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以。」霍夫曼當場拍板,「新飛機都可以用這種金屬,包括譚克博士的型號在內。」

  「那Bf-109I系列呢?」

  雖然掛了I的標誌,除了在外形上與Bf-109還保持相象外,說起來幾乎是重新設計的一款飛機,主要支撐、構件甚至連鉚釘都是特製的纖細版(同強度減重),梅塞施密特博士心裡完全沒底。

  霍夫曼陷入了沉思:目前Bf-109的地位非常尷尬,因為戰術運用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這款開發於30年代的功勳飛機定位發生了動搖,其高空能力不如Fw-190系列,低空能力不如Bf-219系列,雖然似乎截擊、護航、低空纏鬥等所有職責都能承擔,但顯然沒有一樣是最拔尖的,唯一的優點是技術成熟、生產工時低,飛行員操作也比較熟練,當然經過博士的魔改,新型號能有效發揮長處,但這幾乎等於全新的設計,模具、生產線、專用設備幾乎都要更新,生產工時與成本低的優勢立即就不存在了。不過換個角度想問題,就技術指標而言Bf-109依然屬於先進行列,完全可以大規模出口,包括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在內都可以採用,特別是義大利的飛機現在都不行,急需好飛機進行防空。

  在施佩爾眼中這是一個很難取捨的計劃,完全是兩難:繼續按照原規格生產BF-109,則高空比不上Fw-190,低空比不上Bf-219,偏偏腿還是最短的,當然成本和工時是最高效的,如果生產I系列,雖然性能、航程都有了優化,但各類配件除發動機以外連包括鉚釘在內都要重新生產,等這個工時水平再降下去,沒有1-2年根本不可能。他沉吟了半天,最後還是把詢問的目光投射到霍夫曼身上,奔馳公司非常緊張,這和他們是密切相關的——少2架Bf-109飛機就意味著少3台發動機的生意。

  「繼續削減Bf-109的訂單,同時凍結該機型後續修改,整體設計維持在G型號上,1943年可以考慮3000架左右的生產任務,削減下來的數量轉移到Bf-219上去。」霍夫曼解釋道,「我們需要有更好的飛機,但我們的盟友還在用劣質產品,他們空軍規模不大,不可能類似我們一樣裝備數量眾多、用途單一的航空部隊,可以把這款飛機向他們推廣,義大利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芬蘭人一定會非常樂意接受,而因為生產成本較低,我們可以從這些國家換取戰爭所需要的其他更有價值的物資。」

  梅塞施密特博士感到心中一陣淒涼,呼風喚雨的Bf-109系列居然淪落到依靠生產成本低的優勢向周邊國家推廣的地步,不過霍夫曼顯然不想讓博士失望太多,接著安慰他道:「雖然I系列成為陸軍新一代主力戰鬥機的希望比較渺茫,但在艦載機領域我認為還是有優勢的,萬一BWM公司對Bf-219發動機改造不成功,I系列可以立即頂上,同時Me-262的定型要加快——這是德國戰鬥機的未來。」

  一聽霍夫曼說到噴氣機,博士的臉色又好看了不少,他拍著胸脯保證:「最遲不晚於3月份,我們的量產噴氣式飛機就可以交付空軍。」

  對梅塞施密特公司來說賣給誰都無所謂,反正一樣生產,而且訂單從Bf-109換成Bf-219後,公司利益依然可以保證,但這急壞了奔馳公司,他們雖然在新款俯衝轟炸機He-218系列上扳回一局,如果Bf-109訂單減少,他們的發動機生產就麻煩了。

  霍夫曼仿佛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安慰道:「不必擔心,根據計劃我們要向日本交付1000-2000台航空發動機,而且日本人還可能繼續訂購,因此DB601系列國內用不上的也可以出口。」

  第003章 第二次航空軍備重整案(下)

  與彗星這個日本私生子輕易被採納且性能大放異彩不同,容克斯公司接收的天山艦攻麻煩則要大得多,解決起來也累得多,首先是日本原裝「護」發動機功率不夠,寶馬公司按日本圖紙生產出來的實物提升效果很微弱,只能考慮發動機換裝,而德國國內與之相當的BMW801功率差不多也是同水平(重量輕了10多公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過BMW801穩定性與無故障時間比「護」要強不少,因此寶馬公司認為「護」這款發動機沒啥前途,拒絕花力氣再鑽研(現在寶馬手頭除了自己的後續開發計劃外,還有R-2800、榮等多款發動機要研究,實在沒有精力),而奔馳公司雖然拋出了DB系列的橄欖枝,但容克斯自家的Jumo213系列都還沒著落,況且換裝液冷發動機飛機整體氣動結構要大改,最後依然決定用BMW801D。圍繞這個前提,容克斯方面解決天山起飛的思路是兩條:第一噴水,第二彈射。

  通過給發動機加裝MW-50水-甲醇燃料噴射加速系統後,發動機功率在起飛時能短暫提升200匹馬力,這用來應付離艦是足夠了——這也幸虧BMW801發動機的橫截面比「護」要小,長度雖然長了一些,但稍加改動後安裝相對容易,進風洞後的修改任務也不重。

  至於第二條路又是一個大坑,天山艦攻掛彈後是個體重5噸的大傢伙,比Ju-87C還重一些,相應的航母彈射器日本沒有,德國倒是有,但天山的結構強度遠不如Ju-87,每次彈射時都很小心翼翼地生怕給機體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容克斯公司試驗了幾次之後便果斷放棄了。只有在接觸這件事以後,德國海航高層才明白為什麼美國艦載機機體看上去總那麼笨拙,而日本的飛機看上去卻要輕巧得多,奧秘就在於此。

  隨著換發的推進,日本方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天山攜帶魚雷時掛架很怪,不在機腹中心線而是在偏右30公分的位置上,為的是避開機首左側的機油冷卻器,這會導致重心不夠平衡,同樣也是難起飛的原因之一,總算容克斯利用換裝BMW801D的機會重新改成了中線掛載,這也提高了天山的起飛能力。




章節目錄