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達林同志,您的判斷是對的,但軍事上真的很難,除非我們可以得到土耳其的幫助。」朱可夫走到地圖前為史達林細細講解起來,「從我掌握的情況看,目前伊拉克、波斯方向的德軍指揮官是隆美爾,他手下現在有3個裝甲師,2個傘兵旅——都是非常靈活且富有盛名的部隊,戰鬥力很強,同時又得到了數萬伊拉克軍隊的協助,這意味著德軍不但有可靠的後方,而且不用擔心自己的後勤補給。從地形上看,波斯以西、德軍目前占領的中東地區大部分是平原和沙漠,非常有利於裝甲部隊行動,而我們所在的外高加索和波斯北部卻是群山圍繞——糟糕的道路系統意味著我們無法快速投入兵力,勉強投放也只能是輕型步兵師——他們不會有太強的進攻能力。」

  事實證明朱可夫的判斷沒有錯,雖然抽調15萬部隊入波斯的決定一周前就下達了,但到目前為止,除原先和英軍瓜分波斯時的駐軍外,紅軍先頭部隊才剛剛過了大不里士,離德黑蘭還有500多公里,離阿瓦士油田群足有800多公里,如果德軍一直呆在阿瓦士周圍不動,雙方到本月底都不見得能交上火。

  「先行進攻摩蘇爾是否可行?」史達林指著大不里士西南方向350公里處的摩蘇爾油田群問道,「如果我們能占領這裡,基本上也能達成目標。」

  「非常困難。那裡有維京師守著,或許還有一個義大利傘兵旅和1-2萬伊拉克部隊,我們至少要出動6-7萬部隊、300輛以上坦克才有希望,等這些部隊到位,德國人的增援部隊又會上來,現在英美對德軍通過東地中海海運增援速度的估計是每個月2個裝甲師或4個步兵師。」朱可夫苦笑道,「我們曾經問能否干擾或遲滯他們,英美表示無能為力,馬爾他現在自顧不暇,而且德軍部隊調動不一定要走義大利這條路線,完全可以通過希臘港口海運到東地中海的海法登陸——走這條路比從義大利海運更快、更便捷。」

  史達林終於明白為什麼朱可夫剛才一直在強調要得到「土耳其的幫助」,如果土耳其站在自己這一邊,就可以動用飛機轟炸從希臘出發的德國運輸船隊,同時能迅速得到幾十甚至上百萬土耳其軍隊的支援,他們再不經打也能用兵力優勢壓倒摩蘇爾方向的德軍。

  他轉過頭問莫洛托夫:「通過第三者渠道與土耳其的接觸情況怎麼樣?他們要什麼條件才肯參戰?」

  後者搖搖頭:「不太理想,土耳其人要價很高——北面要求得到外高加索的地盤,包括我們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南面要求拿到摩蘇爾地區。」

  這種條件問都不用問,史達林肯定是不會同意的,他可是喬治亞人,難道一覺醒來變成土耳其公民了?當然土耳其也有理由,歷次俄土戰爭中土耳其丟了大片領土,現在找點回來實屬應當。

  「土耳其人想幹什麼?對我們有領土野心?」史達林冷笑起來,「他們居然如此不自量力。」

  「史達林同志,我認為這其實是拒絕加入我們的意思——無法是用我們無法拒絕的理由罷了。」莫洛托夫想了一想,「美國出價5億美元買土耳其中立。」

  「羅斯福可真大方,寧可花5億美元也不願意給我們多送點裝備來。」史達林盯著莫洛托夫,「請您和英美聯繫,務必加大對我們的輸送力度,否則蘇維埃頂不了多久。」

  「另外……」他轉過頭對朱可夫說,「制定一個相對可靠的方案,看看我們在波斯的防線劃在哪裡比較合適——無論如何要保住巴庫。」

  第040章 霍夫曼的野望

  英美關於虎式坦克生產量和編成的情報非常準確,虎式生產量一直在緩慢攀升,1月份產量是167輛,施佩爾預計到3月份能達到200輛,6月份能達到250輛的頂峰——這也是盟軍估計德國一個月能裝備3個重裝甲營(每營編制54輛)的根據由來。

  但因戰損和獨立虎式連編入裝甲師的緣故,虎式重裝甲營的編成速度依然維持在每月兩個,501、502營歸了古德里安,503、504、505三個營歸了曼施坦因,506營正在前往非洲的路上,將歸入隆美爾手下,過了1月20日,507營又能滿員出動並納入南方集團軍群。

  不是德軍總參謀部不想再多弄點虎式,而是豹式坦克在1月上旬已基本通過了驗收,將進行最後的修改以便從3月1日起開始試生產,6月份將進入量產階段,為保證生產力,虎式月產量達到250輛後將維持不動,而4號坦克預計在3月份達到1500輛的頂峰後開始下降——部分生產線將轉產做準備,而3號坦克生產線則在12月份已關閉,目前正陸續向義大利轉移,準備換地方重啟生產。義大利人的技術水平雖然落後一點,但菲亞特等公司的生產能力不算差,轉移後的生產線由德國工程師指導,再加也不生產坦克,只專注生產3號突擊炮,施佩爾認為義大利人的水平足以應付,他給義大利幾個坦克工廠的初期規劃是500輛一個月。

  如此一來,包括M15\P40等多個型號在內的義大利自身坦克開發生產就只能停止了,根據德意重點裝備一體化原則,義大利陸軍全部裝備都要求和德國能夠通用,因此義大利設計師全部改換門庭參與到德國有關項目研發與落實中去,雖然這讓義大利領袖不太爽,但鑑於在蘇丹和衣索比亞方向還有求於人,再加義大利陸軍也從北非戰利品中挑了50多輛十字軍和克倫威爾,還從德國接受了60多輛3號坦克,所付出的不過是一點性能更差的M13,這筆帳究竟該如何算,義大利領袖心知肚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