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的部隊留下來斷後,掩護你們這群膽小鬼逃跑。」喬治·巴頓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火衝天地說道,「趁我還沒改變主意,你們趕緊給我滾!」

  「喬治,你不能留下,你是總統點名要撤退的人,這次作戰經驗很重要,合眾國的裝甲部隊不能沒有你。」艾森豪苦笑道,「還是我留下吧,反正總要有人承擔責任。」

  「不行,戰區總司令不能當俘虜!」幾個美國師長發飆了,對英國人一頓亂噴,「他媽的,你們這群狗娘養的,老子不遠萬里從美國趕來救援,你們就這麼報答我們?」

  「要不我留下吧。」海軍少將休伊特慘然一笑,「反正軍艦早就打光了。」

  「不行,你是海軍,不能代表陸軍投降。」一圈人異口同聲地表示反對。

  「聽我說一句……」一直沒開口的拉姆斯登說話了,「我可以留下率領部隊投降,但我有個條件!」

  「你說說看。」

  「讓澳新部隊第一批撤退,英國部隊最後一批撤退。」

  「為什麼?」所有人全愣了。

  「澳、新兩師是蒙哥馬利將軍用生命換來的,我答應過他,要關照好這兩支部隊,至於大英帝國……」拉姆斯登苦笑道,「無論肯亞還是坦噶尼喀都是大不列顛殖民地,守土重任我們責無旁貸……」

  這麼一說,眾人全都沉默了。

  澳新部隊說不出話來,英國人自己垂頭喪氣,美國人同樣無話可說。幾個美國將軍雖然不滿第二批撤退,但在眾目睽睽之下,誰也不好意思說不同意見。

  「暫且這麼定吧。」艾森豪掃視了周圍一圈,「今天部署全面撤退,澳新部隊第一批,只運人!動作一定要快!阻擊部隊要咬牙頂住。」

  眾人應諾一聲後,紛紛拖著沉重的步伐離開會議室。艾森豪並不知道,撤退還不是最艱難的選擇,國內輿論風向才是最難堪的——全是由「歐洲之聲」引起的熱切關註:

  「各位美國聽眾,深夜好!我們繼續報導非洲戰事。

  日前,英勇的德國海軍陸戰隊在三蘭港登陸,成功抄襲非洲英美部隊側翼,大約尚有6餘萬英美盟軍被困於肯亞奈洛比附近,外無援軍、內無補給,只有一條航程長達4000公里、很不可靠的空中補給線,不但要面臨惡劣的天氣襲擾,而且全程面臨我航空兵攻擊。

  經連日激戰,我軍摧毀奈洛比外圍兩道防線,現敵軍軍心動搖、倉皇失措,大批官兵投降。我軍繳獲大量物資和武器裝備,包括坦克……機槍……火炮……我們在俘虜中再次發現大量德國、義大利後裔美軍官兵,很多人都是受了欺騙、脅迫而走上戰場的。

  有一個小伙子傷心地告訴我們,他父親被美國政府毫無理由地拘留在監獄裡,僅僅因為他是德國移民,為解救父親並證明自己的忠誠,他被迫前來當兵賣命,不幸現在又被俘虜。

  我們再次大聲疾呼,歐洲大陸後裔、非洲後裔、印第安後裔的美國民眾不要再給無恥政客和猶太金融寡頭賣命了!這場戰爭與你們無關!堅決拒繳稅收!堅決拒服兵役!如您已在軍隊中或即將給他們賣命,為保住生命,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在戰場上碰到我軍立即投降,我們保證給予良好待遇;

  2、學習常用的德語或義大利語,萬一被我軍俘虜,掌握德語、義大利語可獲優待;

  3、如果暫時學不會,就請您在身上留好紙條或保留我們散發的傳單——『我父親\母親\祖父\祖母是德國人\義大利人,請看在他們的份上寬恕我的罪行』,我們將予以寬大處理……

  所有擁有德國、義大利血統的被俘官兵,有優先權回歸本國國籍,只要簽署申請文書、宣誓效忠便立即脫離俘虜身份,能在兩國自由定居;如不願意申請回歸,只要簽署不願意繼續與兩國為敵的文書,戰後首批遣返……」

  第112章 輿論攻勢(2)

  凱特爾問霍夫曼:「英美官兵真的只要拿傳單投降就寬大處理?」

  「當然。」

  「裡面一定會有很多假冒分子。」

  「假也無所謂。」霍夫曼大笑道,「當一名士兵留有敵軍傳單用於保命時,你還能指望他奮戰到底?這些話與其說給非洲敵人聽,不如說是給依然留在美國本土的人聽!他們在本土還囤積了幾百萬兵力呢,各族裔都有,你猜猜,羅斯福能放心派誰去打仗?」

  凱特爾先是一愣,隨即便笑了起來,他沒問敵人「如法炮製我們怎麼辦?」這種傻問題,別說心高氣傲、屢戰屢勝的德國官兵不會有這種想法,等非洲戰役結束後,德美陸軍就要脫離接觸,根本就找不到能讓人投降的對象。

  無論霍夫曼還是戈培爾都沒想到,他們設立的「歐洲之聲」給美國的衝擊居然有如此之大:

  在公開報導柏林轟炸和非洲戰事後,收聽「歐洲之聲」的美國民眾人數直線上漲,特別是深夜12點的時間檔,凡有親屬參軍特別是在第八航空隊或非洲服役的家庭,心都是揪緊的。

  主流媒體中,《時代周刊》公開報導了前方戰事和非洲美軍的悲慘處境,雖然口號依然是號召堅持到底、奮勇還擊,但底氣已然不足,電台隨後跟進,主持人提出用掛黃絲帶的傳統方式為前線祈禱,結果第二天各大城市的大樹上都掛滿了期盼親人平安歸來的黃絲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