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門覆蓋偽裝的88mm高射炮被安置在一片灌木叢中,雜亂的樹枝使他看上去與周圍渾然一體,炮兵們奮力搖動著高低機,有經驗的軍士長趴在雪堆里用望遠鏡觀察著對面俄國坦克的大致距離,當對方行駛到一輛被摧毀的歐寶卡車附近時,他猛然下令:「標尺1250米,鎢芯穿甲彈!」

  這輛卡車殘骸還是前幾天他們放棄在遠處的,軍士長當時特意測量了有關距離,作為能在戰鬥中迅速標定距離的參照物,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

  「哐當」一聲,一發炮彈迅速被推入膛,然後擊發出去。

  炮兵們看也不看是否命中,再次塞入一發穿甲彈,第二道命令緊接著來了:「偏左4米!」

  「哐當」一聲,又一發炮彈被擊發了出去,「偏右1米!」軍士長大喊著,讓他們迅速擊發第三發炮彈,因為他發現對方已注意到了本方的存在,那門85mm坦克炮已旋轉過來,下一秒就有開炮可能。

  「轟隆」一聲,第三發炮彈準確地命中車體,擊毀了這輛IS-1坦克,引起了跟在坦克後的紅軍步兵陣陣騷動,就在炮手們歡慶成功時,臉色大變的軍士長猛然喊出了「臥倒」口令並第一個將頭趴在整片雪堆里,所有人就近臥倒,無論下面是雪堆是泥堆還是別的什麼——哪怕是一泡馬糞也得趴下去。

  「轟」地一聲,一發榴彈在他們身後炸響,四散飛濺的彈片打得這門88mm高射炮「鐺鐺」作響,但人員卻沒有問題,所有人都感激地朝軍士長笑了笑,卻發現他已貓腰向200多米遠的另一處預設陣地撲去——那裡還有門88mm高射炮!所有人立即跟隨而去。

  昨天傍晚他們一共有2個炮組,分別負責2門高射炮,在摧毀10餘輛坦克與自行火炮後,在敵軍報復下出現了減員,最終兩個炮組合二為一組成混合大炮組,但還是繼續負責兩門火炮。依靠這樣頑強的作戰方式,他們繼續扼守著前沿陣地的門戶。

  這只是中亞前線激烈交火的簡單縮影,從12月初開始,整整一個紅軍方面軍將近50萬人開始往中亞方向鋪天蓋地湧入,舍爾納大將根據預先制定的策略構建了根植於中亞綠洲地帶的要塞戰術。

  在1941年那個寒冷的冬天裡,進攻莫斯科失敗的德軍在大雪紛飛的時機遭遇蘇軍大舉反攻,蘇軍坦克和騎兵部隊依仗自己的機動力,一再向西快速推進並迂迴到撤退中的德軍側翼形成一個個包圍圈。當初蘇軍構建包圍圈時胃口極大,經常將數個師甚至軍一級德軍主力部隊容納進去,為防止出現全線崩潰、重演拿破崙敗退的往事,希特勒不得已下令士兵們不許再後退半步,就地轉入抵抗,將部隊配置在一些戰略要地和城鎮周圍使其形成一個個刺蝟式的「要塞」。

  要塞戰術最出名的成功運用就是德米楊斯克包和霍爾姆包圍圈。前者堅持了4個多月,後者堅持了3個多月,最終支撐到本方援兵趕來解圍。當然失敗運用也有,歷史上史達林格勒包圍圈裡第六集團軍那30萬人馬就沒能守住而最後徹底完蛋,最終把第三帝國也徹底玩完。

  要塞戰術與希特勒「不許後退一步」的堅守戰略一樣,在歷史上飽受爭議,但在霍夫曼眼裡,簡單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有失偏頗。執行這套戰術的部隊肯定會被合圍,而由於內線作戰,往往能夠牽制住數倍與己方的蘇軍,這要比讓部隊在嚴寒和優勢敵軍追擊下陷於潰退要好很多,而且還能掩護退到後方的本方部隊進行休整,便於他們捲土重來。霍夫曼認為,這個戰術是好是壞取決於一點——包圍圈能不能守住,以及能給紅軍多大打擊。

  不過,這次中亞包圍圈顯然和前面幾次都有所區別,早在11月份,包括隆美爾在內的高級指揮官便提醒部隊有可能遭遇包圍的風險,總參謀部提出數種解決方案——轉移方案、增兵方案、後退方案等等不一而足,但霍夫曼最終選定的是原地固守方案。不但如此,他還用「海豹計劃」的幌子勾住了隆美爾,將中亞集團軍指揮官換成了舍爾納。

  更讓所有人掉落一地眼鏡的是,元首除給中亞集團軍補充部分人員外,並沒有同意其他援兵加入,只強調要囤積物資,構築防線,仿佛認定中亞集團軍這10萬人馬一定能取勝似的。所有人都為該決策捏了一把汗,甚至反過頭來勸說舍爾納想方設法多要一些援兵,更令人驚奇的事情隨即發生了,舍爾納利用返航的運輸機,將麾下1個師又1個旅的傘兵部隊(徒手)從包圍圈裡調出,部署在相對更安全的裏海東岸地區。中亞綠洲核心帶的10萬部隊經這番調整後總兵力下降到只有8.5萬人出頭。

  然後在霍夫曼的命令下,所有運輸機都開足馬力運送物資和給養,按照10萬人標準囤積了足夠4個月使用的物資。舍爾納唯恐這樣還不夠,又從中亞獨立勢力這邊買到了大量牲畜和農產品,還緊急招募中亞民眾幫助部隊構築防線。

  舍爾納真打算在中亞包圍圈裡呆4個月?所有人都為此打上重重的問號,不過現在元首威望如日中天,前線指揮官又這番模樣,大家只能寄希望於該戰略收到效果。迫於無奈的蔡茨勒去找東線司令官曼施坦因溝通,希望後者能勸說元首改變這種冒險策略,但對方居然建議說:「我認為暫時不必,我倒建議在裏海西岸調集2個裝甲師、1個裝甲擲彈兵師和足夠的船隻……」

  「您打算讓他們在危急關頭組成緊急戰鬥群展開增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