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軸心軍數量近220萬,基本分布:史達林格勒90多萬、烏拉爾斯克45萬、外高加索30多萬(含10萬多伊朗軍)、阿斯特拉罕一線近50萬。高加索殲滅戰開打以來損失不過5萬出頭,給敵軍造成的損失已超過40萬。

  看著地圖上藍色旗幟四處伸展,紅色旗幟縮成一團的狀況,不懂軍事的莫洛托夫也感覺頭皮發麻。

  當他聽到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和瓦圖京三人率殘兵敗將困守史達林格勒孤城後,更是驚訝得連眼珠子都瞪出來了:在德國人心目中這幾個都還算蘇維埃不錯的將領,要是一把葬送在史達林格勒,將來可怎麼辦?

  尤其是聽說托爾布欣組織的三個方面軍南下救援至少還有10-15天,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危險!」

  被這聲音一打岔,史達林才意識到莫洛托夫回來了,勉強點頭致意道:「你回來的正好,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正在部署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您認為有可能堅持到我軍解圍部隊趕到麼?」

  「可以堅持,但不會改變戰局。」華西列夫斯基搖搖頭,用教鞭將旗幟輕輕一推,「德國人包圍史達林格勒其實用不著這麼多兵力,只要有50-60萬軍隊就足夠了,其餘30-40萬用在外圍機動,屆時外高加索敵軍也會蜂擁而至,再加阿斯特拉罕附近的克萊斯特集群,敵軍依然有60-70萬的機動兵力對付我軍,更不必說增援方面軍過來還要先衝過中央集團軍群兩個裝甲集團軍的攔截。」

  「不,兵力可能還不止這些。」莫洛托夫焦急地喊了出來。

  「嗯?」

  「冰島戰役結束了,英國正在投降洽談中,據悉已與德國就90%以上的條款形成了一致,德軍部署在西歐的兵力將會進一步抵達東線。」

  「有這個可能?」

  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補充道:「確實有可能,駐倫敦外交人員發來情報,德軍突然停止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他們懷疑是英德即將媾和的先兆,這部分航空兵力至少不下5000架飛機。」

  史達林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當然明白兩位參謀總長的意見:就算是解圍方面軍抵達,也抵不過德軍後續源源不斷的部隊過來,除非放棄莫斯科,紅軍已拿不出額外部隊給史達林格勒方向增援了,而莫斯科本身就有被包圍的風險。

  他沒就軍事問題繼續發表意見,反而問莫洛托夫:「談判情況怎麼樣?德國人要價有多高?」

  莫洛托夫立即將主要條款敘述一遍,眾人沉默下來,心情顯得非常沉重。

  條款當然是非常苛刻的,但有些條款也不是不能接受。

  比如200萬軍隊,華西列夫斯基私下匯報需要250-300萬軍隊,現在雖然只有200萬,但聽到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放軍只被限制在100萬左右,德國人駐軍100萬,200萬兵力大體還是夠用,實在不行用內務警察、赤衛隊再武裝50萬也不難;

  3億噸原油雖是個不小的數字,但放戰前也就是蘇聯8年產量,何況德國人同意分20年支付,該賠償要求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低於史達林的預期;

  歐盟、聯合國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在史達林看來不重要,國際條約在他眼中更是張廢紙——只要有實力,怎麼樣都行;

  東西俄並立是他當初就同意的事,無非現在進一步明確和固化了。

  唯一問題是國境線——不僅整體國境線要退到烏拉爾山以東,大片中亞領土也保不住,這讓眾人感覺難受,但為這條線開戰似乎又有點說不過去。說到底,紅軍現在已完全打不動了。

  華西列夫斯基想說話,冷不防史達林先開了口:「德國人要怎麼樣才肯就地停火?」

  「把莫斯科或史達林格勒完整交出,高加索部隊全部退到伏爾加河以北,什麼時候退完,什麼時候停火,撤退過程中德軍保證不對撤退部隊開火。」

  「華西列夫斯基同志的判斷呢?」

  「這個……要看黨的決心了。」華西列夫斯基嘆了口氣,「單純從軍事觀點看,從史達林格勒撤退不能改變戰略態勢,唯獨能有效保存這100多萬部隊;如要繼續戰爭,這100多萬部隊必不可少;當然,留在史達林格勒我們能給予敵人重大殺傷,雖然最終免不了步步後退。」

  史達林沉思片刻,下達了兩個關鍵命令:「第一,托爾布欣同志的方面軍暫時不要從莫斯科南下;第二,史達林格勒問題和和談條件等待今天晚上的政治局會議決定。」說完他就離開了總參謀部,莫洛托夫一直用眼神在暗示,作為這麼多年的老搭檔,史達林懂這個默契。

  在四下無人時,莫洛托夫將具體情況和他的個人判斷做了匯報,然後又小聲道:「里賓特洛甫透露了一個未證實的消息,雅科夫在戰俘營,對方還給了幾張照片,然後表示可以將他提前釋放回來。」

  史達林看了看照片,眼角有點抽搐,但很快壓抑住了自己的情緒:「雅科夫同志是怎麼被俘的?有其他目擊者的佐證麼?他被俘後有沒有做出背叛國家、背叛黨的行為?有沒有動搖的念頭?」

  「這個……應該沒有吧。」

  「要認真佐證,不可放過任何一絲蛛絲馬跡。」史達林嘆了口氣,「在談判這種關鍵時刻,德國人忽然來這一手,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有什麼陰謀。」

  「要不先讓他回來?德國人沒有任何額外條件。」

  「不行!」史達林擺擺手,聲色俱厲道,「他是我兒子不假,但沒有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特權,更沒有在這種時刻悄悄回來的道理。如果這麼做,其他幹部和群眾怎麼看我們?我寧願德國人先釋放幾個指揮員同志回來。我們要有全局和戰略高度,要能為革命和黨的事業自覺犧牲,不能一有實際問題落到自己頭上就不能接受,我沒有那麼脆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