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裝備上的對比至少明面上看上去還沒有完全失衡,但素質上的差異近乎讓人絕望。由於紅軍丟掉了巴庫油田產區,又斷絕了北大西洋、黑海兩條外援渠道,目前石油產量只有1000多萬噸/年,為保障前線作戰需要,後方用油一壓再壓,在訓練中已完全無法加以保障了。目前坦克兵、飛行員的訓練周期已被壓縮到6個星期——40多天就要把人從一塊白板培養成坦克車組或飛行員。這種速成訓練出來的兵員90%的人都挺不過最初20個作戰小時。

  目前,紅軍擁有超過200個飛行小時的飛行員不到20%,高於400個飛行小時的飛行員只有不到10%,絕大多數飛行員都在3次出擊任務後掛掉,而他們被擊落時甚至連跳傘技能都還沒徹底掌握。由於合格的飛行員苗子越來越難以尋找到,紅軍被迫啟用大量女兵擔任飛行員,不但轟炸機、運輸機甚至連戰鬥機也開始大規模使用女飛行員,德軍注意到紅軍後備力量枯竭的跡象,一開始還有德國飛行員回基地後大驚小怪:「今天我居然擊落了一個俄國妞……」,後來相互間問話就變成「你幹掉幾個俄國妞了?」、「5個?8個?哎,記不清了。」

  假如再丟掉每月40萬噸的援助物資,則蘇聯重裝備數量很快就會減少20-25%,甚至會帶有根本性的影響。例如,IS-1和T-43/85之所以戰鬥力表現還不錯,全在於在關鍵部位使用的都是美國提供的裝甲鋼,如果是蘇聯國產貨,防禦水平至少要下降2個檔次。而沒有美國人提供的高等級航空汽油、鋁合金、銅錠等物資,很多重裝備出勤率和生產率都要大打折扣。倒是糧食經過去年殘酷的「減人增糧」舉措後缺口沒那麼大。

  對這些數字朱可夫心裡基本是清楚的,但全部羅列後放在一起,衝擊力依然十分巨大。

  基於上述理由,華西列夫斯基接下去的話就非常順理成章。

  「……目前中央戰線在您抽走100萬軍隊組成中亞特別方面軍後,敵我力量對比大概是3:1,個別地段和位置大約是5:1,考慮技術兵器、人員素質後,我認為敵我戰鬥力比例是6:1,要防禦住是不可能的,區別在於我們何時失敗,我認為時間點很可能在5月份——最樂觀的估計是德軍5月份才能拿下烏拉爾工業區。所以,我請求您看在黨和國家的份上,看在上億人民群眾和蘇聯各民族共同命運的份上,儘可能早地完成決斷!」

  至於決斷是什麼,華西列夫斯基沒說——可能他認為也不必說,朱可夫一定明白。

  烏拉爾山工業區是目前蘇聯僅剩的一個大型重工業區,工業能力和產值占了目前蘇維埃所能控制部分的75%,其餘25%分布在諸如莫斯科、史達林格勒、鄂木斯克等少數幾個城市中,政治局認為一旦丟掉這個工業區,蘇聯工業能力(主要指軍備工業)就會掉落到與義大利差不多的水平,而實際上,由於德國軍備工業很多向義大利轉移,後者實力也在穩步增長,蘇聯還根本達不到!

  他閉上眼睛想了半天,對身邊的參謀說道:「請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崔可夫兩位同志到我這裡來,我要和他們商議重大事項。」

  第005章 中亞攻防戰(4)

  性格堅韌的朱可夫當然不是華西列夫斯基三言兩語就能勸得動的,否則他就不是朱可夫了。至於毅然決斷什麼的,華西列夫斯基已說過多次,朱可夫自己也說過多次,不過大家「毅然決斷」的內涵指向顯然不一樣,而且還沒法擺在桌面上出來明說。

  最早在中央戰線伏爾加河流域失守前,朱可夫的斷然決斷是希望史達林儘快推動媾和——以伏爾加河右岸為分界線,史達林沒有答應,華西列夫斯基也表示無法接受,都還沒打直接就放棄左岸?但真到德軍持續進攻並打掉左岸後,讓對方接受右岸停戰已不可能了。

  然後華西列夫斯基這時候提出毅然決斷要求議和,現在輪到朱可夫不幹了,他認為這樣子沒法議和,必須利用冬歇期給德軍一個下馬威,畢其功於一役,勝而求和。由於連續幾次美援抵達再加上後方情況經過整頓之後有所恢復,史達林咬著牙同意了朱可夫的意見,不但孤注一擲地從中央戰線抽調了將近100萬部隊,還把最精銳的幾個近衛坦克旅都交給了朱可夫。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崔可夫兩個中將就是朱可夫特意挑選出來協同自己管理中亞特別方面軍的,在同意朱可夫破釜沉舟的進攻方案後,史達林老爹為精幹的指揮人員煞費苦心,朱可夫掛帥當然是板上釘釘逃不了,但光朱可夫一個人管不住那麼100萬部隊,本來朱可夫還想讓巴格拉米揚協助自己,但史達林對後者在前次戰役中的表現嗤之以鼻,拒絕了朱可夫的請求,而方面軍級別負責人除扼守要地無法動的大員外,似乎也沒有特別出彩之人。最終朱可夫反覆權衡挑選兩人分別協助自己管理左右兩翼集群(相當於方面軍級別),史達林對此倒是予以了高度認可。

  兩人從年紀來看絕對是小字輩,崔可夫不到44歲,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甚至只有38歲——別說方面軍統帥大員,重要一點的集團軍統兵大員也很少見這個年紀。當然朱可夫也算年輕統帥,他現在還不滿50歲,與他交鋒過的同級別對手,包括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霍特、克萊斯特等人普遍都大8-15歲。

  其他層面的將領也能看出來,溫克和崔可夫同年,也都是中將軍銜,當前者因突出表現剛剛破格提拔為主力師師長時,崔可夫連集團軍司令員都已當了好幾年。朱可夫雖然朋友同學一大堆,但沒什麼私人班底,更沒有幾個心腹愛將,他性格比較直接和固執——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幼稚,也沒什麼太多非分之想,所以史達林對他比較放心,這兩個年輕人讓朱可夫帶著他也放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