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堀悌吉不動聲色地點點頭:當初改五計劃動用軍費預算是62.4億日元,總體預計完成噸位數是115萬噸,現在看來情況又有新變化,這計劃雖比歷次造艦計劃有了極大改進,但相比霍夫曼提出的每年600億馬克(當然不可能全部用於造艦,但造艦不少於150億)相比,當真少得可憐。而且從軍費規模增加近一半,噸位只多了20%的情況來看,國內通貨膨脹指數在繼續上升。

  「第三,通過一批舊軍艦改造案,具體包括:1、千歲、千代田號兩艘水機航母改成輕型航母,工期7個月;2、翔鶴號大修,並安裝德國進口彈射器,工期5-6個月;3、三艘1.7萬噸的郵船(最大航速21節)——淺間丸、龍田丸、鎌倉丸按德國方案改造為輔助航母,工期9個月;4、目前已按航母標準修改的神鷹號、海鷹號調整圖紙,改造為輔助航母,工期追加3個月;5、日進號改造為水機母艦(當初是瑞穗號水機母艦的後繼,用於高速布雷,目前主要用於運輸甲標的),工期3個月;6、貝亞恩號大修並改造為中型航母,改稱鶻鷹號,工期10個月。」

  很多人對聯合艦隊一口氣提出要5艘輔助航母的動機迷惑不解,雖然幾次戰役證明輔助航母好用,可5艘似乎數量太多,但草鹿任一認為2艘要充當訓練船,3艘用於伴隨艦隊作戰特別是綜合一體作戰時迫切需要,最後還是通過了。

  「第四,加快現有軍艦建造,具體包括:1、大鳳號航母加裝進口彈射器,並確保本年12月底前完工;2、利用德國進口裝甲鋼、預製構件和其他裝備,確保信濃號戰列艦1944年3月前提前完工;3、已開工的雲龍級航母要求1944年春、夏、秋、冬四季各完工一艘;5、加速伊吹號重巡洋艦建設,確保1944年12月前如期完工;6、阿賀野級輕巡洋艦後2艦要求在本年度和1944年度各完工1艘;7、按要求完成有關驅逐艦、特務艦、潛水艇等建設工程……」

  與歷史上不同,南太平洋海戰後,日本海軍砍掉了許多亂七八糟的改造項目,同時又因為聯合艦隊遠征作戰而不用維修現有軍艦(除傷痕累累的大和號)。由於海陸協調後大批熟練工人從軍隊返回,再加逐步從中國大陸撤軍後有關物資供應有保障,艦艇建造速度大為加快,建造質量也有所上升,特別是視為重中之重的大風號、信濃號比歷史建造進程都要快,質量也更好。

  但很快堀悌吉就開口了:「我打斷一下,潛水艇建造大概涉及多少艦艇?」

  「小型潛水艇(550噸級的呂-100),原計劃新增9艘,後全部取消;中型潛水艇(1000噸級的呂-35),原計劃新增43艘,目前只完成4艘,預計本年度最終還可完工4-5艘;大型潛水艇,包括2200噸級的伊-15/16型72艘,2500噸級的伊-9型6艘,目前只有1-2艘完工,已開工大約3-4艘;另還有潛水艇丁型(1500噸級的伊-361型)等……」

  「全部砍掉!」堀悌吉解釋道,「剛才我陪同德國特使進宮覲見陛下,科爾特使匯報了近期兩國交往情況,德方已收到我方提供的100噸黃金(50噸是鮑斯政府最初答應的,另外50噸是日本歸還授信的款項),德方出於對聯合艦隊配合作戰的感謝,向我們贈送德國潛艇10艘,型號是750噸級的VII型潛艇;另表示可對我們出售德制潛艇,除VII型各系列外,還包括1000-1500噸級的IX型,2000-2500噸級的XIV型……德方願意為此提供3億馬克的專項授信。」

  「價格呢?」有人緊張地追問。

  「因大多是已使用過的舊船,所以要價很便宜,早期的VII型潛艇300萬馬克一艘,晚期的350萬馬克一艘,最貴也不超過400萬馬克。」

  井上成美眼前一亮:「便宜啊!」

  「是啊,便宜啊!」眾人都齊聲贊同。

  懂潛艇戰的軍官都了解750噸級的VII型潛艇比550噸級別的呂-100來得強,可後者生產成本大約是550萬日元——按目前日元馬克基本等價的數字換算,自行建造比購買幾乎貴一半,更何況還先送了10艘,簡直就是廉價大放送。如果再考慮購買後就不占用建造成本和人工,真是天大的喜訊。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現在新造一條VII潛艇的成本價也就是250-300萬馬克——換而言之,霍夫曼不但將這些老潛艇使用了整整幾年,還轉手給賣日本一個好價錢,更重要的是,現在德國潛艇建造重心已轉移到XXI型潛艇上來了,老型號留著也是累贅,索性不如出清給日本人。

  幾句話一說,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不少人喜形於色……

  第051章 野望(9)

  霍夫曼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做好事,動機完全是利益使然。

  亞速爾基地的存在和地中海控制權完全軸心化,再加上水面艦艇部隊遠比歷史得力,德國潛艇損失率大幅度降低,需使用的區域也有所減少——地中海現在不必派潛艇,印度洋上幾乎也用不著,因為英美商船都絕跡了。現有破交重點區域除北大西洋英加航線之外,全球只有兩個,一是南美洲、加勒比、南非的南大西洋海域;二是美國西海岸到澳新的南太平洋海域。

  早期的VII型潛艇航程相對較短,用在北大西洋英加航線尚可,在南大西洋就不太實用,於是鄧尼茨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對潛艇部隊規模進行了適當控制,每新增1艘XXI型潛艇就準備退役2艘VII型。當然,以西歐為基地的VII型潛艇無法承擔破交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任務,不等於從其他地方出發就不能,所以需要給VII型、IX型潛艇找更合適的破交場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