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蘇聯西部的鐵路網遠不如歐洲密集,但這仍是一項浩大工程,特別是蘇聯鐵路水平很低,依然處於一戰水平:絕大部分鐵路(除哈爾科夫到莫斯科)都建築在鬆軟的沙土路基上,而且枕木也是較為鬆軟的松木,鐵軌載重量也不如德國:德國標準鐵路鋼軌每米重49公斤,蘇聯只有38公斤;德國每公里軌枕密度1600根,蘇聯只有1440根;德國人固定鐵軌用螺絲加墊圈,蘇聯人直接用長釘。而蘇聯的鐵路橋承重能力也很低,須重新加固才能運輸坦克和其他重型裝備,至於鐵路調度設備基本上都是一戰時期的老古董,電動道岔更是非常罕見。

  帝國運輸部長兼鐵路總幹事長多普穆勒曾做過專題匯報:理論上說,由於俄國軌距更寬,同等線路長度下運載能力應該更強,但實際上由於俄國落後的管理水平、設備以及基礎建設,運載能力不到德國三分之一,而紅軍敗退前的破壞與德軍快速推進又加劇了鐵路網面臨的壓力,使運輸能力下降到只有四分之一——颱風戰役失敗與物資運送與保障不無關係。

  歷史上德國限於能力與物資供應,只對蘇聯鐵路網進行了小修小補,但霍夫曼綜合權衡以後,決定利用波蘭、猶太人與俄國戰俘的勞動力進行系統性修復:不但調整軌距,同時還儘可能按奧托計劃中的德國標準進行改造升級。除國內的企業外,比利時的鋼軌與鐵路設備製造能力在歐洲是非常拔尖的,因此包攬了很大部分訂單,法國也分了一部分。改造經費先由德國墊付,屆時由各東方國家以糧食、資源和其他物資予以償付。施佩爾雄心勃勃地立下計劃,準備在1943年至少完成3000公里的改造工作。

  得益於整體戰局的順利和針對「叛國集團」的提前整肅,目前霍夫曼的威望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因總動員而帶來的不適也被民眾選擇性地忽略而專注於當前一個接一個的勝利,這種溢出效應深刻影響了義大利政局。歷史上已搖搖欲墜的墨索里尼政權現在穩如泰山,在奪回利比亞,拿下衣索比亞、合併部分蘇丹後,特別是在順利控制地中海局勢後,義大利人原本虛幻的「羅馬帝國」迷夢看上去很有些貨真價實的意思,而大量德國工業和技術的轉移又使墨索里尼博得了大資產階級的歡心。義大利投入大戰的準備本來極不充分,但經過軸心一體政策的大力強化,居然開始像模像樣起來,這不由得讓人啼笑皆非。

  「元首。」達爾格斯的電話打斷了霍夫曼的思緒,「如果您還未休息的話,施佩爾部長希望能和您匯報一下工作。」

  「當然可以。」

  「軍備生產有幾個領域出現了一些變故,需要進行調整。」施佩爾忽然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元首,我得向您道歉,有些生產並未達到當初的設想與期望。」

  「比如說?」

  「比如說坦克生產。」施佩爾掏出報告解釋道,「3月份是有史以來坦克生產的最高點,但即便在這個月,4號坦克產量也只達到了1394輛,虎式坦克產量是204輛,離您要求的1500輛與250輛還有一些距離。」

  「差不多達到了預想的90%或80%以上,這也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霍夫曼知道歷史上4號坦克最高月產量不過600多輛(包括以4號為底盤的各類變形車),虎式坦克只有堪堪100出頭(本位面虎式坦克生產難度低於歷史),現有生產水平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一倍有餘,不過現在徹底沒了三號坦克(包括變形車)的生產。

  「因部分生產線準備轉產豹式坦克,從4月份開始該數字將開始下降,我始終牢記您的要求:希望能達到4號1500輛、豹式750輛、虎式250輛的生產規模,但今年我們無望達到該目標。」

  「豹式預期產能如何?」

  「得益於很多零件與虎式通用,豹式轉產3個月後月產量將達到100輛,3-6個月是150輛,到本年年底可達到250輛以上的月產量,這是一條生產線的產量,這樣我們就只剩下2條4號生產線,同期4號坦克生產量會下降到1000輛左右,虎式基本保持不變。今後每條生產線的轉產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霍夫曼忍不住皺了一下眉頭:這水平比起歷史來當然是好了許多,但與期望比較依然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義大利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只能出產突擊炮的事實造成德國必須承擔供應全部坦克的重任。

  「您預計2500輛的水平何時可以達到?」

  「可能要到1944年年底。」有過一次經驗之後,這次施佩爾不敢打包票了,說了一個他認為相對穩妥的時間。

  「假設現在停掉所有4號生產,到年底會是什麼情況?」

  「豹式有望實現750輛,虎式接近250輛。」

  霍夫曼沉思片刻後點頭道:「我明白了,請您按下列計劃調整:4月份4號坦克確保實現1500輛,然後保持高水平生產3-4個月,推遲轉產豹式——到7月份再來討論這件事。」

  「這會不會對戰鬥力造成不良影響?聽說英、美、蘇三國都在開發新坦克。」

  「他們重點是針對虎式,但在1944年之前,他們拿不出可與虎式相抗衡的新坦克,這對我們很有利,我們要做的是儘快提升裝甲部隊規模——尤其是燃料問題已不再成為一個致命制約的情況下。」說到這裡,霍夫曼乾脆拿出紙筆推算起來,「去年9月份之前我們一共保有不到500輛四號坦克,9月到今年3月又生產了6500輛左右,累計規模大約是7000輛,這幾個月作戰累計損失近1000輛,撥付給海軍陸戰隊400輛,再加上給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義大利、日本的坦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