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論纏鬥能力,Bf-219比拉5和雅克9都好,論速度與BZ戰術,Fw-190A又比紅軍飛機強,紅軍飛行員在戰鬥中經常陷入致命怪圈:當他們試圖用纏鬥來對付Fw-190A時,Bf-219會給他們致命一擊;當他們試圖用俯衝攻擊BF-219時,從高空直接俯衝下來的Fw-190又扮演了黃雀在後的角色。這套理論上可行的策略在單獨執行時能奏效,但在大編隊混戰時根本難以發揮,反而不斷損兵折將。

  更要命的是,Bf-219的航程和滯空時間比紅軍飛機長得多,明明雙方投入戰鬥的戰鬥機數量總體接近,但俄軍因滯空和加油問題,同時出現在空中的數量遠少於對手,再加技不如人,看上去總是被兩倍於己的敵人按著揍。

  第一天空戰紅軍損失將近500架,德軍掉了100多架,第二天空戰紅軍又損失了300多架,德軍丟了40多架,到第三天時,雖然紅空軍第17集團軍還想繼續再戰,但他們手頭剩餘的戰鬥機已不足50架。經過兩天戰鬥,這個擁有將近1000架飛機的空軍集團軍被徹底打殘,剩餘還能作戰的戰鬥機不到30架(其餘均是轟炸機)。

  繼陸軍集團軍之後,空軍集團軍同樣也變成兩天打光。

  第134章 城堡(17)

  不過,空軍第17集團軍的犧牲並非毫無價值,由於連續兩天發生大規模戰鬥機交戰,出於安全起見,第四航空隊停止對坦波夫轟炸,利用這段極為寶貴的時間,布良斯克方面軍不但全數縮回坦波夫,還拼命構築了不少街壘工事。當然空戰的損失結果是隱瞞不住的,很快就報給了莫斯科。

  損失之大連史達林都驚動了,準備親自過問空軍問題,就如同當初他每天過問伊爾-2強擊機的產量一樣,他讓人招來原先分管空軍的副國防人民委員、上個月剛出任空軍總司令的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諾維科夫大將,一見面就劈頭蓋腦地問道:

  「諾維科夫同志,前線損失如此巨大您知道否?」

  「我完全清楚,實際上我反對他們這麼蠻幹,不過您知道的,現在調配空軍集團軍、發布作戰命令的決定權並不在我手裡,空軍司令部只是起協調作用。」對方平靜地說道,但平靜下蘊藏的不滿讓史達林忍不住皺起眉頭。

  「你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德國人那一套,搞空軍獨立建制、獨立指揮?」

  「這……」諾維科夫也有點躊躇,不知道應該怎麼說,後面半句他是贊同的,但一旦前面扣了「學習德國人」的帽子,這話就不能說了,他雖然政治鬥爭經驗不算豐富,但起碼的辨別能力還是有的,只好避重就輕地解釋,「空軍配合方面軍司令員參與作戰理所當然,接受大本營和總參謀部指揮也完全沒問題,關鍵是有關作戰任務應該聽取空軍指戰員的建議,不能盲目亂來,更不能套用陸軍作戰方式到空軍上,列伊捷爾同志對這次空戰的期望就犯了操之過急的毛病。」

  「那您說說,坦波夫空戰到底犯了什麼原則錯誤?」

  「不應該出動大編隊機群與德軍主動空戰,戰鬥機部隊應該以多隊伍、小編隊、大範圍的方式掩護伊爾-2強擊機對地面發動突擊,以空中游擊戰迫使敵人疲於奔命,目標不是敵人的戰鬥機或轟炸機,我們主要進攻目標應該是敵人裝甲部隊。」

  「那為什麼德國人的進攻目標不是我們的裝甲部隊呢?」

  這問題諾維科夫就不好回答了,他總不能明擺著告訴史達林:德國人用不著費心費力攻擊紅軍裝甲部隊,他們光憑裝甲力量足夠掃清紅軍了。

  史達林問了半天沒問出他所需要的東西來,又覺得諾維科夫說得有一定道理,揮揮手示意對方停止就這個話題的爭論,問他如何能改變空軍敵強我弱的局面。

  這一點連諾維科夫也沒招。戰爭初期,紅軍普遍採用的I-16戰鬥機性能落後,被德軍打得落花流水,飛行員成批陣亡或被俘虜;戰爭過了兩年,一線紅軍總算擁有拉5、雅克9這些還算不錯的飛機,但飛行員素質卻大大下降,很多人按德國的標準來衡量距離航校畢業的合格水平都差得老遠——頂多就能把飛機開起來,會對準目標開火,連降落過程都顫顫巍巍讓人很不放心。

  這種素質的飛行員目前占了紅軍飛行員多數。由於工業能力下降與資源限制,為保障產量,這些新飛機採用了很多粗劣配件和木結構替代品,整體無故障時間不超過50小時,但可憐的飛行員們連這50個小時都飛不完——大多數飛行員的飛行生命不超過12小時,第17空軍集團軍的戰鬥力嚴格說起來還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

  東線雙方飛機損失比一直維持在1:7至1:8之間,當初德軍飛機月產量不到蘇聯一半,同時還要分心北非、西歐戰事時都能占據主要優勢,等德國將產量提升到3000架每月(差不多相當於蘇聯月產量)並加大戰鬥機生產比例後,原本在東線神氣活現的伊爾-2強擊機就遭到重創再也恢復不過來了——虎式坦克固然拿伊爾-2沒辦法,但Bf-219卻能輕輕鬆鬆擊落伊爾-2。如果不是空軍第17集團軍飛行員平均水平還可以,裝備又大多數屬新銳戰鬥機,交換比遠不是150:800能打住的。

  但當史達林把諾維科夫的意見轉告總參謀部時,卻遭到嚴重抗議。

  「總書記同志,不是我推卸責任,更不是總參謀部胡亂指揮,集中使用該空軍集團軍力爭奪回制空權的方針是我們一致討論並認可的,歸根到底還在於目前空軍戰鬥力不行,飛行員素質也差一些,所以才有較大損失,但我們能因為損失過大就不打仗了?」朱可夫反駁道,「不管怎麼說,德國轟炸機至少消停了兩天,讓布良斯克方面軍成功撤回了坦波夫並有機會構築防線,如果按諾維科夫同志的意見,我們去打敵人的坦克而不管敵人飛機,敵轟炸機照樣能把我們炸得損失慘重,如果坦波夫都丟了,我留著這個空軍集團軍給誰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