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1942年9月霍夫曼決定加速超級炸彈項目並撥款5億馬克以來,整個項目以「蘇爾」(北歐神話中的太陽女神)為代稱加速運轉,他前後陸續發布了4條最高指示,雖然每條都假託「美國情報」,但對項目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海森堡教授有關幾噸、甚至幾十噸放射性元素才能打造一枚炸彈的理論數值是錯誤的,必須重新計算;

  第二,肯定了低濃度的核原料充當能源,高濃度的核原料充當炸彈的想法——讓能源派與炸彈派都有台階下;

  第三,炸彈需要的元素有兩種,一種是鈾,一種是94號元素(鈽)——肯定了「鈾路線」與「鈽路線」兩條道路都有合理性;

  第四,不管炸彈需要多少原料,先提取一些高濃度原料用於實驗,積累經驗,途徑是離心機氣體擴散法。

  「尊敬的元首……」雖然海森堡最初的計算數字經過再計算後被認為是錯誤且進行了修正,但一干學者包括意見最大的博特教授並不認為他的能力存在問題,這是學術研究中的正常現象,海森堡本人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修正——雖然在霍夫曼看來離正確數字還差得很遠。

  他站起來進行主題發言,因為對象不全是專家,因此比較通俗易懂:「我們研究了情報人員從美國人那裡弄來的草圖,雖然不明白具體結構和設計意義,但原理是能推測出來一些的……現在,兩座反應堆的運作都很良好。」

  霍夫曼不動聲色地點點頭,他知道這句話後面的隱情:海森堡認為維持鏈式反應最好的減速劑是重水,並設計了「鈾-重水反應堆」;而德國首席實驗物理學家博特認為最好的減速劑是石墨,並針鋒相對地設計了「鈾-石墨反應堆」。兩人之間既有理論派與實驗派的對立,又有科研方向的不同。

  施佩爾對此很頭疼,以他孱弱的物理水平根本聽不懂其中區別,論名氣海森堡更響亮一點,論工作博特更早開展一些,直到霍夫曼拍板:撥款5億,兩種都搞。

  博特關於石墨的實驗實際上已搞過很多次,此前一次也沒成功,海森堡自己也搞過,同樣沒成,但隨後實驗重水卻成了——所以他認為石墨不行,只有重水才是正確道路。

  好在霍夫曼知道其中緣由:德國科學家用的材料因幾個猶太裔工程師使壞摻假以至於總得不出理論數字,然後這幫老實的科學家從沒懷疑石墨有問題,總以為思路不對,霍夫曼介入後,困難一下子就排除了,這個結果讓他提供的「美國情報」一下子在蘇爾項目中有了很高可信度,也讓「最高指示」能取信於民。

  即便霍夫曼憑記憶手繪的原子彈草圖很潦草,也說不清楚其中所以然,更說不清楚這到底是正式圖紙還是美國核物理學家隨手畫的草圖,這批學者還是認認真真研讀了「美國情報」——實際上美國自己壓根還沒草圖,完全是霍夫曼按中學物理課本想出來的。

  海森堡同樣不知道為維持他關注的重水反應堆,元首花費了多少力氣:蘭克突擊隊完成摧毀超級機密的任務後,全部潛入挪威保衛重水工廠,駐紮在挪威的部隊抽出1個師進行要害守衛,耶順內克特意在該方向部署150架戰鬥機並建造防空塔。英國特工幾乎每隔2個月前來破壞一次,10月,12月,2月,4月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發生,但經布蘭登堡部隊的努力,滲透進來的特工和挪威抵抗組織次次被消滅,成不了氣候。而英美空襲也遭到挫敗,除探明這是德軍重點防禦區域外,沒有一顆炸彈落在重水工廠上。

  霍夫曼有自己的考慮,他知道挪威也好、本土也罷,一直有盟軍間諜在死死盯著重水工廠,因此乾脆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用海森堡的重水堆在明處吸引火力,讓博特的石墨堆在暗處慢慢發展。

  不過有一點很遺憾,由於德國各理論學派和科學家之間相互扯後腿,以至於本來比美國早1年多弄出實驗性反應堆的德國在標準石墨反應堆進度上反而比美國人慢了3個月——去年年底費米就在芝加哥完成了石墨堆啟動,而博特的石墨堆直到4月初才成功。

  「我現在很想知道,您最終計算出來的炸彈臨界質量是多少?」

  「樂觀估計在200千克,保守估計在600-800千克……」

  「你們都這樣認為?」霍夫曼轉過頭問其他學者,大部分人點頭附和,只有寥寥無幾的人露出略有所思的表情,但明確表示反對或有不同意見的一個也沒有。

  權威主義害死人啊,霍夫曼忍不住皺起眉頭在心裡嘆息一聲,海森堡新算出來的數字雖然比當初幾噸乃至幾十噸的數字下降了兩個數量級,但依然大大超過必要的限度——這東西有20-30公斤基本就夠了,但他沒法說出來,他又不是研究核能物理的專家,既看不懂,也不會造,更沒法在理論上說服別人。

  「這麼說起來,倘若用核元素製造炸彈並依靠飛機進行投擲是可能的?」

  海森堡面有難色,但還是勉強表示:「應該可以,哪怕按照上限,製造出來的炸彈應該也在5噸以內,可用於實戰——不過,我想現在暫時沒人造得出來,不管是我們還是美國人。」

  看霍夫曼沉默不語,海森堡依然沒察覺到問題,反而興高采烈地說:「經過幾個月努力,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提煉了5克鈾-235,豐度超過80%,證明離心機氣體擴散提煉手法是可行的。好消息是,那地方如果開足馬力,一個月能生產100克甚至更多的鈾-235,壞消息是,為提煉這100克鈾-235,我們會損失足夠5個柏林所需的電力,施佩爾部長表示沒這麼多電力可供揮霍,目前最快只能按每個月3-5克的速度生產。這足夠研究,但距離製造一枚炸彈還遠遠不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