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參謀本部做過統計,對華輸出的武器、彈藥和裝備折算後大約可裝備20-25萬人,中共武裝比較窮,大約只買了不到四分之一,其餘全部被國民政府中央軍和各地方實力派買走,最近雙方劍拔弩張,相互攻訐不斷,再加從印度供應的美國軍火大幅減少,軍火行情看漲,中國派遣軍高層摩拳擦掌等在把生意做得更大一點。

  參謀本部內部對高級軍官職位調動有明確標準:腦袋不開竅但還算配合的一律回國提升一級後轉入預備役;明里暗裡予以抵制的發配去南洋守島;腦子靈活、方向轉得快、生意做得好要麼送去印度立功,要麼負責擴大武器銷售。雖有人藉此攻擊石原莞爾弄權,但有東久邇宮稔彥王在,誰也動不了他半根毫毛。

  再加印度戰事推進順利,黃金成噸獲取、大量新型重裝備到手,任用山下奉文並加速推動印度攻略被證明完全正確,石原次長聲望如日中天。在現實面前,中國派遣軍中級軍官的觀念也在發生劇烈變化,有門路都在削尖腦袋試圖調到印度去升官發財。

  有些好東西是捨不得輸出的,比如蘇式TT-33手槍這次拿到了幾千把,見識後的日軍軍官普遍認為比自己配備的南部手槍好,寧願換用蘇造手槍也不要南部,順從民意的陸軍省很快下令允許軍官們自行主張替換與否,換下來的南部手槍全部低價傾銷給了暹羅、中國和印度國民政府。

  在造船上,艦隊派已完全失勢無可掙扎,總算在雷擊戰術上略微挽回了一點顏面:除潛艇外,根據日德間合作協議,德國將向日本贈送12艘S艇,同時也可出售給日方,費用從潛艇專項授信中走。為照顧艦隊派的面子,山本提出額外補充採購24艘S艇,加上贈送的一共36艘,堀悌吉也順水推舟表示了同意。

  有一線實戰經驗的軍官都清楚,S艇作戰效能雖好,但航程太短,遠洋伴隨艦隊出擊不太可能,用於南洋各地守島和短促突擊倒很好,與其說是雷擊戰的群狼戰術,倒不如說是個防禦尖兵,這對於胃口極大、一貫堅持進攻的艦隊派而言顯然連個安慰都算不上。

  10月9日,在原則方針確定的前提下,艦政本部遞交了完整的《丸新計劃》和預算,幾乎所有條款都遵照了會議的意思,唯獨補充的一條是鑑於水機航母偏少,擬將1.7萬噸的神威號改建為新的水機母艦,與日進號配合使用。

  根據全新規劃,從昭和19年開始(1944),所有舊造艦計劃除在船台上開工外一律廢止,全面執行新一輪以航母、防空、反潛為核心的計劃,連同改建軍艦在內,5年擬投入117億日元新建(改建、購買)189萬噸各類軍艦。

  雖然艦隊派這輪造艦會議被打得慘敗,不過伏見宮博恭王很沉得住氣,過幾天就要召開人事討論、晉升和下一步作戰方向的高層會議,他還在琢磨製約堀悌吉的辦法,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對方居然在10月11日,直接先以帷幄上奏權向裕仁提交了改革建議書,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058章 曙光(1)

  9月25日,當白天的第一道曙光尚未露出地平線時,籌劃、準備了幾個月,一直不斷推遲的曙光戰役終於全部打響了,自堡壘戰役之後最大規模的進攻重新拉開了帷幕。中央戰場炮聲隆隆,戰車開路,戰機鋪天蓋地。

  戰線推進得很順利,開戰第一天,德軍就全線突破蘇軍防線,在主要攻擊方向——從北起薩蘭斯克、南到加里寧斯克的將近400公里戰線上狂飆突進,當面蘇軍紛紛潰退。

  9月26日傍晚,戰役第二天,南路德軍進逼伏爾加河左岸的薩拉托夫;次日下午,戰役第三天,北路德軍抵達烏里揚諾夫斯克郊外。在兩者間的銜接地域,裝甲部隊推進也極為順利。當面的紅軍部隊仿佛沒什麼戰鬥力,基本就是一觸即潰的水平。一開始各部隊指揮官還非常高興,一個勁地向指揮部報告本部推進速度多少、戰果如何,但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蘇軍從前線陣地潰散後,並沒有選擇去二線、三線陣地固守,而是紛紛撒開腳丫子撤退,而二線、三線陣地上的蘇軍部隊甚至比一線撤退的動作還快,一聽前線接敵,根本不管勝敗如何,直接就開始跑路,大量部隊甚至連夜渡過伏爾加河撤退。這種態勢讓德軍上下興奮異常,認為這次確實如元首所說的,解決東線問題露出了曙光——看紅軍現在不堪一擊、如雪崩般撤退的架勢,哪還有一點頑強的作風?與莫斯科戰役時表現出來的鬥志不啻於天壤之別。

  不過,與前線指揮官興奮不已的情況相反,指揮部里的氣氛卻相當詭異,面對各路戰線匯總上來的情報,不用多費力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詭異!這種詭異很快引起了總參謀長蔡茨勒、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莫德爾和東方集團軍群司令官魏克斯的注意:各部報上來的推進速度都很輝煌,三天兩夜將總體戰線推進了150-200公里,但如果仔細分析研究各部的戰報,除地圖控制區域變得好看以外,其他戰果乏善可陳。

  各部報上來的戰報大多數是:我部奮勇攻擊,消滅、俘虜敵軍若干,擊潰敵部多少,整體戰線前移……損失甚微,比預計時間更快完成作戰要求。

  每份戰報都很好看,但指揮部里的參謀們統計後愕然發現:出動60萬大軍進攻的戰役在如此「輝煌」的成績之下一共只消滅了不到7萬蘇軍,而且極大多數都是純粹的新步兵部隊,一支近衛番號、一支坦克部隊都沒找到。更隱隱約約令人擔心的是,當地民眾也減少了大半,配屬德軍進攻的俄羅斯解放軍很快就將他們掌握的情況報了上來:幾天前大部分人都撤走了,退下來的紅軍部隊根本沒做停留就越過伏爾加河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