為黃蜂號提供全面維修的工程師、工人、材料和零配件已全部準備到位;

  第二個好消息是關於陸航的,經新任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中將的交涉和與史達林政權的秘密談判,陸航有望從中國方面收回一批熟練飛行員。這批飛行員既有當初在印度支援東南亞戰區隨後撤退到中國的飛行員,也有當初飛駝峰航線運輸的飛行員。

  整件事辦起來非常複雜,不過魏德邁比史迪威圓滑的多,他懂人情世故,知道怎麼和英國人、中國人和俄國人打交道,用了很多其他手段,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得到華盛頓的高度讚揚。

  具體流程是美國派遣多架C-54重型運輸機經阿留申、勘察加半島、伊爾庫茨克再輾轉到中國重慶去接機組回國——這幾乎也是史迪威等人回國的路線。

  在俄國境內及中國境內的燃油、航線、安全、導航都將依賴蘇聯方面提供,所以魏德邁先和重慶當局溝通好,又讓美國拿出了不小代價——價值3000多萬美元的青黴素(比同等價值的黃金還輕一點)當費用,85%給史達林,10%給重慶方面,還有5%用來給疏通的中間人。

  看著這批貨物的份上,蘇聯人爽快答應了,不僅拍胸脯保證護航安全,還同意飛機在俄國境內加滿油並攜帶航空燃油去中國(供飛機返航使用)。當然史達林要這麼多青黴素也沒用,他留下十分之一後,其餘全指示外交渠道拿去交易糧食和其他輕工業產品。

  東線戰爭失敗後,布爾什維克政權不顧自身能力,強行扒拉3000萬人口到烏拉爾山以東定居。這些人口的安置任務便成為如山一樣的壓力,重工業好辦,輕工業和糧食實在變不出來,除了加速墾荒外只能靠買。史達林手裡確實還有點黃金,但這是壓箱底的東西,他不想拿出來,因此強調用其他物資去交換。用石油、用鋼鐵、甚至用B2柴油機和日本換,而被日本稱為「特效藥」的青黴素當然也是緊俏貨,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很受歡迎,交易效果比傻大黑粗的工業品好多了。

  當然,哪怕在中國市場上交易最後也還是流到日本口袋裡,因為如果在中國購買貨物需要交30%的過境費,直接從日本買不需要,雖然日本開出的價格貴,但加上30%的過境費後還是日本貨便宜。

  對美國人來說,一邊只是3000萬美元、可重複生產的青黴素(成本根本不用這麼多錢),一邊是400多個異常寶貴的熟練機組,孰輕孰重根本不用多判斷。

  加上南美進入休戰期,陸航這兩天消耗也在減少,預計到10月上旬這批飛行員歸來時,陸航熟練機組又會重新恢復到3000個以上。腦筋靈活的魏德邁甚至還把主意打到在巴基斯坦的英國飛行員身上(剛剛日本放回了一批),想用高薪把他們也招募去美國作戰,但蒙巴頓不同意,最後只帶走了少數幾個。

  所以哪怕日軍威脅逼近,杜魯門的心情還算略微好些了。

  第012章 夏威夷(2)

  「你和杜威鬧翻了?」在病房裡,金上將放下報紙問道。

  「沒鬧翻!我本就和他不是同路人,哪裡談得上鬧翻,最多就是公開化而已。」在杜威面前特納又是吹鬍子瞪眼又是拍桌子,在金上將面前卻老實得像個小學生,一邊給後者遞削好的水果,一邊道,「再說這不也是杜魯門總統希望看到的一幕?他可不希望過幾個月這批將軍全被杜威拉走,他還想4年後雄心勃勃大幹一場呢。」

  「你覺得他有機會?」

  「這我可不敢說,但杜威沒啥機會。」特納將杜威的想法對金上將匯報了一番,「他現在還在做夢,希望什麼也不要付出、什麼也不要損失就能輕輕鬆鬆獲得對德和平,對日取得勝利,可能麼?」

  「但他現在民望很高,特別杜魯門先生退選後,幾乎就是篤定的下屆總統。」

  「民望高是民眾被戰局不利和國內動盪壓得喘不過氣來,同時還對杜威和希特勒有幻想。」特納笑道,「如果誰以為希特勒好打交道就大錯特錯了!德國會輕而易舉提出舒舒服服停戰的條件麼?光一個停止援日就能從我們這裡勒索不少東西,您說,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你的意見是?」

  「要麼一直打下去,打到打不下去為止,要麼都停戰,熬過最艱苦的幾年,然後再反攻。德國上次大戰失敗後整整蟄伏了20年,美國用不著20年,有個5-6年就可以恢復得差不多了。」特納補充道,「所以我不理解總統為什麼對日本遞過來的橄欖枝一口回絕,按理說交還菲律賓、道歉並懲辦珍珠港事件責任人對我們而言完全有台階可下了。」

  「懲辦責任人?」金上將咧嘴一笑,「是準備懲辦天皇還是準備懲辦山本五十六?」

  「這當然不可能,您不會也這麼天真吧?懲辦這兩個和直接宣布拒絕和談難道有本質差別?」特納笑道,「我看,能懲辦那個遞交宣戰書的外交大使就不錯了,是他把事情辦砸了,讓本來軍事意義上的偷襲變成了政治意義上的偷襲。」

  話雖然拗口,道理金上將是懂的,軍事意義上的偷襲是指日本先遞交宣戰書,然後在美國還來不及反應時就開戰,這雖然無恥,但至少「在法理上」符合條件;日本最後因遞交外交文書來不及,變成軍事進攻在先,宣戰書在後,連「法理上」也站不住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