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1月8日是啤酒館暴動29周年的紀念日,按理霍夫曼是要出席的,不過他沒有像希特勒那樣對會見黨內老同志有興趣,藉口局勢緊張(正好是火炬行動的當口),而讓戈培爾代表自己出席了會議。在次日,奉命而為的戈培爾博士在柏林體育館做了有關總動員和全面戰爭的演講,霍夫曼雖沒有親臨現場,但他還是通過廣播收聽了全過程——在戰後他看過許多次有關這次演講的片段,但沒有哪一次像今天這樣深入其境:

  「你們想要一場全面戰爭麼?你們想讓戰爭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具總體性和徹底性嗎?」

  台下回答這個問題的是山呼海嘯般支持的聲音和雷鳴般的掌聲。

  「我問你們:……如果元首和國家需要,你們每一天會工作十小時,十二小時,甚至是十四小時,並且為了勝利奉獻一切嗎?」

  「願意!」

  演說之後,戈培爾下令關閉柏林所有的豪華飯店和娛樂場所,帶頭不用寬敞闊氣的客廳、不上高級茶點,並通過紀錄片廣泛宣傳,在政壇高層人士中掀起了簡樸運動的高潮。

  這次有關全面戰爭的演講比歷史上那一次要早好幾個月,同時也沒有史達林格勒失利的消息,完全是霍夫曼希望更深入了解總動員體系後的國民反應,希望判斷並掌握懲治「叛國集團」後的社會影響而提前部署的,從社會輿論與民眾反響的情況來看,對總動員的支持程度遠遠超過了霍夫曼最樂觀的預見,民眾對黨和國家的支持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元首個人的擁戴和熱情也依然不減,所有人都真切相信千年帝國建設和歐洲聯盟未來領導者的口號——這與霍夫曼穿越前的德國社會形成了鮮明反差,德國後來的社會與政治生活在霍夫曼看來完全是個笑話。

  很多時候他自己都感覺害怕——按照強化過後的總動員體系,在可預計的1943和1944年德國將徹底變成一個軍事工業國,雖然按GDP標準計算可能會有25%以上的增長(其中軍事工業產值將會翻倍),但經濟結構完全是畸形的,其畸形程度遠超蘇聯解體時的水平:德國農業只能保持全國較低程度的需要,輕工業、消費品、大部分原材料將依賴進口與控制區提供,絕大部分適齡婦女將走向生產一線。

  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是,隨著體系的日益嚴密與管理強化,95%的德國人民終於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只要努力工作,所有的一切,包括衣服、食品、住所等一切都會由國家給你安排好的,普通民眾的生活與消費水平將基本趨於一致,價格也是鎖定的,如果要額外獲取需付出高額代價,這當然是沒有自由的表現,但用上了年紀的德國老人的話來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貧困、飢餓、流浪或排隊領取救濟糧的自由!

  施佩爾在向霍夫曼的匯報中指出,服務於釀造、陶瓷、服裝、食品、玻璃、皮革、造紙、印刷、紡織等領域的勞動力已從原本的170萬削減到了130萬,削減的幾乎都是35歲以上、50歲以下的壯勞力——因為他們還能通過轉崗、培訓去適應其他崗位,軍事工業的勞動力已經從上一年的56.7%提高到60%,同時婦女就業從1400萬左右增加到了1一百零八萬,他們部分進入了消費工業領域,部分進入了管理與服務領域,特別是以前男女皆有的崗位基本都換成了女性為主。

  這一點霍夫曼是了解實情的,光是空軍負責雷達指揮、作戰引導的輔助人員就多了1萬餘名女性,其他的電線接線員、服務侍者、公交司機等崗位都變成了女性。現在德國已不存在失業現象了,所有人只要肢體健全就一定能找到工作,甚至於流浪乞討人員也被蓋世太保強行押解、收容去參加勞動——這當然是不人道、沒人權的行為,但在戰時體制的考量之下根本不足為奇。

  「動員還存在一定的死角和弊端,不過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雖然工作量浩大,不過施佩爾一直處於高度亢奮之中,霍夫曼對他的授權與任用完全是無條件、無保留的,他自己都覺得很奇怪。

  「我相信你。」霍夫曼放下一堆表格,「明年是大戰決定性和關鍵性的一年,是否完美地達成戰略目標全看它了,爭取在今年增長的基礎上再增長30-35%,其中主要軍事工業裝備要實現100-200%的增長。」

  「我以為您會提50%的。」施佩爾笑道,「50%也能辦到。」

  「還是先把義大利提上去,本土掌握在手中什麼時候弄都可以,義大利方面必須在墨索里尼更改主意前辦妥。」

  「義大利會有變故?」施佩爾一驚。

  「暫時不會,但北非戰事結束後就難保……」霍夫曼慢悠悠地說,「這次是吧美國人騙去了埃及,但我有種預感,美國人肯定還會再登陸的,那時候才是真正的麻煩。」

  第006章 裝甲車軍備重整案

  施佩爾很識趣地沒有追問美國人為什麼還會登陸這件事,他是個聰明人,在已掌握經濟大權的情況下再插手政治或者軍事是極其不明智的,在外人眼裡會被看做是試圖攫取最高權力——他現在的位置已經夠樹大招風了,不過必要的勸告他必須要提出:「雖然在不影響軍隊擴充的條件下軍事工業產出與動員人數能進一步擴展,可消費工業的水平下降很多,萬一控制區域發生變化,會對民眾造成不良影響。」

  霍夫曼知道所謂「不良影響」是什麼意思,一旦生活困頓到重演一戰後期的故事,民眾對黨和政府的支持就會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形成反戰運動——這是一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遠在軍事失利之前,德國政府已經在經濟、民生和社會控制上失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