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想去打這裡。」霍蘭德·史密斯指了指地圖上的吉爾伯特群島,「從位置上看,這是從馬紹爾群島到澳新一線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能占據該處,不但可以構建索羅門群島與澳新的前沿防線,同時還能威脅馬紹爾群島與特魯克錨地。」

  吉爾伯特群島各島都較小,唯獨塔拉瓦較大,形似一隻水鳥,由一連串島礁組成,中間是礁湖,東、南兩邊分別約長33公里和22公里,西邊則是連綿不斷的暗礁,中間有通往礁湖的深水水道,真正陸地部分是塔拉瓦最大的島礁——比托島,但全島也只有3700米長,500米左右寬,總面積1平方公里出頭。該島是日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的防禦核心,構築有唯一的轟炸機機場。

  「日軍對此進行過一定的防禦強化,雖然沒有確切情報,但我認為上面守軍估計在3000-5000之間。」

  進攻塔拉瓦?眾人眼前一亮,迅速熱議起來:顯然,與新不列顛島相比,塔拉瓦沒這麼難打,該島位置和戰略價值也完全稱得上重要,一旦拿下該島,整個吉爾伯特群島都會落入美軍之手。關鍵是,進攻這樣一個小目標正好符合華盛頓「既要取得勝利又不能冒險」的矛盾心理,簡直再完美不過了。

  哈爾西馬上表示贊同:「現在艦隊實力還可以,再加上補充了陸軍兵力,我贊同在這地方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役,完全控制該群島。」

  肯尼測量了一下馬紹爾群島與塔拉瓦之間的距離,發現將近800公里,這意味著戰役打響後基本可以排除馬紹爾方向的空中支援,如果能第一時間就癱瘓日軍機場,塔拉瓦將對航母艦載機完全不設防。

  薩瑟蘭少將認為塔拉瓦有3000-5000守軍的估計應該是可靠的,畢竟這只是一個1平方公里剛出頭的島嶼,再多兵力日軍也擺不下。他唯一的希望是動作要快,現在聯合艦隊主力急著回本土,一來一去至少50天,整個戰役必須控制在50天之內解決。

  尼米茨和麥克阿瑟對著地圖認真研究了一番,然後互相對望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地點點頭。幾個大佬意見高度一致,進攻塔拉瓦的決定立即就得到通過。

  尼米茨給這場戰役取名「電擊」,準備調用太平洋艦隊全部主力和第5兩棲軍2個陸戰師為核心的主力部隊,以獅子搏兔的姿態迅速吃掉該島,哪怕日本航母編隊隨後趕來也只能撲空,萬一日本派遣的還不是主力艦隊,爭取連這支艦隊也一併吃掉。

  考慮到這次戰役是以艦隊和兩棲登陸部隊為主,同時又算是兩大戰區重疊的位置,麥克阿瑟推舉尼米茨擔任戰役最高指揮官,並同意調用他所在戰區一切必要的資源,並承諾會在進攻其間守住紐幾內亞與布干維爾島一線,避免進攻部隊的後顧之憂。

  「既然大家意見高度一致,我們立即形成可靠的作戰方案然後報告華盛頓。」尼米茨說道,「我要送歸來的堀悌吉一個大大的見面禮!」

  第153章 印度攻略(4)

  實際上,美國對英國保衛印度的想法了解得並不清楚,英國其實對保衛印度投入了很大熱情和努力。

  在亨利·梅特蘭·威爾遜上將率從伊朗敗退的第10集團軍殘部退入印度後,英國方面迅速對印度兵力進行了重整,整體分南、東、西北3個集團軍:

  擔任主力、長期部署在印、緬一線的東部集團軍改組為第14集團軍,由歐文中將擔任司令官,轄第15軍(第5、7印度師、第81西非師)、第4軍(第17、20、23、26印度步兵師和第254印度坦克旅)、第33軍(第2英、第36印度步兵師),總兵力超過20萬人;

  第10集團軍與原G該地部隊結合後仍稱第10集團軍,不過該集團軍實力較弱,名義編制一共6個師,其中3個從伊朗戰場敗退的部隊經補充後滿員率仍然不到70%;

  南部主力又稱12集團軍,由設在錫蘭的陸軍司令部統一指揮,原本要與第14集團軍一起編組為第11集團軍群,但日本截斷印度洋對外聯繫後,英國意識到錫蘭地位的重要,將該集團軍單獨設立,除印度南部的第3印度師、第2非洲師外,錫蘭島上的兵力主要包括第19、25印度師、第50坦克旅和第99印度步兵旅。

  總體而言,在印度的英國地面部隊一共包括17個師級番號,8個旅級番號,然後加上皇家空軍駐印部隊、中國駐印軍、美國駐印陸軍航空隊等,總兵力已超過40萬。

  原本英國在印度還駐有東方艦隊,但在第一次錫蘭海戰被南雲指揮機動艦隊蹂躪了一番,後又被堀悌吉在印度洋戰役中打得近乎全軍覆滅,皇家海軍現在除2艘輔助巡洋艦,4艘驅逐艦和10幾艘近海巡邏炮艇或補給船外,幾乎沒什麼實力,只有在孟買、加爾各答、科倫坡、亭可馬里等主要港口還有一些岸防、防空、陸戰部隊,所有歸海軍指揮的人員拼湊起來大概還有1萬多人。

  在這些部隊中,純粹英國部隊差不多12萬,印度部隊25萬(由英國人擔任軍官)。但25萬英印軍的戰鬥力水平不可一概而論,有幾個是純粹錫克人、廓爾咯人組成的部隊,總兵力大約在2萬左右,戰鬥力極強,甚至比純粹英國部隊都強,其餘20多萬印度部隊就不值得一提了,但比緬甸人昂山臨時組建的緬甸獨立軍和暹羅的皇家陸軍,水平依然要高一點。

  駐印部隊的裝備數量也不少,有各類型坦克500多輛,飛機400餘架,但均以老舊型號為主。以坦克為例,大部分是英國本土產的十字軍和瓦倫丁,還有美國早期援助的格蘭特將軍,只有不到100輛是較新式的謝爾曼,新出產的邱吉爾和螢火蟲坦克都與印度軍無緣;飛機大部分也是老型號,戰鬥機基本都是颶風,只有40餘架噴火,還不是最新的噴火14,只是噴火8。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