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華西列夫斯基的眼神炯炯發亮:「乾脆就把這批敵人放上來打!在裏海灘頭他們具有優勢,與其勉強應付,不如爽快把這批敵人放到史達林格勒城下,爭取集中5-6倍的力量集中消滅他們。不過,如果這麼做,我們在其他方向就只能採取守勢。」

  該設想朱可夫是贊同的,假如來的真是隆美爾那10萬人和1000輛坦克,他覺得需要集中至少一個方面軍才能予以圍殲,圍殲這部分德軍比圍殲其他戰場德軍有利的一點是,敵軍補給必須通過漫長的裏海一線,一旦有效掐斷,光靠德軍空中力量根本無法支持,而失去後勤補給的德軍重裝備部隊很快就會不堪一擊——這是兩人冥思苦想之後得出的「反向」方案。

  與「反向」方案相對的是「正向」方案,這其實是當初很不成功的天王星行動延續:讓德軍重兵集團把攻擊力量消耗在史達林格勒城下,用人命、街壘工事、城市巷戰逐步削弱德軍進攻力量,支撐到秋季泥濘期到來,然後投入大量預備隊反擊,與反向方案相比,正向方案的力度要大得多,可能要考慮圍殲德軍30-50萬部隊,即3-4個集團軍,紅軍為此需動用的兵力要超過200萬,不但要調集史達林格勒戰區的全部機動力量,還必須抽調莫斯科戰區的全部機動兵力,甚至在最更關鍵的時候,連遠東軍區主力也要抽過來。

  相比較而言,正向方案更中規中矩,整體也在莫斯科保衛戰里演練過一遍,朱可夫相信,即便德軍猜測到正向方案也不可能放棄進攻——史達林格勒是如此重要與顯著,他不認為敵人會害怕損失而予以放棄。雙方拼的就是速度——到底是德軍先攻克史達林格勒還是紅軍重兵集團先包圍德軍進攻部隊。

  在他的設想里,正向方案涉及的場面會非常宏大,除後期需要200萬部隊進行圍殲外,前期他至少要準備150-200萬部隊進行防禦,考慮到陸續損失與增補,整個戰役流程需要400萬以上紅軍才能應付,完全是打一場決戰的態勢,而且是弱勢下的戰略總決戰。

  擔任過基輔軍區司令員的朱可夫和大部分人想法不同,他不認為德軍會通過進攻莫斯科而最終打一場總決戰,理由很簡單,德軍在南線戰區比中央戰區更有優勢:這裡地域廣袤、地勢平坦,有利於裝甲力量發揮最大效能;在德軍完全控制黑海後,軸心可通過海路、鐵路兩條通道維持補給,遠比中央戰區方便;在氣候上,南線比中央熱得早、冷得晚,極端低溫更少,這都是有利於大兵團作戰和補給的要素;在南線戰區作戰還能得到羅馬尼亞、烏克蘭、高加索民族主義者、伊朗、土耳其等配合與協助,同樣非常重要和關鍵。

  如果他是曼施坦因,他更願意在南線打一次總決戰,而不是去啃莫斯科這根硬骨頭。

  對蘇德戰略決戰他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甚至隱隱約約還有些期待。倒不是他認為自己有必勝把握,他反覆盤算過很多次,現在進行戰略決戰,紅軍勝率不會超過20%,但他認為現在這種不痛不癢的維持局面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拖下去會是整個俄羅斯民族的毀滅。

  深處中樞的他遠比一般人能看到更多東西:蘇聯糧食產量掉到了戰前三分之一,石油產量只有40%,其他工業能力綜合計算起來大約也只有三分之一出頭,如果任由德軍高交換比的戰術再推進下去,蘇聯最終的下場只能是窒息。

  他雖然看不到後方民政報告,當知道情況非常不好:新開墾的荒地到秋季前都無法提供糧食,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已拒絕進食,要把糧食留給家中的年輕人;新生嬰兒夭折率據說超過了四分之一,主要就是飢餓導致的營養不良;工廠里充斥著12歲左右的童工,甚至有些只有10歲出頭——這年紀本應該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徵集純粹女兵師他起初是堅決反對的,但抵擋不住已走火入魔的史達林同志,最後只能違心地表示同意!

  為了糧食,史達林同志不但出動布瓊尼的騎兵去中國搶糧、搶牲畜,還與日本進行私下交易,即便這樣,弄到的糧食也是杯水車薪,而且將名聲搞得很臭!朱可夫清楚地知道,這些不擇手段弄來的糧食是絕不會留給後方平民的,他們只有一個用途——軍糧!

  德國有關高交換比戰術的說法現在已不再是推測或虛幻,情報系統傳遞過來的消息顯示,敵人已將這種想法灌輸到每個軍官腦袋裡,並得到了堅決執行。

  就像4月份翻漿期到來那樣,占盡優勢、完全還有餘力可用的德國裝甲集群突然停止進攻、主動脫離接觸,甚至不惜給可憐的高加索方面軍留有喘息餘地。大本營里多數人認為德軍蠢不可及,朱可夫卻感覺脊背發寒:這是德國元首和高級將領具有充分自信和主動優勢的表現,他們不是要占領這裡或那裡,他們是要光明正大地消滅俄羅斯人的有生力量。

  第126章 城堡(9)

  戰略決戰的思路朱可夫雖然沒和華西列夫斯基說破,但能感覺到對方和他的認識態度是一致的:戰爭不能再這樣持續下去了,那會是整個俄羅斯的最終毀滅,他迫不及待地期待一次決戰,打贏了,這場戰爭會贏得期盼已久的轉折點;打輸了,那就徹底玩完,最後結局該怎樣就怎樣,省得無謂掙扎。

  他隱隱約約覺得:對人民來說,如果最終打輸投降也並不是特別難以接受的事實——德國人提出的和平方案固然苛刻,但還沒到實在無法忍受的地步,無非是要求布爾什維克讓出地盤,將中樞控制權交給俄羅斯解放軍,俄羅斯解放軍再壞也是俄羅斯人,他甚至認為黨和史達林同志的地位都可以繼續維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