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可夫心情沉重地點點頭。

  史達林反過來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康斯坦丁同志,要堅強起來,像鋼鐵巨人一樣挺起胸膛去戰鬥!德國人打不垮我們!當年參加革命活動我被沙皇政府逮捕7次、流放6次,我從西伯利亞逃出過5次,沒有一次失去對革命、對勝利的信心。打內戰時,白匪幫氣勢洶洶,一度占領全俄四分之三的領土,最後也咬牙挺過來了。停戰的事能談就談,不能談大不了我帶你們去西伯利亞打游擊!那兒我熟!」

  朱可夫哽咽道:「我相信您會帶領我們取得最終勝利。」

  聽到南翼發生緊急變故,特別是聽說德軍出動前所未有的黨衛軍裝甲集團軍,華西列夫斯基和安東諾夫顧不得風險,冒險搭乘一架B-25返回莫斯科。這架B-25是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的物資,雖然美國對蘇援助不少,但4發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從沒怎麼援助過,只提供了雙發的C-47和B-25,蘇聯多次希望得到B-17和B-29,但美國沒有響應,只是在最近一段時期因為遠東航線被封鎖且日本收取保護費後,利用B-29運送過一些重要文件、資料和零配件。

  美國之所以願意提供B-25,是因為杜立特轟炸東京後有一架B-25迷航迫降在海參崴被蘇方扣留,對蘇聯而言B-25並不神秘,甚至早就揣摩了個透徹,因此美方才輸出了幾百架B-25,連續損耗後剩餘數量也不多。為節約燃油消耗,紅軍轟炸機基本已停止服役,B-25自然也予以封存,現在情況緊急,華西列夫斯基和安東諾夫不得不冒險在夜間無戰鬥機護航情況下搭乘B-25返回。

  一下飛機兩人就直撲統帥部,此時南線情況更清楚也更棘手: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被正式包圍;第38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遭到豪塞爾集群追擊,留守的阻擊兵力根本攔不住德軍長驅直入的裝甲部隊;葉廖緬科配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夾攻克萊斯特集群的部隊一時間難以撤退;古德里安所部在中午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了20餘公里,第3集團軍又損失了2個師又1個坦克旅,剩餘總兵力不及5萬……

  政治局緊急會議今天破天荒是在最高統帥部舉行的,為讓眾人更好地清楚前線動態,朱可夫特意讓人用沙盤模擬了下一階段可能的情況演變,懂軍事的委員個個臉色大變,即便不太懂軍事的委員也是眉頭緊皺:地圖上標有紅色旗幟的部隊被周圍密密麻麻的藍軍部隊隱隱約約圍成了一片,無論坦克還是飛機(一個小模型代表100架)都是敵軍要多得多,就連人數也是敵人更多。

  總參謀部一個紅軍少將滿頭大汗地向眾人揭示了兵棋推演結果:在現有戰線基礎上再過7-10天,德軍可掃平高加索平原現有紅軍,直逼史達林格勒和阿斯特拉罕,同時北面的古德里安集群和魏克斯集群將完全封閉北線包圍圈——一個以薩拉托夫、烏拉爾斯克、史達林格勒、阿斯特拉罕和阿特勞五個點圍起來的巨型包圍圈,包括西南、頓河、史達林格勒和獨立四個方面軍共計120多萬部隊,如果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攻擊集群也往這裡撤退,則將有5個方面軍規模的集群,150萬部隊。這是比當年基輔包圍圈規模更大、被包圍部隊更多且敵軍優勢更明顯的一個包圍圈。

  「該包圍圈唯一比較薄弱的是烏拉爾斯克到阿特勞這一段,可全力向阿克糾賓斯克方向撤退,但渡過烏拉爾河東岸就進入哈薩克丘陵地帶……」參謀們點了點那一帶連綿起伏的山區,「道路通行條件很差,幾乎無居民,如缺乏補給將難以撤退。」

  沒人問能不能就地固守這樣的傻話:高加索就是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鬼才相信步兵擋得住坦克;史達林格勒雖然堅固,但從情況來看面臨三面被圍,阿斯特拉罕的防禦強度更弱,紅軍實力剛剛遭受削弱而德軍實力比以前更強,很難守住。一旦烏拉爾河被切斷,就算能守住,斷絕物資來源後這150萬人都去喝西北風?

  眾人眉頭緊鎖,良久沒人說話,大家看看史達林又看看朱可夫,不知道該發表什麼意見。

  過了好一陣子,終於有人站起來說話,卻是赫魯雪夫,他神情惱怒地指著朱可夫呵斥:「朱可夫同志,軍事局勢如此被動,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

  朱可夫不計較他急於落井下石的態度,直接打斷道:「是我判斷錯了敵情,低估了敵軍實力,甚至在敵人佯裝撤退後沒有識破這個陰謀而繼續進攻,我會負全部責任,前線指戰員已盡力做到了最好,所有過錯都是我一個人的,但是……」

  史達林拿起菸斗深深地吸了一口,不置可否。

  華西列夫斯基看了看兵力配置,說道:「如果我從莫斯科方向抽調兩個方面軍南下接應,打通烏拉爾河……」

  朱可夫苦笑著搖搖頭,示意參謀繼續推演:只見兩個方面軍先在中路遭遇中央集團軍群以2個裝甲集團軍為主力的攔截,隨後再遭遇東方集團軍群和古德里安集群的阻截,傷亡還在其次,關鍵時間需至少6-7周,在這個時間裡,莫斯科方向那180多萬軸心軍完全能將雅羅斯拉夫爾、弗拉基米爾、圖拉、梁贊、特維爾、卡盧加全線拿下——莫斯科方向的200多萬市民和90萬軍隊將陷入包圍圈。

  即便南翼部隊成功解圍再派遣大軍北上,又要6-8周。換而言之,莫斯科需要在僅有對手一半兵力且裝備、物資完全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堅持3-4個月,而且還是在天氣最良好的春夏時節,所有人都在苦笑,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光糧食問題就折磨死人了。誰敢說兩個方面軍南下就一定能解除南線包圍圈?萬一北面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跟著南下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