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凱塞林還特意留意了埃及自由軍官的表現,資格更老的穆罕默德·納吉布擔任了埃及第5師的師長,年紀輕輕的納賽爾、薩達特分別當上了營長和連長,雖然職務上看並不起眼,但他知道,這卻是英雄嶄露頭角的機會——隆美爾當初不過也就是一個營長。

  根據德埃雙方秘密達成的協定,在埃及加入軸心並對英美宣布作戰後,將配合德軍進軍蘇丹——凱塞林承諾他們只在非洲範圍內作戰,其餘戰事不要他們插手,預定配合參戰的就有埃及第3、4、5三個師,根據蘇丹北部劃給埃及的約定,雙方準備在合適時機正式宣布。

  安頓完埃及的事情後,凱塞林又馬不停蹄地往巴格達去。

  埃及統治階級在面對英國人時,雖然竭力做出一副樣子咬牙切齒痛恨的樣子來,但總歸還有一點扭扭捏捏和懼怕心裡,但伊拉克方面顯然就沒有這個顧慮,一年多前伊拉克曾經與英國人好好打過一仗,雖然輸了,但在德國驅逐英國勢力時,基本是舉國一片歡騰,哪有什麼藕斷絲連的想法。而拉希德本人有逃亡德意的經歷並與德意軍隊並肩作戰的經歷,因此對待英國人更是毫不手軟——埃及的英國人是被禮送出境的,伊拉克的英國人全被拉希德關進了監獄與戰俘營,所有親英派也被血洗一空——一如當初他失敗之後,親英派清洗親德派一樣。

  但令凱塞林頭疼的是,伊拉克人的求戰欲望顯然更強烈了些。拉希德代表的伊拉克政府不但允諾把所有油田和設施都交給德國,甚至還大方地表示伊拉克境內任何地塊,只要德國看上,都可以立即開發,期限100年,伊拉克只收一半產出或者折價——哪怕德國人用裝備或工業設備沖抵也行,但伊拉克有個不大不小的要求:如果科威特不能併入伊拉克,那至少要從沙特這裡弄一點地盤下來。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他不但火速通過了對英、美宣戰的聲明,還主動遞交了加入軸心的申請——這時候雙方連後續重大條件都還沒有完全談妥呢。

  為了讓這件事看上去合情合理,拉希德不但發動伊拉克媒體大造輿論攻勢,甚至連現成理由都給凱塞林準備好了:

  第一,沙特國王抱英美大腿抱得最緊,境內有大量美國美孚公司的產業與勘探區塊,在德國已席捲中東的形勢下,還扭扭捏捏端著架子不肯靠過來,用拉希德的話說,要好好讓他們清醒一下;

  第二,伊拉克和沙特存在邊界糾紛,雙方存在爭端,英國人一直偏袒沙特人,他希望德方主持公道;

  第三,沙特原本是多個國家構成的,是阿卜杜勒·阿齊茲(又名伊本·沙特)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手中一舉奪去最高權力併吞並了周邊國家,用他的話說——得國不正。

  伊拉克人嚴格說來沒在有關問題上撒謊,遊牧民族頭腦中根本沒有國土界限的約束,現在所有的國境線都是英國人隨手畫的,這當中肯定免不了有「問題」,因此伊拉克不止與沙特有糾紛,與敘利亞、科威特、波斯都有,但拉希德很聰明,他知道敘利亞、科威特現在都是德國的既定戰果,從德國人口中奪食並不理想,波斯雖然還沒拿下,但波斯人號稱是高原上的雅利安人——德國國內可是非常看重種族的,唯獨沙特,既不聽話又近在咫尺,他就準備對沙特下手。

  當然,靠目前的伊拉克軍隊是打不過沙特軍隊的,必須要有德國支持,而要獲取支持免不了先要孝敬德國,這一點他認為完全是必要的——給德國不過是經濟利益,一旦他能夠為伊拉克開疆拓土,他就是伊拉克人的民族英雄。

  他在德國待過,在德國政界有不少朋友,對德國政治與經濟也足夠了解,光那些巨大的煤制油工程就可以看出德國在石油上有多饑渴,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用優渥的條件打動凱塞林和他背後的元首。

  當他聽說德國人有意在伊拉克建設石油管道時,他的嘴角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他覺得自己離成功很近了。

  第029章 交易(4)

  對伊拉克人提出的希望和條件,凱塞林很想直接說不,但最後無奈地嘆了口氣,答應儘快把有關照會發送給元首,請他最後定奪。而拉希德一方面源源不斷地為德國供應原油,一方面又在國內大量徵集油料與食品,為非洲軍提供緊急補給,而且還出動工兵和建築部隊為德軍修築前線機場,那股熱火朝天的勁頭用隆美爾的話說「超過義大利人5倍!」

  拉希德的野心很大,但也恰如其分地用優渥條件鎖定了德國——他相信,德國人是不可能不動心的。

  1、協助德國承擔伊拉克境內石油管道建設;

  2、伊拉克境內所有原油產量除滿足自身需要外,全部按市場價的8折供應給德國或德國指定的國家,德國以軍火、裝備、工業技術等償付;

  3、武裝伊拉克軍隊並聘請德國教官和顧問,協助德軍在中東地區作戰。

  這前面幾條還是一開始就溝通好的條件,關於與沙特的領土糾紛,伊拉克給了3條提議;

  第一,德國協助伊拉克取得不少於10萬平方公里且與伊拉克現有領土相接壤的土地;

  第二,該區域為特殊經濟區域,由伊拉克擁有主權,並全權租借於德國,德國可駐軍並進行殖民,伊拉克僅派遣部分政府官員履行民事管理;

  第三,租借地內一切礦產允許德國開發,前50年利益由德國全占,從第51年開始,德國按每年2%遞增向伊拉克移交相應產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