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盟軍不但航母數量和性能落於下風,戰列艦實力同樣不足,依靠這配置與德意海軍單獨較量都沒必勝把握,與包括聯合艦隊在內的三國聯軍交手顯然更打不過。而美國占優勢的護航航母雖可擔負日常航線保護任務,卻無法用於艦隊作戰。

  羅斯福反覆考慮了半天,最後試探性地問道:「需要將太平洋艦隊主力抽調回來麼?」

  這個提議不僅尼米茲,連金上將、李海和馬歇爾都搖頭表示反對:太平洋艦隊實力目前不算太強,只有2艘艦隊航母,抽調兵力回大西洋固然可以增加東海岸與歐洲方向的實力,但西海岸和太平洋就徹底沒法看了。除進攻南非外,聯合艦隊最大可能就是回遠東,太平洋艦隊一對一現在不是日本海軍對手,如果再抽走,那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外,所有西太平洋島嶼恐怕都要落入日本之手,甚至連中途島都可能保不住——等於美國海軍一下子縮到珍珠港,那美國在西太平洋上被徹底孤立了,同樣難以在政治上交代。

  「海軍的建議是,不管敵人是否真進攻南非,我們都不抽調太平洋兵力。」金上將誠懇地說,「巴拿馬運河癱瘓後,從澳大利亞出發到東海岸最快需要45-50天,投入作戰需2個月,這已打破了戰前我們最悲觀的預計,穩妥的辦法是在太平洋採取守勢,部分島嶼如果沒法固守可以重新讓給日本人,但必須讓敵人付出代價,重點是保住澳、新!」

  馬歇爾跟了一句:「這也是我考慮同意讓澳、新部隊先從肯亞撤退的原因之一。」

  「可真回遠東的話,該地區面臨的壓力就太大了,我們有充分證據表明,日本從德國拿到了巨額軍事物資和裝備。」多諾萬小心翼翼地插了一句。

  金上將不以為然:「巨額?有多少?總不會比我們給英國人的數量多,現在每個月光成品油的供應量就100多萬噸,其他物資裝備不計其數。」

  「沒這麼多,但意義截然不同。」多諾萬生怕眾人掉以輕心,連忙道,「日本工業能力很差,德國提供的物資對日本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我們對英國提供物資的意義。日本鋼鐵產量一年只有200-300萬噸,德國拿出50萬噸來就相當於日本憑空多出一個季度的產量,對擁有上千萬噸鋼鐵產量的德國或英國而言,50萬噸卻只是個小數字。鋼鐵是一方面,更不容忽視的是裝備,有情報表明日本得到了大量坦克和飛機,數目不清,但應該是以千為單位。飛機姑且不論,德國提供的坦克性能全部強於日本,真以千為單位,差不多相當於日本國內半年以上的產量。」

  「日本才只有這麼點坦克產量?」

  「這數字是情報分析員分析的,我認為基本可信。雖然目前無法滲透到日本的生產企業實地調查,但從日本的鋼鐵產量,從其維持龐大的海軍噸位來推斷,我們認為基本不會超過200輛/月。在2年前停止對日本輸送廢鋼鐵後,依據常理推斷,其鋼鐵產量只會下降不會上升。這數字在義大利身上也得到過驗證,義大利鋼鐵產量略多於日本,同樣有龐大的海軍需要維護和建設,因此坦克產量很低,靠著德國人輸血才勉強有點起色。唯一令人意外的是俄國,他們鋼鐵產量低於德國,但能產出比德國數量更多且性能不算太落後的坦克來。可惜自從西線、南線租借物資輸送通道被迫關閉後,俄國缺乏可用的裝甲鋼,坦克防禦性能下降得非常厲害。」

  羅斯福扭過頭去看尼米茲,後者一直指揮著遠東戰事,顯然更有發言權。

  尼米茲考慮一下後說道:「如果太平洋艦隊不撤走,依託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靠近澳新一線的島嶼有很大機率是可以守住的——我指的是紐幾內亞島和萊城一線,但索羅門群島問題很大,其中的布干維爾島、蒙達島因為尚未建立完整的防禦體系,比瓜島更難堅守。」

  「短期內我建議只定一個低目標,即堅守住紐幾內亞一線,索羅門群島必要時予以放棄。」尼米茲很謹慎地說,「越靠近澳新,我們愈加能依託陸基航空力量的支援,有制空權才有制海權,然後才能堅守島嶼。我們在前次奪島時付出了重大代價,反過來日本要重新將這些島嶼奪回去也必須付出重大代價。我已決定近期趕赴澳大利亞指揮,一定要為合眾國保住這至關重要的前線。」

  羅斯福點點頭,顯然被說服了,自言自語地說道:「希望日本艦隊真的是回遠東而不是繼續在南非給我們搗亂……」

  眾人無奈地看看,沉重地點頭附和——把希望寄托在敵人的某些行動上,這真是莫大的恥辱和諷刺!

  剛才多諾萬說起對俄援助通道,羅斯福又大皺眉頭,問道:「他們的糧食危機解決了麼?」

  這事情是赫爾負責協調的,他嘆了口氣:「只能說暫時緩解一下,離根本性解決還很早。英國從印度接濟了史達林10萬噸糧食,走的是阿富汗通道,不過中亞地區那糟糕的運輸條件讓這批物資運得很不順利;我們通過海運給了史達林5萬噸左右,不是我們不想多給,實在是運力限制;然後我們通過秘密渠道知道史達林和日本人做了筆秘密交易,從滿洲拿到了一批糧食,數量不詳——但卻是運輸速度最快的一批糧食。」

  一聽「秘密交易」,眾人臉上神情各異:日蘇現在互為中立國,法理上說進行交易完全說得通,但在軸心與盟軍截然對立的情況下,這種交易總透著一股濃郁的陰謀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