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菲訕訕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指撤退的命令。」

  事實上,亞歷山大對拉姆斯登撒了謊,今天下午他是接到了倫敦電報,可電報並不是直截了當同意他撤退,而是一段含糊不清的指令,「……除非事無可為,否則應儘量堅守開羅直到援軍到來。」

  眾人都知道拉姆斯登想打開羅保衛戰的願望,但沒人贊同這樣做,經過商議之後認為這封電報的本來情況不能告訴他。

  亞歷山大搖搖頭:「我沒做錯什麼!在坎寧安上將率領的艦隊失敗,登陸部隊已不可能再指望之時,開羅乃至埃及的局勢確實到了事無可為的地步,我安排撤退完全是遵循電報的意見,難道我們判斷不出當地局勢而非要幾千公里之外的倫敦當局替我們下主意麼?這樣的虧已吃過一次了:蒙哥馬利說需要5個裝甲師,倫敦不給。好了,現在連累30萬部隊損失——坐在內閣某些位置上的人真是一群豬!」

  眾人對此均深以為然。

  「也只有拉姆斯登這種愣頭青才能博得首相的歡心,到現在還妄想堅守開羅等美國人在肯亞登陸後再來解救我們,我呸!等他們到埃及又該去德國戰俘營里找我們了。」亞歷山大有一肚子火氣要發,「如果當初聽我的,及時將部隊拉過西奈半島退入伊拉克和敘利亞,直接與亨利·梅特蘭·威爾遜上將的第10集團軍司令連在一起(負責防守波斯、伊拉克、敘利亞等地),現在哪這麼多事?」

  大家再一次點頭表示同意,一時間都是對內閣的抱怨聲。

  「上將,撤退路線和方式沒問題吧?」布朗不放心地問道。

  「沒問題!我已進行了周密而精心的準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亞歷山大不愧是耕耘撤退多年的老手,所謂2個師乘火車撤退完全就是煙幕彈。真正的撤退方案遠比方才描繪的要複雜:他早就讓人安排了大量內河船隻,準備通過尼羅河這條水路一路運到上游去,那才是撤退的主要路線,火車撤退不僅時間要晚於水路撤退,在方式上也不是主流。當然,這不是他糊弄拉姆斯登,這是保密需要。

  第一批撤退的3萬多英軍中,至少有2.5萬要通過水路撤退,除此之外還包括一部分英國駐埃及機構的官方人員及其家屬,當然還免不了一些大有勢力的英、埃商人。真正通過鐵路撤退的英軍只有不到7000人,他們將與埃及居民、英國普通僑民混雜在一起向南撤退——因為德軍威脅,每天都有大量居民通過鐵路南逃。埃及政府通過照會向德國人發出哀求,希望德軍不要攻擊這些火車,凱塞林代表德國方面答應了請求,前提是不能承運英軍。

  亞歷山大決心打破埃及當局與德軍之間的這種默契,他要安排部隊搭乘火車走,因為他相信很多埃及牆頭草會忍不住向德國人通風報信。

  他笑道:「讓我們的士兵與要南逃的埃及民眾、僑民共同乘坐一趟列車,然後讓那些陰謀家去與德國人勾勾搭搭,我倒要看看德國人敢不敢炸這些火車……」

  大家都露出會心的笑意,認為亞歷山大上將走了一步好棋:炸了,就破壞了德軍與埃及有產階級之間的默契關係,哪怕德國人最後占領了埃及也別想很快穩定下來,更別指望埃及人能與德國人精誠合作;不炸?那就更好,這7000多人可以安全撤退,他可是不嫌棄撤退部隊多的。

  「各位先生,立即去準備一下,你們過了夜裡12點就走。」

  「那長官您呢?」

  「我不能走!我明天要給部隊去送行,還得在城裡出現安定人心。」亞歷山大寬慰著眾人,「放心,德國人沒那麼快到來。」

  「是!長官!」科菲用崇敬的眼神看著這位中東戰區指揮官。

  「將軍,您多保重。」布朗總領事也被感動了,熱情地與亞歷山大擁抱後告別。

  只有特德內心不以為然:別看長官現在說得這麼好,其實他早就要求自己準備了一架狀況最好、具備夜間飛行能力的B-24轟炸機留在郊外秘密機場待命,為拉攏自己還建議兩人一起走。

  就在亞歷山大等人緊鑼密鼓安排撤退時,在開羅郊外的德國秘密指揮部里,凱塞林元帥接見了兩位自稱是埃及軍官秘密組織的代表,其中一個長著濃眉大眼的年輕軍官說道:「元帥閣下,根據可靠消息,英國人打算明天傍晚從鐵路撤退部分兵力,同時撤退的還有很多英國僑民與埃及平民。」

  凱塞林本能地皺起眉頭:「貴國當局不是承諾不承運英軍麼?」

  「他們的承諾如果管用,埃及這國家怎麼會變成這樣子呢?」

  凱塞林愣了一下,他在這個年輕軍官身上察覺到了其他情緒——一種很危險的情緒。

  「你叫什麼名字?」一個聲音忽然從其他地方傳來,翻譯迅速將其翻譯成了英語。

  「我叫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旁邊是我的重要助手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他是我們的聯絡員,我們的領袖是穆罕默德·納吉布。」納賽爾一邊有條不紊地介紹,一邊回過頭去,想看清楚問話人是誰。起初他以為會是隆美爾元帥,但真看清楚來人面貌之後,他驚訝得站立起來,結結巴巴地說:「元……元首!」

  薩達特也手足無措地站立起來,呆呆地不知說什麼才好,最後才反應過來,手忙腳亂地敬禮。

  「坐吧,別緊張,隨意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