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謹慎的庫梅茨要求編隊再次進行檢查,在確認一切無誤後,他依照計劃約定,向柏林發去了電報:「編隊已抵達指定位置,一切正常,請指示。」

  收到電報後的雷德爾屏住呼吸,冷靜地思考了3分鐘,做出了最後決斷:「按照C1號預案,行動!」

  2月10日零點17分,收到回電的庫梅茨向包括希佩爾號、呂佐夫號各艦下達指令:轉向西南,航向215度,航速18節,注意反潛。

  第041章 海嘯(2)

  霍夫曼是在清晨9點,8個小時之後才收到的消息,倒不是雷德爾有意怠慢他,而是海軍司令部事先已獲得了授權——一旦齊柏林號航母報告準備就緒且天氣許可的話,海嘯行動隨時可以展開。

  現在霍夫曼的案頭就擺著厚厚一疊文檔,裡面全都是海軍參謀部搗鼓出來的有關海嘯計劃行動細節與可採取的應對策略,這些方案彼此間是南轅北轍的——假設現在英國間諜大模大樣地拿去了這本文檔也沒用,因為根本沒辦法採取精確的針對性應變措施。海軍司令部的行動計劃當然不會採用英國人口中的西線、中線、東線、北海線的分類法,而是根據單獨破交、聯合破交、綜合會戰、行動取消的主要特點概括為A、B、C、D四大類方案,方案下面再根據操作指南不同細分為1、2……號預案,最多的綜合會戰類預案編號排到了14號,最少的D類作戰也有5號。所有的行動方案將德國軍事系統慣有的精細、複雜、全面與邏輯化貫徹到了極點。

  為最大程度保密且避免干擾前線指揮官的判斷,所有行動方案都只掌握在少數參謀軍官手中,開船前才匆匆忙忙派專人護送上艦,提爾匹茨號之所以非要去碼頭補給停靠一下,為的就是接受最新的作戰方案。除方案外,電報密碼錶與處理方式也換成了全新系統。由於隨同旗艦「齊柏林伯爵號」一起出發,日本顧問組也看到了全套方案,享受德國海軍中將的待遇和指揮權限的小澤治三郎當場就瞪大眼睛問「海嘯行動」前線指揮官馬沙爾上將:「德國海軍就是這樣指揮打仗的?」

  馬沙爾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皮:「以前不是,但現在越來越這樣了。」

  「這和誰學的?和陸軍麼?」

  德國陸軍世界第一,德國海軍頂了天是世界第五,所以承認和陸軍學也沒什麼丟人,馬沙爾痛痛快快承認了,他解釋道:「這次在北非登陸,隆美爾元帥事先制定了17套方案,將方方面面的細節要素都考慮進去了,最後執行起來絲毫不差。元首非常欣賞,最高統帥部就建議我們學習,然後……」

  小澤苦笑著搖搖頭:「就算是學習陸軍的成功經驗,隆美爾元帥一共才17套方案,你們有36套,這樣做真不會出問題麼?」

  「這……」馬沙爾無言以對,反過頭來問小澤,「那日本海軍怎麼指揮呢?」

  「我們一般會初步形成1-3套主要方案,然後全面細化,最後深刻執行。」

  「遇到計劃以外的情況呢?」

  「由前線長官臨時決定。」小澤想了想之後又不好意思地說道,「其實是由參謀提出建議,然後由長官考慮是否執行、如何執行,一般說來,參謀們意見一致的話,長官不會反對。」

  其實有一點小澤沒明說,日本海軍中擔任主官的大部分艦隊司令官都依賴參謀制定作戰計劃,像小澤這樣能不靠參謀就自行制定作戰方案的人不說絕無僅有也是鳳毛麟角。

  這下輪到馬沙爾大眼瞪小眼了:「變更計劃這麼重要的事幾個參謀就決定了?」

  小澤總覺得這個問題哪裡不對,但還是下意識地點點頭:「參謀都是專業人才,海洋這麼廣闊、敵情稍縱即逝,如果都靠總部或司令部討論決斷,只怕……」

  聽完這話的馬沙爾啥也沒多說,只示意參謀掏出一個海圖本,上面用格子密密麻麻將全部海域分成細小方格,小澤瞟了一下後就收回了目光:「我知道這是貴國潛艇部隊使用的定位地圖。」

  「但這幅地圖並非一成不變的,每過6個月都會調整編號、重新分布,而且編碼沒有規律,A7與A8並不是相鄰方格,他們有可能間隔幾千海里,狼群就是依靠這樣的海圖進行聯合反潛的——在接到指令之前,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些什麼,只有總部才掌握全部情況。」

  「您的意思是?」

  「元首認為,德國海軍沒有非常高明的統帥或指揮官,也沒有特別出色的指揮藝術,因此不要妄想出奇制勝或力挽狂瀾,我們還是老老實實遵照計劃執行,與其把希望寄托在指揮官的靈光一閃之上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接受總部調度——那是集體智慧凝結的成果。」

  小澤知道「接受總部調度」是什麼意思——德國軍事行動一貫採用目標導向制,上級一般只賦予重大的節點控制與整體目標,具體如何完成目標需要依靠各級指揮官的智慧,所以德國部隊特別是陸軍的主動性比較強,受過完整軍事教育的連、營級軍官一旦失去與上級聯絡後不會茫然不知所措,相反會最大限度根據目標與當前實力為所在部隊尋求合理解決方案。在對蘇戰事中這一點非常明顯,蘇聯部隊被包圍時的抵抗十分頑強,但一旦被打掉中樞指揮機關,剩下的部隊一下子就不知道該幹什麼。而德國部隊一旦被分割包圍,立即就會組成一個個小型戰鬥群繼續戰鬥。

  這話題再往深層次講就是聯合作戰問題了,就如何更好地綜合協調前線與總部,眾人都覺得拿不出十全十美的辦法來,對此只有霍夫曼看得非常清楚——受偵查能力與通信能力制約,二戰只能打到這個程度,如果是他原來所處的年代,在天頂有衛星、頭頂有預警機的前提下,要想進行類似中途島戰役這樣巧妙的部隊隱藏與戰術謀劃完全是不可能的。他將有關他理解的未來戰爭發展模式告訴過最高統帥部及三軍參謀部的高級軍官們,目的只是啟發眾人一下,雖然很多人聽得將信將疑,但沒人認為完全不可能——德國的政治路線與戰爭格局不就是元首20年代在《我的奮鬥》中就描繪清晰的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