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該死,這是往南非運送物資和補給的船隊。」他臉色鐵青地問道,「損失情況如何?」

  「2艘護航航母沉沒,貨輪沉沒5艘,另有7艘被德軍截獲,其餘6艘貨輪/油輪被迫返回巴西。」羅迪克對照了方位,「大致位置在里約熱內盧東南方向1400海里處,德國人往回走了?不走馬達加斯加這條線?」

  「我們碰上了一個狡詐而貪婪的對手!」斯普魯恩斯研究地圖後得出結論,「這麼多貨輪根本完成不了卸載並返航,從他這麼快就抵達巴西東南部海域來判斷,我推斷德國艦隊根本沒帶貨輪!他完全是利用空檔期去撈一票。」

  「那該迎上去還是繼續等在這裡不動?」

  「這個……」斯普魯恩斯也犯難了,迎上去很可能與德國艦隊錯過,等在這裡麻煩也不小——萬一德國人這次取道大西洋-地中海航線回國怎麼辦?

  「我軍休整與補充都完成了麼?」

  「全部完成,隨時可以出發。」

  「追上去,堵住他返回阿根廷的路,這支艦隊至少要回阿根廷接應本方運輸船隊,他跑不了!」斯普魯恩斯惡狠狠下令道,「告訴小伙子們,瞪大眼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線索。最起碼我們知道敵人出現了,而他們對我軍艦隊還一無所知。」

  傍晚時分,龐大的TF44特混艦隊從開普敦出發去抄襲克蘭克艦隊的後路。

  第041章 逐鹿南大西洋(3)

  收到德國艦隊成功抵達馬島並展開破交的消息時,羅斯福正在國會為發行500億美元特別國債而進行演說。世界大戰打到這份上,單從經濟來說,美國毫無疑問是第一損失大戶,不但戰前在歐洲的投資和貸款收不回來,提供給英國、蘇聯的租借法案物資也近乎完全消耗,而美國重整軍備同樣花費了巨大代價,光堀悌吉手下取得的戰果就抵得上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和倫敦軍備條約中廢棄的軍艦數量和噸位的幾倍了。

  此外,中東、非洲、東南亞甚至半個南美的投資也近乎全部打了水漂——這部分顯性和潛在損失估計要超過1000億美元。財政部做過統計,連政府帶民間全部加起來的物資、費用和資本層面損失累計可能已達5000億美元。這是個駭人聽聞的數字,戰前(194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NP)不過2000多億美元,即便考慮通貨膨脹率,也不到2800億美元(1944美元),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英、法、德、蘇、日、意各強國全部損失了一年GNP。

  當然真要計較,也不能說完全損失——至少美國從無到有建立起了一支總兵額1000萬人、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強大軍隊,就連德方也承認美國機械化程度更高,畢竟5英里以上的路程美國少爺兵們是從來不用腿走的,而對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步兵徒步行軍是最基本的軍事要求。

  為籌措戰爭經費,美國國內不但把高收入個人的聯邦稅提高到90%以上這樣聳人聽聞的數字,各企業所得稅率也都超過了50%,如果是和平時期,這種稅率可以把美國政府推翻好幾次了,但在戰時居然還能維持住顯然也是個奇蹟。當然資本家沒這麼高的愛國覺悟,他們是進行過認真計算的,雖然邊際稅率提高了,但因國內需求規模擴張再加上聯邦政府的信貸支持,即便是這樣的稅收體系依然有利可圖。而為減少所得稅納稅基數,資本家們花招迭出,諸如擴大損耗、加速折舊、提高融資費率等手段層出不窮。

  美國國內物價指數如果以1940年為100的話,到1944年時已達到139了,相當於4年時間貶值了40%,看上去觸目驚心,但這還不是主要交戰國中最慘的,日本同期物價指數飆升到了234,英國198,蘇聯因物價和貨幣管制,數字從來都是失真的,觀察家們認為至少超過300。最誇張的是中國,以1937年為基數的話,到1944年已高達900餘,換而言之不過7年就縮水到只有十分之一。

  即便德國這樣一個吃夠通貨膨脹苦頭、元首上台後一再表示不會搞貨幣超發的國家,實質物價指數也達到將近150。無非德國因連續勝利,加上中東石油和各國物資湧入才維持了強勢經濟的格局,德國普通民眾其實很容易發現他們到手的馬克雖然多了些,但市場商品全實行了嚴格的物資配給管制,光有錢買不到東西,而要突破配給制度去搞額外物資,那價錢是翻著跟斗上去了。

  以最簡單的汽油為例,通常戰前一輛普通家庭轎車等於20噸汽油的價格,現在兩噸汽油就可以換一輛汽車!一輛虎式和或一架Fw-190在一場戰役中動不動就燒掉2-3噸油料,威武霸氣挺進的局面是以整個西歐私家車幾乎全部停駛為代價的!現在判斷一個人是真闊佬還是假闊佬很簡單,看他的車還能不能開!

  既然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現實,那資本家們就心裡有數了,千方百計貸款擴大生產,然後再用縮水後的貨幣償還貸款。其本質實質是國家利用鑄幣權徵收超額稅,看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行情就可以知道,自美國打仗以來,除襲擊珍珠港、襲擊紐約導致幾日股價大幅下挫外,其餘時間段都穩步上升。

  但即便這樣,美國的正常財政開支和戰爭國債發行也到了盡頭,要想在短時間內籌措戰爭資本必須發行一筆50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羅斯福復出後發表繼續戰鬥、繼續援助英、蘇等各盟友的聲明很容易,要實實在在拿出東西來卻很不容易。軍隊物資的補充、軍艦建造經費的撥付或許能得到2-3個月的賒帳期,但不可能長期依靠拖延支付解決,必須有系統性一攬子解決方案,在徵稅已不可能擴大的前提下,發行特別國債(其實就是超發貨幣)就成為了無可奈何的選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