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到25日夜間,德國方面發過來有關慢速縱隊分兵的消息又引發了爭論。

  草鹿任一問道:「敵人分兵了……北上這股稍大一些,而且離游擊支隊更近,是不是優先考慮進攻該縱隊?」

  「不……不去打他們,向南,去打東南縱隊。」

  「可這樣北上縱隊就被放跑了呀……從時間上來說,先打北上縱隊再打東南縱隊是完全來得及的。」

  堀悌吉思考再三,緩緩搖了搖頭:「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然後他又給機要參謀們講述了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

  首先,分兵後的東南縱隊護航兵力更薄弱,只有2艘護航航母,幾艘老式巡洋艦和驅逐艦,打弱敵更有把握;

  其次,東南縱隊是奔著東南方向去的,雖揣測不出其意圖,但直覺告訴堀悌吉該縱隊將去澳大利亞——這會給南洋戰役增添新的變數;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北上縱隊沿海岸前進,在雙方進入交戰圈之後,整個第一游擊支隊除面臨對方本身的航母威脅之外,還會面臨肯亞和索馬利亞方向的陸基飛機,基於中途島的教訓,他不想讓機動艦隊長時間暴露在陸基飛機的威脅面前,而對付東南縱隊則沒有這個顧慮——再過3天,東南縱隊就將脫離馬達加斯加的陸基防衛圈。

  「至於北上縱隊……」堀悌吉意味深長地笑了,「我們還是有辦法對付他的,先不要著急,我們可是要在印度洋呆很長時間的,還記得我公開通電的內容麼?」

  「記得——英、美盟軍艦隻發現即予摧毀!」

  「冢原將軍會告訴他們,我們是來真的,這不是開玩笑!」

  第004章 分兵(2)

  「現在我們怎麼辦?」在開羅司令部作戰會議上,中東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望著一圈與會人員,愁眉苦臉地先開了腔。這位以擅長撤退而出名的將軍,發現自己又站在了懸崖邊上,這一次的形勢比他以往碰見的都要嚴峻得多也殘酷得多,他最為倚重的手下蒙哥馬利中將已成為德國戰俘營的一員,而他則率領著最後的6萬人龜縮在開羅城裡,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原本他對於戰事還有隱隱約約的一線希望,認為只要火炬行動增援部隊順利登陸,大英帝國不但能穩住陣腳還有機會進行反攻,但等他收到坎寧安上將指揮的快速縱隊全軍覆滅、擬登陸支援的美國第2裝甲師和英國第78步兵師失去聯絡的消息後,他只感覺手足冰涼,世界一片天旋地轉。雖然倫敦方面還在不遺餘力地給他打氣,但他明白反攻已成泡影,現在能全身而退就是幸福。

  「偵察機顯示,古德里安的大部隊已在路上了,早則27日,晚則28日就能抵達開羅附近。」

  「空軍不試圖攔截麼?」

  「攔截?怎麼攔截?」通報消息的特德一臉鬱悶,「經過連續與德軍作戰,空軍飛機不斷損失,現在總數還不到400架,其中轟炸機還不到150架,丟了亞歷山大油庫和沙漠地帶大批機場後,燃油儲備和地勤已明顯不足,本以為這次增援會有大批飛機和燃油運到,結果……」

  亞歷山大也迷惑不解:「不是讓你抽調各戰區的飛機麼?怎麼還這麼少?」

  特德翻著白眼,板著手指說起來:「能抽調的都抽調了:從伊拉克抽了49架,從波斯抽了38架,從敘利亞、黎巴嫩抽了29架,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抽了47架……可飛機性能不行啊,大部分戰鬥機都是颶風或戰斧,打不過德國人的新銳戰機,每天都在持續損失。只有噴火9才能與Fw-190A系列抗衡,可問題是其他地區一架噴火9都沒有,埃及現在剩餘的噴火9不到40架。哦,只有37架了,昨天又損失了3架。」

  眾人臉色都很難看,德軍地面部隊雖然尚未正式開展進攻,但空中進攻已打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有上百架飛機前來交戰,埃及空軍能控制的地盤一縮再縮,飛機數量和飛行員的數量也是一少再少。

  「現在連偵查都很困難,每出動3架偵察機必然會有1架被打下來,飛行員們已開始拒絕執行這種必死的命令了。而敵人的飛機數量足有1500架,他們現在什麼都不缺……連油料都是步兵丟給他們的。」

  「好了好了,這種話就不要再說了……」眼看特德又要因這麼快丟掉了港口和油庫而指責陸軍,亞歷山大立即阻止了他的發言,用嚴肅的口氣說,「現在到了必須當機立斷的時候。」

  大家都明白「當機立斷」是什麼意思:在港口與運河區陷落之後,上將本人一直在進行兩手準備:一方面接應火炬增援部隊準備反攻;另一方面思考部署撤退事宜。很多人最初還看不慣的他的保守與謹慎,現在看來中東戰區總司令的眼光遠比其他人長遠得多。

  「可是,國內?」原埃及軍軍長、現被臨時任命為開羅城防司令的拉姆斯登少將問,「他們有什麼明確意見?」

  其他人不由得一陣腹謗,國內還能有什麼明確意見?肯定是要求繼續堅守下去——倫敦今天上午還打來電報說美國艾森豪將軍已率1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在趕來的路上,並同意亞歷山大調用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甚至肯亞的部隊來守衛埃及,但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亞歷山大沒開口解釋方案,只說道:「最近這幾天,每天都有埃及政界、商界人士來勸說我們將開羅為不設防城市,議會議員也對我們橫加指責,在外援斷絕之後,我們的軍需也變得日益困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