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主席,德國人真會給我們柴油?」等俘虜押走後,科諾諾夫不敢相信地問道。

  「我昨天見過元首了,他親口對我許諾的,他至少比史達林有信譽得多,不會騙我們,也沒必要為這件事騙我們。」

  「如果有柴油的話,春耕就有希望了。」

  「應該說,我們的事業大有希望。」弗拉索夫拍拍科諾諾夫的肩膀,「好好干,說不定將來你有機會當個開國元帥——布爾什維克不也是這麼幹的麼?」

  弗拉索夫並未吹牛:經過一個冬天的淬鍊與編組,俄羅斯解放軍的總兵力已擴充到一個集團軍、12個步兵師(德國標準的大師),除裝甲力量只有一些輕型坦克外,其餘裝備都不差,全套標準蘇式裝備,由於德軍將大量繳獲的122mm和152mm口徑火炮全部劃給俄羅斯解放軍使用,再加後勤補給相對比較充裕,火力密度和彈藥投放水平遠遠超過了一般紅軍部隊,將蘇軍傳統的大炮兵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俄羅斯解放軍都由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士兵和軍官組成,在訓練水平、實戰能力上遠遠強過那些匆匆忙忙組建起來的紅軍新部隊。

  這次春醒戰役除俄羅斯解放軍沖在前面打頭陣外,白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都派出部隊參與進攻,表現極為活躍,用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韋勒中將的話來說:「他們幾乎是嗷嗷直叫著撲向史達林的軍隊,作戰之英勇、意志之堅定遠遠超過我的想像!如果史達林還有800萬這樣的部隊,我們這輩子都打不贏戰爭。」

  「元首,您真要向這些東方國家和新俄羅斯提供柴油?」施佩爾也在問霍夫曼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呢?你以為我在開玩笑?」

  「不是,因為數量有點多,我覺得……」

  就在3月份,在霍夫曼的要求之下,德軍組織的油料(主要是柴油)運到了東線,總數高達50萬噸。放在歐美這數字看上去很一般,放在蘇聯也就是200萬噸原油提煉出來的產品,但對缺少石油特別是缺少天然原油的德國來說,這筆柴油是相當重要的戰略物資,一條U艇單次作戰消耗的柴油基本在200-250噸左右,50萬噸柴油足夠鄧尼茨的U艇和補給船全體出動,執行三個月的作戰任務。

  所有人起初以為元首往東線調集這50萬噸柴油另有用意,沒想到居然要提供給東方國家的春耕使用,這讓很多人坐不住了,圍繞50萬噸柴油,各方進行了激烈爭奪。

  第017章 高加索(11)

  海軍當然不必說,這50萬噸柴油鄧尼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雖然沒出聲,但雷德爾找施佩爾提過好幾次——不僅U艇要柴油,S艇和部分運輸船都用得到柴油,數量越多越好。

  海軍也就算了,霍夫曼沒想到居然陸軍也腆著臉來要求增加柴油供應,理由聽上去很充分:第一,T-34和突擊者是標準柴油車,一個月下來也有幾百輛產能,需要更多柴油;第二,大功率的車載柴油機德國一直有技術儲備,武器局想在新的坦克和卡車上安裝柴油機,坦克還可緩一下,卡車用柴油機優勢很大。

  然後是波蘭總督弗蘭克希望多提供一些柴油,理由聽上去非常充分:元首既然捨得給東方國家提供柴油,為什麼不多給波蘭總督區分發一點,好歹那裡有很多利用戰俘建設的集體農場,將柴油投資這裡收益更多。

  陸軍的要求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駁回了,他除了同意他們仿造T-34上的發動機外,不建議在坦克上安裝柴油發動機,雖然後世柴油發動機才是主流,問題是一款優秀的柴油發動機並不容易成形——技術專家們忽悠不了霍夫曼,德國現在不缺700馬力以下的坦克汽油機,但700馬力以上、可靠的坦克柴油機現在全世界都沒這個技術力量。

  德國自己的邁巴赫HL 234汽油發動機也才剛剛造出樣品,功率雖然勉強達到850馬力,但離成熟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霍夫曼不認為在柴油發動機上費腦筋能取得比HL 234更大的成績。卡車柴油機倒是可以用一點,但出於簡化部隊補給的因素,他不想在東線大規模採用,或許可以在南線小規模使用——因為那裡缺少可靠的鐵路線,對卡車的運載能力要求更高。

  波蘭總督區的要求雖然霍夫曼還未答覆,但該請示永遠不可能得到批示了,因為鮑曼已咬上了弗蘭克,指責他在波蘭一手遮天、貪污腐敗,霍夫曼已在逮捕令上簽了字,全德意志勞動力調配全權總代表弗里茨·紹克爾將接替弗蘭克的位置,等待後者很可能是斷頭台。

  該指控當然是真實的,但並不是弗蘭克落馬的根本原因,弗蘭克在兩件事上觸怒了元首才會有此下場:第一,他把控著波蘭總督區的有關經濟產業與勞動力資源,不讓施佩爾和米爾希插手,明里暗裡抵制著軍備部的總體戰;第二,在對待猶太人問題上,弗蘭克不贊同元首的「新方針」,屢屢私下牴觸,繼續找藉口殺戮波蘭的猶太人。在施佩爾看來,猶太人問題到底如何處理無關緊要,但敢對元首的方針陽奉陰違,結局普遍不會好,元首現在殺起人來可不手軟——長刀之夜與叛國集團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

  施佩爾不知道內幕比他想像得還要複雜,霍夫曼要動弗蘭克除上述兩條理由外,還在於歷史上弗蘭克在戰後的表現:為給自己脫罪,胡亂攀咬希特勒有猶太血統並將所有罪狀都甩給死人——這讓霍夫曼很不齒他的為人。紹克爾能得到這個位置是多方角力的結果,一方面是紹克爾的位置與米爾希的托特組織存在衝突的,兩人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給紹克爾換個位置有助於減少摩擦;另一方面紹克爾是鮑曼的人,在任命上得到了後者力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