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國人出動了多少兵力?」

  「4個陸戰旅,大約一個多師團,但戰鬥主要是6000多人的第一攻擊波打的,後續部隊不過上去受降和追殲逃敵了。」

  身邊隨從都露出駭然之色,唯獨山下奉文點點頭:「如果是德軍為主打的仗,海軍應該沒吹牛,他們戰鬥力確實挺強,這一點我當年在奧地利擔任武官時就知道了。法國戰役結束後我又去過德國一趟,他們在裝甲集群、機械化步兵運用領域獨步世界,只有東條這樣的傻瓜還以為靠步槍、輕機槍和擲彈筒就能打遍全世界。這樣挺好,有得力盟軍部隊配合,後續打起仗來會輕鬆許多。更關鍵的是,還能讓德軍幫我們訓練一下裝甲部隊戰術。」

  現在東條不是首相,只不過一個小小的憲兵司令,山下本就和他互相看不順眼,現在罵起來就更不留情面。

  和他同處一條船上、比歷史提前成立的戰車第4師團師團長名倉刊中將問道:「這次我們去接受那些戰車?」

  「很多,各型號都有,德國產、美國產、英國產、俄國產,哦,還有法國貨。」

  「能讓我們師團先挑麼?」

  「當然可以,目前派遣軍就你們一個戰車師團而已,後續部隊抵達可能還要再過幾個月。」山下奉文想了想道,「不過不能多挑虎式,否則回頭石原君要找我算帳。」

  「虎式有幾輛就可以了,我想要T-34。」

  鈴木宗作理解地點點頭:「因為諾門罕?」

  諾門罕一戰刺激太大,單純從交換比來看日本其實並未吃虧,但關東軍一直當成寶、由安岡正臣中將所率的兩個戰車聯隊被蘇蒙軍的炮兵和坦克部隊全殲的事實卻讓日軍上下痛徹心扉。

  作戰失敗後,大本營成立「諾門罕委員會」,除對失敗原因進行全面研討外,還對作戰部隊的編組、訓練、情報、指揮、通訊、軍兵種的協同配合、政治教育、戰術、供應保障等進行深入探討,對武器特別是坦克、火炮、飛機等重裝備的改進花了大力氣,一方面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對比、研究,另一方面又派人去德國觀摩——由山下奉文帶隊。

  這次留給日軍機甲部隊的影響太深刻,T-26就將所有日軍坦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而T-34更是遠遠壓倒T-26的存在,再加日軍習慣於裝備柴油機,所以名倉刊一上來就選中了T-34。

  「雖然同意你們任選,但我希望第4戰車師團能全面掌握、裝備各國不同型號的戰車。」

  山下奉文這句話使名倉刊愣住了,一時沒轉過彎來……

  第160章 印度攻略(11)

  「你們知道這次聯合艦隊運回來多少坦克麼?」

  「聽說很多,幾百輛總有吧?」

  「1400多輛——這還是分給陸軍的數字,海軍另外拿走了300多輛。」

  「這麼多?」鈴木宗作愣住了,他是掌握武器生產的,十分清楚日本坦克產量有多少,脫口而出道,「這都超過了我們一年產量,德國人該不會拿輕型坦克湊數吧?」

  「沒有,德國人還是很實在的,詳細的型號和數量清單我都看過了,最差的是T-26和38T,略遜於97中型坦克,不過數量不到300輛,其他都相當於97式或更好,更不要說還有T-34、4號和虎式了。」山下奉文不無羨慕地說道,「一千多輛你們就認為多了?這隻相當於德國三周的產量。」

  「三周?」鈴木宗作眼珠子瞪得滾圓,「一年能造2萬輛?」

  山下奉文點點頭:「2萬肯定還不止,估計美國一年可以造3萬以上。」

  派遣軍司令部里所有參謀都嚇傻了,3萬vs1000+,這仗該怎麼打?

  名倉刊馬上痛心疾首地說道:「浪費啊……海軍要坦克幹什麼?」

  「海軍還是要有坦克的,不然海軍指責陸軍那麼多船就更有道理了。」山下奉文嘆了口氣,「這次錫蘭島不就是德國海軍陸戰隊打下來的,陸戰隊雖然掛個陸字,但總歸是海軍啊。」

  名倉刊還是對山下奉文讓他學習掌握多型號坦克的意圖不理解,遲疑地問道:「多型號戰車掌握起來應該比較困難,不利於部隊迅速成軍和戰術養成,恕下官愚鈍,實在不懂長官的用意。」

  「現在國內有幾個戰車師團?裝備多少戰車?這1000多輛戰車投下去,戰車部隊不擴軍行麼?如果到年底再有第二批戰車到來,只怕戰車部隊會翻倍增加。」山下奉文興致勃勃地說,「名倉君,你趕上好時候了啊,我估計今後至少要編10個以上戰車師團,3-4個機甲軍,你認為這意味著什麼?」

  名倉刊的呼吸頓時急促起來,鈴木宗作先笑了:「第4戰車師團掌握好了,今後就是擴軍的頭號種子部隊,那意味著大家都有晉升機會,聯隊長至少能當旅團長,旅團長就是師團長,名倉君這樣的師團長今後至少是軍司令官,運氣好點晉升陸軍大將也近在眼前了。」

  「感謝長官栽培,下官敢不效死?」名倉刊畢恭畢敬地給山下奉文敬禮。

  「這次關東軍其他戰車部隊不肯放,只肯用原來部署在南洋的戰車聯隊和你們新成立的第4戰車師團打頭陣,說明他們眼光和格局還不夠,估計還做著將戰車送到滿洲讓他們先挑的大夢呢,沒想到堀悌吉大將直接就將印度策略來了個底朝天,我們派遣軍反而先拿到戰車和物資,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感謝海軍!」這話一出,現場一片笑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