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諾德當場承諾:「我會盡全力掩護你,陸航飛機不打算返航了,油料用光就地跳傘,不過空降師必須把跳傘飛行員保護起來,不能讓他們落到德國鬼子手裡當俘虜。」

  「可以,我一定盡最大全力。」

  「計劃初步是這樣:陸航中午左右出動清場,為你們控制一塊比較安全的登陸場,然後空降部隊迅速登陸,源源不斷的飛機會一直持續掩護到日落時分,夜裡就只能依靠你們自己堅守了,明天一早陸航會繼續派遣第二波飛機負責掩護第二批部隊空降,等整個師全部上去後你們再想辦法控制全島。」艾森豪不好意思地說道,「時間非常緊急,來不及制定特別完善的作戰計劃與細節,需要高度依賴指揮官的能力,不知道哪位軍官能負責率領第一波指揮空降部隊登陸?」

  「我決定自己帶隊,長官,這麼重大的任務我必須自己去。」

  「馬修!」馬歇爾站起來拍拍他的肩膀,一點兒也不擔心那2顆甜瓜手雷,感動地說,「一切靠你了,注意安全。」

  「我會活著回來的,我還沒去過歐洲登陸呢,在那之前可不能死。」李奇微敬禮之後迅速告辭。

  目睹李奇微離去的身影,馬歇爾感慨地說:「可惜這樣勇猛且穩重的高級軍官在合眾國部隊裡太少了一點。」

  「會多起來的,不是麼?」金上將笑道,「這是我們反攻的開始,艦隊三天後趕到,不會讓空降師孤軍奮戰太久的。」

  10月15日的太陽升起來了,百慕達島上的德國海軍陸戰隊在緊鑼密鼓地部署防空設施,而完成物資卸載和燃料補給的軸心艦隊主力已在幾小時前離開港口向正北方出發,稍後他們將轉向正東,小澤派出大量偵察機,希望能對周邊海域有完整認識……

  第068章 曙光(11)

  偵察機回報上來的結果一切正常,馬沙爾等人總算放下了心,一想到現在還只10月中旬,距離11月初還有整整2周,他就焦急萬分,恨不得讓半路上那第二批增援馬島的部隊走得快點、再快點。

  霍夫曼這次增援馬島可實實在在是下了血本的,一方面送了以第7裝甲師和第92步兵師為主的地面部隊,他們將與第一批已抵達的2個海軍陸戰旅一起組成南美遠征軍(又稱「曼陀菲爾戰役集群」),另一方面還送過來一整個航空兵聯隊,不過這次不是普通的空軍聯隊,而是曾在地中海和北非方向駐紮過的部隊,擁有豐富的對海攻擊經驗,霍夫曼希望能有效發揮馬島這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的作用,便將其成建制地轉入海軍。

  系列動作完成後,馬島基地就要正式掛牌運作,番號大得嚇人——德意志帝國南美洲-南大西洋戰區聯合司令部,聽著與西歐-北大西洋戰區聯合司令部似乎是同級(實際上後者是德國真正的西線司令部,老帥龍德施泰德擔任總司令),實際只有集團軍左右的編制規模,由馬沙爾兼任總司令,除這兩個戰區外,還相應成立了北海-本土戰區、地中海-非洲戰區、東歐戰區、俄國戰區、中東-印度洋戰區等多個聯合司令部。

  這不是霍夫曼挖空心思玩弄文字遊戲或就軍隊體系進行封官許願,而是有深刻用意。世界大戰打到現在,德國的戰場控制範圍已經太大,遠遠超過總參謀部的調度能力,也不是最高統帥部能直接駕馭得轉的,必須設立戰區制分工配合。隨著戰事推進,陸海空三軍配合愈發緊要,用戰區制三軍聯合指揮形式更能發揮協同效應,特別是外圍的幾個戰區,本來力量就弱小,如果海陸空之間再起摩擦,後果不堪設想。

  南美洲-南大西洋戰區作為對抗英美的一線戰區,兵力雖然不多,但都是精銳。航空力量除各類常用飛機外,這次還帶來了最新款的Me-262噴氣戰鬥機,經幾個月生產調整,Me-262產量一直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優秀部隊開始裝備,放在馬島戰場上更有威懾作用,也更容易穩定南美各國的軍心。在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先後發生政局動盪後,巴拉圭在幾天前也終於發生軍事政變,再加上態度曖昧、一直動搖的智利,現在向軸心國家靠攏或示好的勢力已席捲了南美將近一半國家,霍夫曼迫切需要給他們提振信心。

  像馬沙爾吊打巴西海軍、迫使美國海軍當了縮頭烏龜就幹得很好,現在突襲百慕達、威懾東海岸幹得也不錯——霍夫曼到現在還不明白馬沙爾遇到了麻煩。

  不過,噴氣式飛機一統天下的日子還遠遠沒到來,考慮到P47\P51的壓力,德國在傳統螺旋槳飛機領域也持續發力,譚克博士打造多時的Ta-152終於取得重大進展——9月份完全定型,如果試生產順利,1944年春該機就能開始大規模量產——比歷史上足足快了10個月,而且生產數量會更多。

  至於一直受制於發動機而走得磕磕絆絆的Do-412(紫電改),終於盼到苦盡甘來的曙光,生產出第一批24架試生產型,正在進行嚴格的測試與訓練,大家都比較樂觀;堀越二郎主持的烈風改項目雖然起步最晚,但因吸收了前期眾多機型的教訓並繞過了發動機這個大坑,整體推進速度反而不慢,與Do-412的進度差距已縮小到了4個月左右。

  對下一代艦載機應該採用哪一款機型,業界有不同看法。紫電改因截擊能力非常出色,在防空戰中比較有利;而烈風改各方面性能非常平衡,在護航作戰中預計會有比較出色的表現。因此海、空軍有不同意見,但無論如何高層想法是一致的,今後海空飛機最好能互相通用,主力空優戰鬥機最多不宜超過3個型號,裝備時不但要考慮性能還要考慮生產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