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後來延安觀察團愈加發現英國人病的不輕,他們管這種情緒叫「虎式坦克恐懼症」了,令人詫異的是,英國人自己也大大方方承認了,認為虎式無人可敵,除非派飛機來。不信邪的幾個軍事觀察員冒著生命危險親自跑去一線陣地打虎式,但無論是美帝的M3型37mm反坦克炮還是大英帝國的傳家寶6磅炮都只能給虎式撓痒痒,只有極少數17磅炮才有威脅,但也限於較近的距離。這種景象讓延安人士覺得駭然,別說最低級的37mm戰防炮,就是英美早就淘汰了的反坦克槍他們都沒多少。如果日軍把這些裝備用到中國戰場上,單靠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去炸要死多少同志?

  除謝爾曼外,對日軍坦克威脅最大的居然是巴祖卡和無后座炮,但大部分操縱這兩樣武器的英印軍都被日本步兵打死了,日軍同樣把坦克當寶貝疙瘩,特別是虎式都是遠遠吊在後面發揮精確狙殺優勢的,怎麼可能捨得讓他們和德軍一樣上前突破陣地打消耗戰?聽到德國、美國一年造坦克都是以萬為單位來計算時,延安觀察團全不吭聲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陳賡不止一次和斯利姆建議到日本控制區發動游擊戰,最開始對方只是笑笑:「陳少將(陳賡有旅長頭銜,掛國黨少將軍銜),游擊戰沒法打退日軍的……」

  到後來戰況一天天惡化,走投無路的斯利姆也確實聽進去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同意陳賡們嘗試一次,但兩手一攤表示沒人能執行。陳賡便要了100多名英印軍志願者再加上100多名觀察員組成印度游擊隊去日軍控制區滲透,試圖仿造國內經驗建立游擊區,他知道英國正規軍是什麼尿性,沒敢要一個本土軍官,只要了2人充當聯絡員。

  但經2個月的實踐,建立游擊區的嘗試毫無意外失敗了,失敗原因有很多,比如語言不通、地形不熟、英印軍士氣低落且不服從指揮——他們寧可聽英國人訓斥也不願服從中國人,但更深層次地原因在於印度民眾的殖民奴性。為獲得民心加快根據地建設步伐,印度游擊隊沒採取國內相對緩和的減租減息辦法,而是上來就用激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手段拔掉了一個他們認為劣跡斑斑的土邦王公,想把他的土地和家產分給印度貧民。結果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出現了,居然沒多少人敢要,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樣大逆不道——「今後沒老爺管我們了,這可怎麼活下去?」,把游擊隊上上下下全弄傻了。

  木然歸木然,也沒人反抗游擊隊,於是游擊隊心安理得定居下來,打算再做做群眾工作,但讓他們揪心的是沒過幾天鮑斯政府的國民軍就聽到風聲打了過來,在他們看來受過恩惠的印度人應該心向游擊隊,至少應兩不相幫,誰知道一個個全跑國民軍報告有外人「害了老爺」,游擊隊使出渾身解數才打退國民軍包圍圈回到本方控制區。

  一路上大家都垂頭喪氣地總結經驗,有人就不服氣地說道:「我就怪了,為什麼群眾都向著偽軍?」

  大家都回答不出來,只有一個英印軍士兵嘀咕了一句:「什麼叫偽軍?」

  「鮑斯不就是傀儡政權麼?難道不是偽軍?」

  「那……正規軍是什麼?」

  「你們不就是正規軍麼……」剛說了半句他就啞巴了,再也說不下去。現在所有人都反應過來問題出在哪裡:英印軍從上到下都是英國軍官,這能叫正規軍?殖民軍還差不多!鮑斯的國民軍從上到下至少是印度人,了不起有幾個日本顧問,怎麼看都比英印軍更像正規軍!

  聽完游擊隊有關工作情況的匯報,心情沉重的陳賡寫下長篇電報並發給延安:「……印度的悲劇在於,他們是殖民地,充滿了被外來者征服的歷史,從沒有民族自省的意識,鮑斯的國民政府即便是日本當局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也算是近代歷史上印度第一個民族政權——畢竟英國人當權時連這樣的政府都不給印度人成立。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激進的印度民族主義者都激烈反抗英國統治,現在他們寧願相信日本人也不信英國人,普通印度民眾對反抗則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反抗誰……所以我認為,在印度發動革命並建立政權需要走很長一段路,至少要等日本偽善面貌揭露,日、印民族矛盾激化後才有可能。

  綜合各方面信息,我認為能理解日本從中國大陸逐漸退出的緣由:日本兵力和資源不足,無力同時征服中、印兩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的大國,必須有所取捨,鑑於印度民眾更馴服、更易驅使,日本選擇了印度攻勢,我認為日本在國內還會退出更多地盤,中央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

  單純從軍事路線來說,失去外援的英軍在印度全面失敗不可避免,但這並不意味著毫無可為,單純依靠英印軍進行正面抵抗還不夠,即便短時間內不能建立穩定的游擊區和根據地,我認為抽調一部分精銳部隊進行敵後流動作戰、破壞敵人統治秩序穩固與補給線暢通是有可能的,如中央同意,我願意帶領一部分印度同志和代表團執行這個任務,儘可能延長日軍進攻時間……」

  延安給他回了很長的一封信,最後著重指出:「……發動遊動作戰,幫助英國人拖住日本步伐並不是你們的當務之急,你們最重要的使命是學習、掌握現代化的軍事理論和大兵團作戰指揮經驗,要謙虛地和英國軍官學習正規軍指揮戰術,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汲取英國與日本作戰經驗,掌握現代戰爭精髓並儘可能為我所用,同時要注意收集有關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報,特別是要掌握日本的裝備配置和技術特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