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赫爾比他更懂中國問題,補充道:「中國話叫『攘外必先安內!』」

  馬歇爾點點頭:「差不多就是這意思。日軍力量的退出又為兩者間的爭鬥創造了條件——原本兩派並不接觸的地方因日軍撤退而變成了雙方互相爭奪的地盤,小摩擦越來越劇烈,共產黨方面通過重慶聯絡員向我們投訴,但這沒什麼用,大規模內戰一觸即發。」

  「他為軍事解決共產黨政權和軍隊找了理由——日本正不遺餘力地扶持共產黨,從步槍到子彈,從坦克到飛機都在賣給他們,他懷疑共產黨已和日本勾結起來。」

  「這是真的?日本人是什麼想法?」羅斯福急了,他清楚地知道,日蘇之間是和平與中立狀態的。

  「這是真的,但並不是全部真相,談共產黨與日本勾結還太早,雙方充其量只是生意,蔣本人也在和日本做生意——他從日本手裡買軍火、買軍隊,買地盤……」

  「等等,我沒聽錯吧?」史汀生錯愕地問道,「買來軍隊和地盤?日本人去當僱傭兵?」

  「買的是中國軍隊,確切地說是中國偽軍,他們本隸屬於南京汪政權,被日本人成建制賣給了蔣。諷刺的是,這些軍隊其實很早以前是蔣政權軍隊的一部分。」赫爾聳聳肩,「他們當初打著『曲線救國』的名義投降了日本人,現在日本人又還給了蔣,哦,可能換了一大筆錢。」

  「這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金上將皺起眉頭,怒了!

  「至於地盤買賣那就更有意思,蔣的將軍們用錢或其他物資賄賂日軍退出他們占領的中國領土。」

  全場頓時愕然,羅斯福哭笑不得:「日本人能答應?」

  「日本陸續退出好幾個省,除交通要道和重大城市外,很多縣城都賣給了蔣政權——我們看到的所謂收復失地其實就是不斷賄賂日軍退出的過程,真正通過戰鬥奪取微乎其微。」赫爾聳聳肩,「有幾個特別『聰明』或『驕傲』的將領付了一半錢不想再履行義務或壓根就不想付錢,日軍讓他們吃到了苦頭,專門展開進攻,通常沒多少中國軍能擋住這種犀利的進攻。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友軍也往往見死不救。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日軍是被中國人逐出的,不如說他們主動撤退——收縮了戰線,提高了軍隊機動能力,增強了反應速度。」

  第148章 城堡餘威(中)

  「這真是奇怪的戰爭,到底誰是中國的敵人,誰是中國的朋友?」

  「中國?總統閣下,您不如問,誰是蔣的敵人和朋友,誰是毛的敵人和朋友,或許再加一個,誰是汪的敵人和朋友?」赫爾兩手一攤,「中國人自己都稀里糊塗,我們又怎麼看得清呢?」

  「結合日本從德國獲得大批陸軍裝備和從中國收縮的情報,我們推測聯合艦隊回本土後馬上就要對印度用兵,快的話應該在9-10月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金上將不想再討論中國這筆糊塗帳,轉而說道,「從南非派出的潛艇觀察到其中一支運輸船隊,試圖攻擊,但日本人防禦很嚴密,不但沒能得手反而還被飛機擊沉了。」

  「能攔住或重創他們麼?」馬歇爾問道。

  「可能性很小,除非日本艦隊主力不和運輸艦隊一起走。」金上將解釋道,「我反對太平洋艦隊現在和聯合艦隊大戰,打贏了不過維持平衡,打輸了怎麼辦?遠東全完蛋了。」

  大家都嘆氣,聯合艦隊一回遠東,給太平洋艦隊的壓力實在太大。

  「大英帝國有保衛印度的決心和勇氣麼?」史汀生問道。

  「決心也有,勇氣也有,唯獨沒有實力。」馬歇爾嘲諷道,「我們成功地向南非轉移了1個軍,英國人卻沒能往印度增加一個士兵,那兒只有中東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和土著軍隊,對了,在緬甸還有一些英國軍隊。」

  羅斯福問道:「他們不會做夢這些軍隊能打贏日本人吧?」

  「您說對了!他們第一不相信日本人會來進攻;第二認為日本軍不足慮,他們在緬甸方向與日本交手過幾次,認為敵人不過如此。」

  「混蛋!」羅斯福怒不可遏地罵出了聲,「什麼叫不過如此?是誰在東南亞和新加坡敗得一敗塗地,逼不得已向日本人投降的?是誰在緬甸被包圍,眼淚汪汪求著中國人派兵支援他們的?是誰一口氣逃進印度的?這還叫不過如此?」

  所有人都搖頭,現在他們開始同情起中國來了:站在蔣的立場上,如果是英國這樣的盟友,他們也懶得去武裝保衛印度。

  史汀生有些奇怪:「他們抽不出兵力麼?英倫三島至少還有300萬軍隊,其中不少打過仗,有作戰經驗!德國現在主力都在東線,不列顛人不肯反攻歐洲大陸也就算了,怎麼連保衛印度都沒熱情?這可是大英帝國皇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啊!」

  「可他們並沒有船。」馬歇爾聳聳肩,「所有增援都必須繞過好望角才能去印度,他們一直希望我們能派兵去支援印度……」

  金上將和史汀生居然異口同聲地說:「這一定是瘋了!」

  「這不行,必須讓他們把兵派過去,哪怕用我們的船。」羅斯福轉念一想後道,「讓英國人把有作戰經驗的官兵給我們,我來武裝他們,送他們去印度和南非參戰,大英帝國不能什麼事也不做就安靜地躲在旁邊看熱鬧——這是世界大戰!」

  「這樣挺好,我看完全可以。」金上將馬上說,「最近我們通過返航貨輪運送了不少離開英倫的熟練工人,總數將近1萬戶,再加把勁到今年入秋就能完成全部運輸任務,運送沒有武器的徒手兵比運送平民更方便——他們容易指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