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很快清醒過來,想依靠自己一個團拿下維德角絕對是奢望,他給師長和其他兩個團拍去電報,希望他們儘快做好戰鬥準備。夜色越來越濃郁了,對登陸戰役的第一個黑夜柯林斯和手下官兵十分緊張,出發前他們進行過針對性集訓,從太平洋戰場返回的老兵曾和他們傳授過有關登陸、奪島、守衛的戰例,講述了自己在太平洋方向的作戰經歷。

  根據太平洋戰場經驗,日軍通常會在夜間選擇夜襲,發動「萬歲衝鋒」,雖然不知道德國人打仗套路是什麼,但沒人敢掉以輕心,起碼從白天的戰鬥來看,德軍戰術比日軍更熟練、更有技巧,火力和技術兵器也猛得多。為對付德軍夜襲,灘頭陣地上的美軍官兵嚴陣以待做好準備:外圍一圈環形工事,大量白朗寧12.7mm重機槍掩體間雜其中,所有步兵都緊張兮兮地瞪大眼睛看著對面,後面是擔當掩護火力支柱的謝爾曼和M6重型坦克和M10坦克殲擊車,他們被分散開來使用,基本每個排都可得到1-2輛車輛配屬。

  用坦克充當炮火壓制主力是迫不得已的辦法,由於需要運送灘頭陣地急需的物資和兵員,再加浮動碼頭還在緊張建設過程中,相對笨拙的美軍炮兵部隊沒法上岸,出於對德軍防禦體系的尊敬,75mm的榴彈炮美軍就直覺地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給維德角德軍準備的火力都是105mm或155mm(長腳湯姆),但這是第二批擬定登陸的部隊,今天夜裡實在指望不上。

  出於對S艇夜襲的防範,海軍艦艇們開始向深海轉移,戰列艦被貨輪和其他軍艦保護在中間,外圍則是輕型軍艦在遊蕩巡邏,護航編隊一晚上報銷2艘護航航母和1艘輕巡洋艦的事大大刺激了英格索爾上將,如果今天夜裡再被搞沉1艘戰列艦那就徹底丟人丟大發了。參謀們隱隱約約已根據情報和昨天戰況分析出,德軍使用的魚雷就是太平洋艦隊在南太平洋遇到過的、神秘且威力巨大的魚雷。尼米茨將軍當初還問了「很遠是多遠」這樣嚴肅的哲學問題,英格索爾可不想自己也在陰溝裡翻船。

  陸軍榴彈炮來不及上岸,海軍艦炮大為減少,柯林斯只能指望坦克炮們尤其是新配屬給部隊的M6重型坦克爭點氣,為部隊保駕護航。

  M6坦克是美軍受到德軍虎式坦克刺激之後的產物,原名T1E2,正式列裝後改稱M6。歷史上這不是一款設計成熟的坦克,美國只生產了極少量,基本沒參與實戰,但現在情況截然不同,德軍虎式坦克遠比歷史上成功、威脅更大、數量更多,非洲戰場上謝爾曼們面對虎式不堪一擊的情況大大刺激了美國人,再加後續研製的T25\T26重型坦克尚未成功,因此明知其不太成熟,陸軍部也只能硬著頭皮建造了1000多輛M6並將其配屬給一線部隊。

  羅斯福總統對其他陸軍武器的生產都十分放心,唯獨對重型坦克格外關注,不但親自把關過問,還三番五次讓秘書打電話催問研製和裝備進度,他確實不能不著急,因為英美蘇盟國在其他主戰兵器研發領域相對德軍都還算持平或略有優勢,唯獨在重型坦克領域差距實在太大,英美到現在為止都拿不出一款比較成熟、能與虎式對抗的坦克——德國人可是拿著虎式已在戰場上耀武揚威一年了。

  面對虎式坦克和4號洪流的巨大威脅,這種60噸的龐然大物進行了針對性裝甲強化,其炮塔正面、側面、後面均為8lmm,頂裝甲25mm,車體上部81mm,前部下面57mm,側面上部5l~52.3mm,側面下部和後部均為51mm。單從裝甲厚度而言明顯優於M3\M4等中型坦克,相比虎式略差一些。蘇聯雖已拿出了更好的IS-1,但史達林同志顯然不會把這個武器分享給英美,正如後者也不會讓史達林分享噴氣飛機一樣。

  如果換成是德國設計師來設計,按照該裝甲配置再怎麼浪費噸位也不至於弄到60噸,關鍵是M6三圍嚴重超標(車體長:8.81米,寬3.95米,高3.19米),經霍夫曼建議修改後的、48噸級的虎式長寬高尺寸分別是6.3米、3.25米和2.88米,哪怕是歷史上56噸級的虎1坦克,長寬高尺寸也不過就是6.28米,3.7米和2.93米,換而言之,為這個大而無當的體積,美國人浪費了太多噸位。

  當然,把帽子扣在美國坦克設計師不懂行頭上也有所偏頗,關鍵問題並不是設計師太笨,而是受坦克發動機拖累,因為美軍找不到合適的大馬力坦克發動機,最後上面裝備的G-200星型9氣缸發動機是從航空發動機行列里強行扒拉下來的,美帝找不到成熟的大功率車輛發動機便把主意打到了賴特公司風冷航空發動機頭上,一番修改後塞到坦克里,功率雖然很大(最大功率超過970匹馬力),超過虎式所用的700匹馬力發動機,但其體積、重量遠遠大於虎式發動機,衡量得到的單位重量功率就不如結構緊湊的12缸V型液冷HL 230發動機。

  M6如此碩大的體型就是拜這台超大、超耗油的飛機所致(燃料箱大也會造成體積大),更坑爹的是,雖然發動機功率很大,但美國又找不到合適且能穩定工作的變速箱,為解決改問題,幾個大公司都參與了這個項目——施奈德液壓公司提出使用變扭器,通用動力公司提交了新型液壓變速箱方案,通用電氣公司提出氣-電傳動方案,該方案性能較好但卻嚴重超重,比其他系統重5噸多,綜合比較後選擇了通用動力方案。

  原定1941年5月交付液壓變速箱,但直至8月也沒做到,著急的兵器委員會立即變更設計採用施奈德方案,但試驗中毛病百出,導致坦克不能轉向也不能換擋,在旋轉炮塔時小齒輪軸擰斷直接導致炮塔被卡住,在眾多高級官員面前丟盡了臉,最後被硬生生拖出試驗場,其經歷之坎坷與狼狽,遠超虎式初登場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