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加拿大?」喬治六世深感意外地站起來,來回踱了兩圈步,遲疑地問道,「這什麼意思?加拿大雖還掛著自治領的招牌,但誰都知道現在美國人的控制和干涉越來越明顯了,就算我當個空頭國王也不會改變什麼,更不會密切英加關係,反而會惡化英美關係。」

  「這是希特勒的想法,他認為加拿大不應該被美國控制。與其讓這片領土落到美國人手中,不如繼續留在大不列顛框架內。」

  「我也很想讓加拿大留在大不列顛。」喬治六世苦笑,「但你們是不是對我要求太高,我一個人怎麼可能?我不認為我有這樣的本事。」

  「不!」艾登道,「您不是一個人去,而是一堆人去,甚至您還可以帶一部分軍隊和支持者走,至於首相,如果他能務實一點,我們希望他也能一起走。」

  喬治六世大感驚愕:「這是為什麼,你們付出了很大代價?不不不,我不需要這種安排,我個人得失無足輕重,大不列顛遭的罪越少越好。」

  「昨天黑貓去了柏林,希特勒親自和他會面了,這是今天通過秘密渠道轉來的消息,確實是希特勒本人的意思。」

  為倫敦和柏林牽線搭橋的有好幾個國家,瑞典、瑞士等外交大使都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

  「黑貓?」喬治六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綽號,想了想便猜測,「我哥哥?」

  艾登沉吟了一下,承認道:「是的,他和夫人在柏林。」

  「希特勒腦子壞掉了?我帶人去加拿大組建流亡政府繼續反抗他?」喬治六世搖頭道,「這一定有個陰謀,我看不出來,你們都是政治經驗豐富的政治家,請你們坦誠告訴我,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意思?」

  艾登和艾德禮便把「一英兩制、一英各表」的邏輯告訴了喬治六世並補充道:「首相曾經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他要想辦法去加拿大或者南非繼續抵抗並加入盟軍陣營,這樣萬一有一天美國人贏了,加拿大能接收大英帝國的全部遺產。這是站在我方立場上的考慮,而德國則希望能夠減少未來英倫本土政府的反對阻力,如果反對者都跑去加拿大,新政府整合起來要容易得多,柏林方面提出不僅新政府反對者可以走,其他在倫敦的歐洲各國流亡政府代表如果想走也可以走。甚至希特勒本人都對此樂見其成。」

  「好吧,這麼複雜的東西我不懂,等會再說……」喬治六世嘆了口氣,「停戰需要我們付出什麼代價?要割多少地?賠多少錢?損失什麼權益?」

  「割地的話,殖民地……」

  喬治六世擺擺手:「殖民地不用說了,肯定保不住,我問的是本土。」

  「本土的話,北愛爾蘭……」

  喬治六世大驚失色:「德國人要北愛爾蘭?」

  「希特勒不要,他在拉攏愛爾蘭人,要求北愛就獨立問題在未來進行公民投票。」

  「這總算為分裂我國找個文明的藉口……」喬治六世冷笑一聲,「還有呢?」

  「德國對我們沒有領土要求,法國提出海峽群島要全部歸他們。」

  海峽群島主要是澤西行政區,屬於英國海外領地而不是本土,在地圖上非常靠近法國海岸線,是當年諾曼公爵征服後留給英國的,法國聲稱「這部分島嶼天然附屬於法蘭西」。再加英法互相宣戰,德國又從法國手裡拿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於情於理要給法國一點補償,貝當政府就提出了海峽群島——雖然小,總算也是開疆拓土。

  喬治六世恨得牙痒痒:「連法國人都來趁火打劫。」

  「法國人說這是我們背信棄義搞弩炮的代價。」

  喬治六世深深嘆了口氣:這又是邱吉爾的鍋,誰都甩不掉。

  「還有呢?」

  「領土部分其他就不涉及,至少現在沒有說起。」艾登想了想,臉色古怪地補了一句,「對了,德國同意視紐芬蘭為大不列顛本土。今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可能會改為大不列顛及紐芬蘭聯合王國,至於能不能實際控制則再說。」

  聽到不涉及其他領土,喬治六世鬆了口氣,海峽群島不是太大問題,北愛爾蘭有些難辦,不過好在還有個公投程序,不是沒辦法補救,當年薩爾區搞公投不也最後回歸德國了麼?至於紐芬蘭估計是德國人一廂情願,不過他樂見其成,沒有愛爾蘭但保證紐芬蘭也行,起碼後者面積還大得多——現在誰也不知道霍夫曼包藏禍心,準備借這個安排和理由將來把飛彈、轟炸機和裝甲師都布置到紐芬蘭上去,架起頂住美帝腦門的火槍。不過美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吞下這個苦果,免不了還有一番爭奪。

  「賠款呢?」

  「具體金額賠款沒說起,可能被我們沒收的民事和私人產業需要賠償。德國會放棄國家間賠償要求,並答應會協調其他各國(主要是法國、義大利)的國家賠償要求,不過我們在船台上在建的軍艦和現役軍艦都要和法國人一樣給德國人——雖然對方答應戰後如果未損失的話予以歸還,但如果損失他們也不賠。」

  「還不還無所謂了,反正就這點家底。」喬治六世深吸一口氣,「其他還有什麼條件,你們一併說吧。」

  對英和談條件一共27款124項,除了有關領土部分外,其他主要包括:

  1、國防縮減。現有英國軍隊加速復員,英倫三島常備軍控制在30萬內,必須全體重新向愛德華八世宣誓效忠,上述編制外一切多餘軍用物資都交給德國充當賠償。作為補償,德方無償提供100萬噸糧食、必要的石油及其他急需民生物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