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德國來說,一種相當有利的局面是終於在技術兵器數量上基本追平了對手。巴巴羅薩開始時,軸心投入進攻的坦克數量大約是4000多輛,而同期蘇聯坦克超過2.3萬輛,集中在西部各軍區的也有1.4萬輛,經過近2年作戰,軸心摧毀、繳獲了4萬餘輛蘇聯坦克,在自身坦克數量超過5000輛(東線)的同時,讓紅軍坦克下降到只有6000輛出頭(遠東和西伯利亞另有1500多輛,中亞與後備訓練還有1000多輛)。

  不過,紅軍手裡實際掌握的坦克依然超過1.3萬輛,但其中有4000多輛坦克被封存了,這是萬般無奈下做出的必然選擇。在丟掉巴庫油田後,油料來源急劇減少,全蘇總體供應量甚至少於沒得到中東油田前的德國,而德國原油產量卻超過了去年同期的蘇聯——蘇德兩國原油產量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換位。

  蘇聯的煤炭資源很不充足,比起德國來遠遠不顧,更沒有煤制油項目,所以儘管採取了加大新油田開採力度、索要更多補給、壓縮其他領域燃油消耗等緊急措施,石油產量缺口在短期內完全無法彌補。

  另外,由於裝甲部隊連續損失,得力裝甲兵後備力量嚴重不足,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多次強烈建議下,史達林被迫下達命令,要求各方面軍封存部隊中的大部分輕型坦克,諸如BT-7\T-26\T-60\T-70等輕型坦克不但完全停產,已生產出來的也被迫減少使用,以便將最寶貴的油料和車組留給卡車、T-34系列坦克和SU系列坦克殲擊車。

  經過這番重組,與軸心對峙的6000多輛坦克當中T-34\T-43占據了80%以上的實力,倒與德國用4號全面替代2號、3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由於蘇聯輕型裝甲車輛普及率很低,因此還留有小部分輕型坦克承擔偵查、警戒、聯絡等職能,但不再投入裝甲戰,以免遭受不必要損失。

  類似情況同樣發生在飛機上,巴巴羅薩開始時,軸心投入進攻的飛機數量大約是3500多架,同期蘇聯飛機超過2萬架,直接與軸心交戰的超過1萬架,經過近2年連續作戰,在軸心動輒1:7以上的高交換比情況下,蘇聯一線比較現代化的飛機還剩餘6000餘架(遠東還有將近2000架,中亞與腹地還有1000多架)。

  由於蘇聯在高等級航空燃料上更依賴英美供應,現在外援斷絕後對航空兵的打擊比對裝甲兵更大。不管如何不情願,面對越來越少的燃油供應,紅軍航空部隊只能用縮小編制、減少飛行小時的辦法來應對,而後一條就更加造成飛行員素質下降。

  有所不同的是,裝甲兵是德國占了絕對優勢,但在空軍領域,義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甚至斯洛伐克都有大量飛行員參與作戰,表現比地面部隊要好,在德國將已淘汰的Bf-109、斯圖卡大量輸出軸心小兄弟後,軸心各軍表現更加活躍,紅軍飛行員受到的壓力也持續加大。

  雖然石油月產量已少於去年同期的德國,好在蘇聯既不必維持龐大的潛艇隊伍,也不需接濟盟友,汽車數量也偏少,因此在整頓裝甲和航空力量後,其單月油耗下降到與產出基本持平的地步,但令朱可夫憂心忡忡的是,現在天氣逐漸轉暖,取暖油需求基本不存在,如果冬天時還不能顯著改善供應條件,只怕有一大堆人會被凍死,但眼下史達林同志似乎也顧不上這麼多。

  「4月份高加索地區一線失守後,經過努力,我們沿著伏爾加河在阿斯特拉罕、史達林格勒一線初步穩住了局勢,但形勢非常危險,裏海已成為敵我共同扼守之處,防禦洞開。」有一句話華西列夫斯基沒說,但所有人都很清楚,幸虧裏海是個封閉海域,如果直接聯通黑海、可以通行軍艦的話,只怕德意艦隊已要展開大規模登陸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飛機和百噸左右的小型軍艦作戰。

  「這一個月來,我們發現三處無線電信號激增的地方。」華西列夫斯基用教鞭指著地圖說道,「一處是斯摩棱斯克方向,這是敵中央集團軍群位置所在地;一處是奧廖爾附近,情報顯示是敵東方集團軍群聚集地,這是本年度組建的新集團軍群,定位為東線戰略預備隊,裡面擁有大量叛軍;第三處是沃羅涅日附近,情報顯示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在那裡,其餘情況不詳。但南翼,特別是史達林格勒以南一線反而比較平靜,平靜得有些不太正常。」

  「總參謀部對敵軍可能的進攻方向有4個判斷,第一,從勒熱夫-維亞濟馬一線出擊,重新建立突出部,我認為,可能性比較小;第二,從奧廖爾一線出擊,迂迴圖拉方向,從南線包圍莫斯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機率不小;第三,從沃羅涅日出發向縱深進攻,試圖圍殲我布良斯克方面軍,這種可能性較大,但不是主攻方向;第四,憑藉優勢兵力,利用四面合圍的辦法奪取史達林格勒。」

  「四面合圍?」眾人面面相覷。

  第124章 城堡(7)

  「對,四面合圍。」華西列夫斯基用教鞭點著地圖道,「北面包抄部隊是霍特的坦克集群,南路是克萊斯特的包抄集群,中路也就是西面是曼施坦因的步兵集團主力——第六集團軍,至於東面……不知道各位注意到隆美爾的裝甲部隊沒有?」

  華西列夫斯基拖長了語調,用十分清晰而又堅定的聲音說道:「雖然英國人對他們在北非是如何失敗一直諱莫如深,甚至吹牛當時有50萬德意軍隊在埃及北部登陸,形成了蒙哥馬利所部全面包抄,但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及美國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當初在埃及馬特魯附近登陸的德國部隊不超過10萬人……整個登陸過程說出來大膽之極,讓人嘆為觀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