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權在手的堀悌吉最後拍板:有戰功且服役期限超過4年或已服役8年、表現中上的乙飛畢業生,直接對應資歷和功績授予少尉至大尉軍銜,有突出戰功者另敘(赤松貞明就屬於另敘範疇);服役2年以上,授預備軍官(准尉);丙飛畢業生服役滿1年且有立功表現,授預備軍官(准尉)。

  分析第二步是比較珍珠港事變後飛行員的培養體系和存活率。

  「目前美國海航培養最紮實的那批飛行員是珍珠港事變就招募入伍,但1942年後才正式畢業的學員。資料顯示其每月招募200名飛行學員,依然接受14個月周期訓練,即不但培養學員的團隊能力、紀律意識、服從意識,還培養他們多種能力——這批學員一律按照通才培養,每人都會開戰鬥機、攻擊機和偵察機,有良好的野外求生能力,甚至訓練科目中還包括海上長距離游泳和潛泳(因為可能需要在燃燒的油層下逃生),估計該部分兵力在2000人左右。」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一方面擴軍,一方面削減部分訓練科目:常規92所飛行學校對學員進行3個月基礎訓練,學習基本飛行知識;再接受3個月航海訓練,包括操作和理論學習。等於將原來9個多月軍隊集訓壓縮到6個月。然後學員被分配到16所初級航校接受飛行訓練,如果訓練合格(淘汰率僅15%),便派往彭薩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進行中級飛行訓練。

  只有這階段表現優異的飛行學員才有機會上艦載機,訓練2個月後再去五大湖訓練航母上訓練。每個艦載機飛行學員累計飛行時間要達到360-450小時。整體來看,1942年後美軍將14個月的訓練課程壓縮到9個月(如果是艦載機則在11個月),這套體系一直堅持到1943年初,總共培養了20000多名飛行員,其中艦載機近5000個機組。

  同期日本海航也進行了擴軍,甲飛規模維持不變,擴大乙飛層次和通過率,加大丙飛招募力度——很多多年前落選甲飛的飛行員現在又重新進了丙飛,但竭盡全力之後人數擴大不到5000。

  如果說戰前日本飛行員占有明顯質量優勢,戰爭初期質量半斤八兩的話,這時期培養日本海航特別是艦載機飛行員培養質量開始不如美方。綜合權衡後日本艦載飛行員質量依然具有顯著優勢,以中途島戰役為例,日本損失4艘正規航母,美國損失1艘正規航母,但雙方飛行員數量損失(陣亡)之比卻是121:208。

  隨著日美新飛行員數量差異的擴大,如果打消耗戰,日本很快就會被拖垮。歷史上瓜島戰役時期,因為日本航母不多,剩餘的優秀飛行員甚至改成陸基航空兵和美軍陸航去對耗。但歷史進程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扭轉,讓日本損失慘重的瓜島航空戰只開了個頭就匆忙結束,保住了至關重要的艦載機飛行員。

  在歷史轉折關頭,聯合艦隊不但在堀悌吉帶領下在南太平洋海戰中取勝,還與德國合作迅速完善新飛機開發,保住了至關重要的基幹和質量。中途島戰役後日軍補充的這批新人雖然質量有所下降,但畢竟老手都還在隊裡,他們欠缺的經驗在隨後作戰中得到了前輩提攜。

  這時期盟軍無疑是悲劇性的,南太平洋海戰失利,非洲之角盟軍艦隊近乎被全殲讓英美元氣大傷——那時候護航航母上的飛行員很多都比現在1944年艦隊航母上的飛行員強。前期積累下來的幾倍人員優勢一下子無影無蹤,加上德國海航開始崛起,美國海航特別是艦載機飛行員不再占有壓倒性數量優勢,其總數只相當於日德兩國總和略多,但質量要差不少。

  為進一步擴大飛行員規模,美國在1943年春啟動了飛行員培養體制改革:壓縮科目,不再強調通用培養(即戰鬥機飛行員只培養戰鬥機駕駛能力),整體訓練周期減少2個月(普通海航7個月,艦載機9個月),並啟用Lv1-5的五等評價體制進行運用,這批飛行員到1944年初大量服役,由於這一階段日美交手較少,大多數都是德國海航與英美消耗,日本直到現在才完整掌握有關細節。

  第098章 軸心的進攻(19)

  聽完松田千秋的介紹、結合德軍的戰況通報和冢原從前線發來的電報,眾人笑意盈盈:

  第一,美國人也終於撐不住開始搞飛行速成班(丙飛)了;

  第二,美軍航空兵規模雖大,質量卻很差,處處籠罩著悲觀主義氣氛——「出擊前都要求寫好遺書,與家人和親朋好友告別的郵件堆積如山……郵差每天傍晚來取一趟,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發出去!」

  第三,美國正陷入兩線消耗戰,半個月時間損失飛機逾5000架,至少損失一半機組。

  「從德、美實踐來看,設置速成班很有必要,我軍丙飛算是走在世界前列,但丙飛科目訓練時間太短,建議從目前5個月延長至8個月以上,以便讓飛行員具有200-250小時飛行時間,擬設立初級-高級-實戰教練機三級訓練體系,實戰教練機由部分老舊機型充當:轟炸機用德國斯圖卡訓練,運輸機、魚雷機由Ju-52模擬,戰鬥機由颶風充當……」航空本部長長谷川喜一中將介紹道,「長官已同意撥付更多優秀飛行員轉任教官,同時保障有關訓練燃油。」

  由於目前神風特攻並非日本主流,能充當飛行員的年輕人不少,飛機數目也大有增加,長谷川喜一的提議得到眾人高度認可。

  「從第一階段戰事來看,我軍達到部分預定目標:即占領、鞏固中途島、聖誕島與威懾夏威夷;未達到殲滅、重創敵太平洋艦隊殘餘力量的目標,因為該艦隊一直躲在夏威夷港內不肯露面;實現了原本未預料到的目標——消耗敵軍航空機組儲備,當然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了40萬噸船舶。」軍令部次長大西瀧治郎中將道,「長官意思很明確,一面繼續與美國人消耗,用更多油輪換美軍機組,打擊對手士氣;一面提高自身航空戰力,希望在提高丙飛水平的基礎上,將日美海軍航空兵力對比縮小到1:2左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